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在逻辑、模式创新及路径探索

2021-07-30 06:49卫齐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具体方法模式创新

卫齐

摘要:深入学习、研究党史,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党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既存在价值维度的共享也具有逻辑层面的统一,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外资源拓宽党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渠道,教师可以通过讲好党史故事、讲透党史理论、讲清党史发展历程等推动党史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想政治;模式创新;具体方法

2021年2月20日,党中央召开全党学习党史动员教育大会,会议明确提出,要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这是全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给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指明了教学方向。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宣传党史、讲解党史、树立信仰的主阵地,要自觉主动地将党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深刻领会精神,准确把握要义。笔者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简称《必修1》)教学为例,试分析党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新渠道和具体方法。

一、党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共享和逻辑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的各册教材中均融入了与党史相关的理论、故事、名言等内容,这些独特的课程资源是创设情境、编制议题的重要素材。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党史在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内在要求上相契合,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相统一,因此,将党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必要且可行。

(一)党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共享

1.共享科学价值

黨史的百年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利用科学理论、科学制度和科学方法开展党的建设,深刻把握政党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的过程。贯穿于教材中的党的科学理论指导、科学方法、科学实践,能够促进学生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规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共享应用价值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党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将思政“小课堂”同党史“大世界”结合起来,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可让高中生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党的艰难创业史,牢记党的艰苦奋斗史,深入领会党的改革创新史,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抓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能够引导高中生自觉向党组织靠近,从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并让这些党史精神融入学生血脉,染红生命底色,形成价值共鸣,唤醒情感认同。

3.共享文化价值

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的党史文化,传承党史文化就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党史文化就是弘扬党的独特优势,发展党史文化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修1》教材中通过翔实的史料记录展现了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利用多样化的文化载体(图片、语录、图表等)呈现了党永载史册的卓越功勋。充分利用这些党史资源能够为高中政治课教学强“根”铸“魂”,用党史文化滋养学生内心,触动其爱国爱党的情感,培育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二)党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逻辑统一

党的百年艰辛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锚定了历史方位、设定了理论坐标、奠定了实践基础,就其本质来说,《必修1》与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内在一致性。

1.历史逻辑的同源性

《必修1》以人类历史的起点为全书的逻辑起点,以中国近现代历史演变为主线,深刻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经历挫折后坚持社会主义的完整过程。党史是《必修1》的重要内容,而《必修1》则是党史教育的重要形式,两者同根同源,互为表里。党史让学生构建起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必修1》则给学生提供了有力的抓手,让学生在历史的镜像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认清党史发展过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坚定“四个自信”。

2.理论逻辑的交融性

《必修1》详细阐述了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科学的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中既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也有丰富的实践探索。党史与《必修1》相互交融,互联互嵌,这种交融互嵌的关系表现为党史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高中思想政治课为党史的融入提供重要载体。党史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融合既能推动党史资源助力高中思想政治课,丰富其教学情境,也能为党史在高中的宣讲提供有效平台和载体。

3.实践逻辑的互通性

党的伟大理论来自于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每一次党的理论创新都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展现出强大的实践逻辑。高中政治教材的历次改革都能紧紧围绕时代变革和党的理论创新进行改版修订。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这三大实践不仅为党的发展和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共同的实践基础。面对新时代以来新的伟大实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既要回顾党的历史发展过程,还要及时把握实践新变化,做好党史的宣传和讲解。

二、党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模式创新

现阶段,学校和教师提高思想政治课党史教育的教学效果,需整合各方面资源,创新党史教育渠道,形成共同育人合力。

(一)纵向衔接——“高中+高校马院”模式

高中可以各地开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活动为契机,与省域内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接,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等课程的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同备党史课、同磨党史课、同讲党史课”等教学活动,形成统一贯穿大中小学的党史教学大纲、教学案例,解决大中小学在党史教育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可以联合高校共同举办研学旅行、冬夏令营活动,主动融入党史教育的相关内容,发挥高校育人积极作用的同时,推动大中小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纵向衔接。

(二)横向贯通——“高中+党校”模式

各地党校是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其在对党的历史、党的建设、党的纪律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在本地区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高中思政课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各地党校的专家团队、课程、实践基地等资源,采用线下、线上(录播、直播、点播)等多种形式,开展高中党史类课程教学。还可以让党校教师走进高中,对于高中政治教师在党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给予专题辅导,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中紧扣党史主题与主线,明确党史学习目的,提升党史教学能力。

