钱海宁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为进一步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某班级计划举行古诗词阅读交流会,分享阅读体验。请选择一首对你内心触动最深的古诗词,写一篇发言稿。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寻”。这个字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寻觅?寻找?
我想到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元夕之日,满城灯火,灿若星河;宝马雕车,香气四溢,箫声悠扬,徘徊耳畔。妇人小姐们流光溢彩,笑语盈盈。有一人却与这繁华极为不相称,他面色慌乱,在人群中奔走寻觅,似是在焦急地找着什么人。一番寻觅无果,他有些沮丧,一回头,淡淡的灯光照着一位清秀的美人,正浅浅向他笑着。
辛弃疾的一生都在寻找。青年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传为佳话。他是多么向往那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生活。但他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他说“君恩重,且教种芙蓉。”他依然执着地追寻着,追寻着他幼时的理想——早晚這些故土,都将收复。他追寻着逝去的青春,“梦回吹角连营”“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即使他老了,即使他“识尽愁滋味”,他却仍铿锵有力地说“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寻,是古代文人志士一生都在做的事。屈原为追寻理想沉于汨罗,陆游两鬓斑白仍不断追寻着报国的机会……寻,令人感动也令人心痛。寻得有多执着,过程就有多痛苦,且往往是寻而无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列为人生第三境界。一个人经过了孤独和无悔的努力,便可谓成功了。可辛弃疾事实上并没有寻到他的明君,也没有寻到实现理想的时机。但他寻到了令世人景仰的人格,他用一生向世人传达着他的赤子之心。
寻的精神,在今天仍应提倡。只要锲而不舍地寻,就必会有惊天的回响。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指导教师:石月勤/编辑:于智博)
评点
文章首先还原了《青玉案·元夕》苦寻佳人的场景,让文章开篇显出几分古雅之气。由元夕繁华中苦寻佳人这个极富象征意义的场景到一生执着地追寻理想,再到古代文人志士“寻”的精神,由个体到普遍、由现象到精神内核的行文思路让文章既生动形象,又有理性的概括。由一首诗中的一个场景到一类人共同的精神特质,体现了作者对诗歌诗意美的把握,也体现了作者对问题认识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