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守株待兔》全文只有39个字,文本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没有具体的描述,学生往往对此缺乏本质的洞察。如何让本则故事的寓意揭示水到渠成呢?教学本课时,我立足文本资源,聚焦“兔走”“守株”及“待兔”这三个关键词,引领学生不断深入理解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内心,通过展开丰富合理、大胆新奇的想象,让原本抽象的人物形象更立体,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同时,我借助文本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契机,进行丰富多样的句式训练,引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中积累,实现理解、想象、应用的有机融合,助力学生语言能力生长。
一、聚焦“兔走”,培养语言理解能力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若只需理解意思,那么短短的八个字中,只需弄清“走”的意思即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课文注释。这句话除了要理解意思外,教师更要让学生知道,造成兔子碰树桩、兔子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走”字,而要理解到這个层面,单靠注释的解释是不够的。因为词语“生存”的环境就是它所在的文本,教学中,不能仅凭借工具书或注释,而是要把词语放到课文当中,让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接触文本,引导学生在深入研读课文的同时,获得对词语的整体感悟。
师:(出示句子“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指名个别学生读后,齐读。)你们是否明白“兔折颈而死”是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兔子撞到了树桩上。
师:能不能用文中的话来说说呢?(出示课件“兔折颈而死,乃因为——”)
生:兔折颈而死,乃因为兔走触株。
师:那兔走触株,乃因为——
生:兔走。
师:走的意思是跑,兔子当时是怎么跑出来的,才触株折颈而死呢?
生:飞快地跑出来。
师:(出示课件“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能不能用上这个句子,把词语放进去说一说?
生:兔走如快马加鞭,触株,折颈而死。
师:你们看他用上了什么?
生:成语。
师:一下子就让我们看到了兔子跑得很快,谁还会用成语?
生:兔走惊慌失措,触株,折颈而死。
师:兔子可紧张了,难怪触株,折颈而死。
生:兔走像离弦的箭,触株,折颈而死。
师:他换一条思路了,不用成语,他用上了什么?
生:比喻。
师:还可以用上哪些比喻的词?
生:兔走像风,触株,折颈而死;兔走似流星,触株,折颈而死。
师:我很想知道,兔子到底是什么原因跑得这么快呀?
生:可能是被猛兽追赶。
师:有可能,因为危及到性命了。
生:它也可能是与别的动物约好了,却因为睡过头迟到了,想赶时间。所以飞奔时就撞到了树桩上。
师:这么看来,这只兔子,它撞在树桩上,死了,这件事情看起来纯粹就是一个——
生:巧合、偶然、悲剧、意外。
师:真好,老师选一个词把它写下来。(师板书:偶然)
我让学生反复读句子,用句子中的文字来回答。在一遍遍的阅读中,我用反向思维让学生读懂了,兔折颈而死,是因为“兔走触株”,兔触株,是因为——“兔走”,轻而易举又一目了然地聚焦到了“走”这个字上,为下面的利用“走”字展开画面想象,感悟偶然埋下伏笔。虽然大部分学生听过这个故事,也知道故事中兔子的意外之死是一个偶然,但都只停留在表面。文本中短短的八个字,却潜藏着丰富的画面:兔子跑得急,碰到树桩,死了。兔子跑得有多急?又为什么跑这么急?所有的画面都聚焦到一个“走”字。还原兔子奔跑、碰到树桩惨死的场景,就能由表及里地让学生理解:这件事情事出偶然。
这样通过“品味语言”到“情景表达”再“回归文本”,从内容到形式再回归内容,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才是对语言理解能力的有效探索。语言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依托,是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探究“守株”,培养语言想象能力
农夫心存侥幸的行为,是本则文言文的空白点,但恰恰又是揭示寓意的生成点。“因释其耒而守株”的意思是说农夫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旁边。这种“守株”的行为,是滑稽和可笑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种行为所产生的趣味效果,通过引领学生探究这种行为,让他们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展开想象,培养其对文本语言的想象能力。我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学习单,巧设填词训练,让学生在情境中说话,让词语在教学中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师:从那以后农夫就变了,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农夫的变化。请大家快速到课文里找一找,动笔把它画出来。
生:因释其耒而守株。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农夫把他的锄头扔到一边去了。
生:他不耕地了,天天守在树桩旁。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力,你能想象一下农夫的心里边到底在想些什么呢?他心里想的愿望能实现吗?让我们试着进入农夫的角色,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清晨,天还不亮,农夫早早地爬下床,快步走到树桩附近,悄悄地埋伏在树林里,他想:
中午,太阳炙烤着田里的秧苗,由于缺水,秧苗有点打蔫了,田里的杂草也长了出来,农夫还在树桩附近的树林里等着,他想:
傍晚,太阳已经下山了,树桩都有点模糊了,他想: )
生:天还不亮,农夫悄悄地埋伏在树林里,心想,“我得埋伏起来,不能让兔子发现,万一被发现了,兔子该不往树桩上撞了”。
师:看来农夫还挺“有心眼”的,还知道别让兔子发现。就这样一直“潜伏”到中午。
生:中午,原本绿油油的秧苗都被晒蔫了,说明秧苗需要灌溉了。作为农夫,这才是他应该做的工作。他想“既然会有兔子肉吃,为什么我还要那么辛苦地去给秧苗除草和浇水呢?我守着树桩就行了”。
师:看来农夫对于树桩还是充满信心的,晚上会有兔子来撞树桩吗?