(三)特色支撑——“高中+特色资源”模式

随着各地加大对于承载着革命精神的纪念地、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的保存整理和充分发掘,各地党史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有的地区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综合素质拓展基地,涌现出一批优秀典型人物,这对于延伸高中政治课堂,丰富党史类课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丹东地区为例,当地党史资源丰富,既有抗美援朝纪念馆,也有东北抗联活动遗址,尤其是近年来涌现出毛丰美、申传兴、孙景坤等优秀共产党员,为当地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借力特色党史资源,将蕴含党的理想信念、优良传统的党史文化在政治课堂中展示出来,有利于引领学生缅怀党的历史,养成高尚品质。

三、党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途径方法

(一)讲好党史故事,培养政治认同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学资源,思想政治教材中有生动、鲜活的党史故事。如《必修1》,该册教材集中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与完善的整个过程。其中所包含的党史故事真实具体、生动鲜活,既有彰显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宏大场面,也有弘扬党优秀传统的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将这些党史故事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能够提高课程的理论性和情境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提高学生的政治判断力。

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党史故事将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信息。思政教师可以整合中学各学科教材,深挖各学科内蕴含的党史资源,并借助新媒体将图片、视频、直播、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拉近党史故事与现代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历史事件成为学生的“身边事”。党的事业发展到哪里,党史故事就应该讲述就到哪里。党史故事既可以是昨天的英雄事迹,也可以是今天的感人故事。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还要有即时存史意识,将学生搜集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党史故事,如东北抗联的战斗历程、辽宁劳模的系列故事、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等,如实记录好并整理成册,以此让历届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产生共鸣,对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产生认同。

(二)讲透党史理论,坚定理想信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党史理论具有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清晰的主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利用高中政治课讲透党史理论要从整体将渗透于各册教材中的党史理论进行梳理,讲透“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讲透“是什么”,要先读透教材“是什么”。统编版《必修1》打破以往旧版教材的设置方式,首次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从选修教材中编入必修教材,并按照“世界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递进顺序进行叙述,凸显其独特的国际视野和历史眼光。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要讲透党历次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要讲透党史理论在历次飞跃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在中国和世界的对接中,要讲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党史理论之间的交叉融合。

讲透“为什么”,要讲透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教师可以“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绝非偶然”为总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必修1》中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的优秀品质。如中国共产党有远大的理想追求、科学的理论引导(教材60页)、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材33页探究分享),有对时代的科学预判(教材44页相关链接)、自身素质的锤炼(教材49页正文),有政治勇气、责任担当(教材56页正文)以及强大的领导能力等。教师要将教材中散落的知识点汇聚成线,以此知识线作为学生思想的生发点,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认同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原因。

讲透“怎么办”,教师可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给学生讲透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一系列时代难题的。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知”、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和中国共产党的“行”统一起来。当学习“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这两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社会主义曾经的辉煌成就和失败教训,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克服信仰危机。教师还要给学生讲透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是如何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的,是如何保持政局和社会的稳定、政策方针的连续性并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三)讲清党史历程,理解艰辛探索

党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发展中不断汲取时代精华,构成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和完善”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凸显出了党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和清晰路线。

在《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影响下,催生了中国第一批共产党人,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了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的作用。讲清党史历程,就不得不讲清《共产党宣言》。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一课中,新教材不仅介绍了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更将《共产党宣言》这一重大理论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较之旧版教材不同的是,新版教材在内容设计、语言描述及语句摘录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调整,显示出《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地位,主题鲜明。

《必修1》在实践层面介绍了社会主义多国成功实践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曲折、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功经验,例证了党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仅是一部认识论史,还是一部方法论史,更是一部实践史。教师可以从国际与国内双重视角给学生讲清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中艰辛探索、在理论上辛苦构建的,进而使学生对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的理解更加深刻。

《必修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一课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要理论以时间为序排列出来并标注了与其相关的历届党的代表大会,这是党史发展过程的最佳例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时间为轴,也可以会议为序,将历次代表大会召开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担负的发展任务以及社会主要矛盾依次呈现出来,让学生深刻感受党史發展过程的真实与艰辛,通过分析、评价,深刻认识党的发展历程,形成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社会主义论坛,2021(4).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在新时代的有机结合[J].福建党史月刊,2019(6).

[3]齐卫平.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的科学化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1).

[4]颜晓峰.人在路上 路在脚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刘绍卫.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具体方法模式创新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略谈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