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元素 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2021-07-30 06:49王艳华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素养

王艳华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根,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镇满族小学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将学校教育与生命成长有机结合,通过汇聚多方资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契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获得来自传统、助推前行的力量。

一、坚守传承性,筑牢精神成长支柱

(一)打造显性课程

历经几年创建完善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立德树人、筑牢民族文化根基的隐性课程之一。我校用一个学期时间完成新生开蒙课程,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的强大、家乡的富饶、学校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

开学第一天,在主题升旗仪式之后,德育主任在公共礼堂引导学生认识国旗、国徽、地图。在解说团队的带领下,学生参观了“同心园”“同心亭”“同心台”,了解到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组成伟大的中国;参观四楼“民族团结之和谐发展”厅廊,教师引导学生在五十六个民族图谱中依据服饰找到自己民族的图像,知道自己是多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参观一楼的“民族传统之崇学尚礼”,学生知道了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厅廊展示的“仁”“义”“礼”“智”“信”及国学常识和人物是民族传统文化之宝;参观校园满族民俗展示馆,学生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各民族的祖先都有光辉历史,等等。

(二)用好学科课程

在遵循国家课程纲要原则性要求的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导向,采取重组、整合、补充、延伸等方式,多学科覆盖,通过语文主题单元课、数学开放延展课、科学实践体验课、学科相关拓展课等一系列课程,将不同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元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的和谐统一。

语文主题单元课围绕一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组织开展古文字绘画、整本书阅读、诗词吟诵、课本剧展演、古今人物链接……多种形式的文化渗透活动能引导学生触摸传统文化脉搏,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数学开放延展课以数学历史、民间工艺、中国建筑、益智游戏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的数学元素中思接古今,学融中西,品源智慧,增进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学校实施《绘本方案》。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教材大多图文并茂,每一处绘本都有不同的道德生长点。各学科教师在学期备课中挖掘教材的绘本元素,与传统文化资源有机结合,确立每单元的重点内容和核心素养落脚点,教师通过“联系古今读绘本—入情入境演绘本—关注细节议绘本—链接生活续绘本—展示观摩赏绘本”,让教材中的德育目标在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凸显。

二、汇聚多元性,树立文化自信自觉

校本教材《四季诗韵》以季节为主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感悟诗文意境,体会作者心绪,发现自然之美,尝试延伸创作,此举增进了人文底蕴,激发了民族情怀。

学校的民俗展示馆是辽宁省唯一一家校园展馆,“志和轩”是综合文化体育长廊,展示传统游戏解读、游戏器材、棋类设施。学校把相关环境资源变成生动的课堂,成立低、中、高年级共计百余人的解说团队。学生以通俗简明的方式向全校师生和来访人员介绍满族人民多彩的生活。小解说员在学习中了解,在演练中提升,知识得到积累,能力意志品格得以长进,民族自豪感深植于心。

围绕“以少年军校为载体开发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研究”这一课题,学校国防教育系列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久远的战争史。由中高年级学生组成的近百人的“少年军校”有固定的实践课程,如军事典籍阅读课、军姿队列训练课等,少年军校全体学员既参加相应的训练,又承担着向全校学生宣讲国防教育知识的重任,在记忆、训练、讲述系列活动中,民族责任、家国情怀让学生的内心日渐强大。

三、关注民族性,提升审美情趣

结合乡村少年宫活动,学校将技艺融合与人格养成相结合,设置了剪纸、舞蹈、合唱、陶艺、书法等十余项社团拓展课程,让每一位学生在艺术体验中发现自我,启迪心智,滋养性格。以舞蹈社团为例,我们力求以民族舞蹈为依托,展示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精华。师生同台表演的大型满族舞《满乡情》在全县中小学舞蹈大赛中夺冠。《满韵》《满娃乐》都镌刻着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征。民族舞蹈课程的开发,在“编—练—演—议”的过程中,广泛汲取多民族艺术营养,师生深刻地体会到,学习舞蹈不仅仅是在练习某一动作,而是在舞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在身心合一的体验中,学会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在继承中培养自身阳光、积极、向上的艺术品质,陶冶性情,积淀内涵。

陶艺社团是本校的传统项目。陶艺本身每一件作品,每一处设计和制作,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蕴含着久远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学校结合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利用本土的黄泥带领学生进行创作:从观察作品,研究历史,学习方法,到亲手采土,筛选,泡發,到构思制作,学生彼此独立又相互合作。教师将教育引导、实践探究和文化熏陶结合,拓展教育渠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在任务驱动下主动探究与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了实践能力,激发了创新与合作意识。

民族体育课程是满族小学为更好地完成课标既定的体育教学任务而补充开发的校本课。学校将民族传统体育元素与现代体育教学有机结合,除足球和篮球定期训练、比赛、表奖以外,“志和轩”长廊中还陈列着出自乡土、简易好玩的众多体育器材:铁环、嘎拉哈、弓箭、毽球、珍珠球……学校每班教室墙上都设有班级“健将榜”,小学生身体素质测试达标者即上榜。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玩乐中了解民族历史,增强身体素质,焕发朝气自信,磨炼意志品格。

四、助推生长性,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出发,从国家、社会、个性发展三个层面入手,设置基地实践课程。校本教材依据各基地特点,设置详尽方案,在低、中、高年段分步实施。了解杨靖宇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参加纪念仪式;讲述英雄故事;观看相关影片;实地远足模拟演习;画一画,剪一剪,写一写;最后将多层面的汇报展示呈现在校园中。

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前后,我们的中年级基地活动是参观雷锋纪念馆,围绕主题开展“知雷锋—讲雷锋—找雷锋—画雷锋—学雷锋”活动。这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锻炼意志,增长见识和能力,在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同时,加强了国家认同感,在自我管理等方面受到教育,收获成长。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MINORITY REPORT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少年力斗传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