生:傍晚,树桩都看不清了,他想“树桩都看不清了,兔子“视线”肯定受影响,说不定更容易会撞上呢。
师:看来农夫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他能等到下一只撞树桩的兔子吗?
生:不可能,这是偶然发生的,说不定几十年才会发生一次呢,还说不定“永远”都不会发生呢。
生:农夫就这么等,还不得饿死啊,太可笑了!
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巧用学习单“守株的心理是,能不能靠守株生活”,既是对农夫一整天守着树桩画面的想象,也是对学生词语积累的回忆、运用、提升。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就是要带领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我从文本出发,一遍遍地读文带领学生去经历文本所描绘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守株的画面,积累词语,多次创境,使学生感受农夫守株的心理,并充分展开想象。在对语言的想象中,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农夫守株这件事发生的偶然性。最终使他们明白: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去追求偶然发生的事情是得不偿失的。这样,在富有趣味的情境中,学生不仅懂得了整个文本的内涵,还发展了语言想象能力。
三、感悟“待兔”,培养语言应用能力
“因释其耒而守株”的目的是“冀复得兔”,通过对“因释其耒而守株”的语言想象教学,学生已经理解了“守株”的结果。接下来,我从“冀复得兔”的角度创设两份学习单,让学生联系文本与生活经验,自己去感受,去发现, 把农夫“待兔”的想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让学生深刻地明白:心存侥幸,不劳动是一无所获的。这样,就真正地把这堂课的实践意义为学生展示出来,同时,在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培养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师:大家很聪明,知道农夫是在白等,可是农夫不知道,他还在等待兔子的到来。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农夫等待时的心理吗?
(学习单:清晨,天还不亮,农夫满怀希望地朝田间走去,边走边想:
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农夫在树林里等着,边等边想:
傍晚,农夫还在朦胧的夜色中等着,心想:
)
生:清晨太阳升起,农夫满怀希望地朝田间走去,边走边想“昨天得到一只兔子,今天说不定会得到两只兔子,而且那两只兔子绝对比昨天的还要肥,还要白”。
生: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农夫在田间坐着,心想好热呀。兔子怎么还不来?
生:晚上人这么少,兔子肯定会趁人不备出来散散步吧,那我一定要等着,等着兔子出来时,我可以抓好几只呢。
师:充满希望,让他忘记了一天的疲惫,坚持等下去。其实农夫可能也猜到,不一定能等来兔子,可是他真是不想回去,不想放弃,因为他心中总觉得兔子肯定会来的,这样的心理,有一个词,你说——
生:侥幸。
师:因为他心中有这么一种侥幸的心理,(板书,侥幸)就一直等啊等啊,等到庄稼都长满了野草,等来的结果是, 大家一起读,(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想不劳而获的农夫成为了笑话,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劝劝他。(出示学习单:农夫,我想送你一个词,希望你 )
(学生练习完成学习单后交流。)
生:农夫我送你一个词“改过自新”。我希望你以后改过自新,不要再有侥幸的心理了,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要勤奋努力。
生:农夫我送你一个词“脚踏实地”,请你擦亮双眼,看看你的田地现在是什么样子,再这么等下去,你拿什么过日子?还是脚踏实地好好种田,好好過日子。
生:我送给农夫一个词“勤劳”。农夫,有一分耕耘就有就有一分收获,总有一天,你会因你的劳动而幸福而富有。
这一片段的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语言实践的过程,紧紧扣住课文的语言点展开训练,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历练语言,使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感情,重意的领会融为一体,努力达到“一个设计承载多种功能”,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农夫的形象贮存在他们的脑海中。
读寓言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种智慧的学习,是通过对这则寓言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认识生活。本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将文本和生活有机结合,借文本走进生活,用生活提升文本,真正引领学生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