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曙明
图1 如意茄段壶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纯手工陶制茶壶,其创作以饮茶文化的气质、追求等为内核,继承陶瓷茶壶制作传统,广泛融合多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艺术资源,并不断探索与创新,成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世界中最为知名的“常青树”。经过了五百余年的发展,紫砂壶艺术拥有大量的经典款式,汇聚成紫砂壶的历史与创作规范,指明了紫砂壶艺术的发展路径。“茄段壶”便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之一,其模仿茄子制作而成,生动有趣带有自然田园气息。此件“如意茄段壶”在传统“茄段壶”的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创作,并将中国吉祥文化因子融入其中,使作品的美感与内涵均得到丰富,在展现工艺水准的同时表达了美好且更为“接地气”的祝福之意。
南北朝文学家沈约称“紫茄纷烂漫”,道出了茄子的颜色特征。在“茄段壶”制作中,上等的紫泥是最佳选择,不过创作者们也不拘泥于此,用各色泥料制作更能凸显出紫砂壶特有的艺术感。此壶所呈现出的棕红色便倾向于古典韵味的表达,稳重成熟的气息也可象征茄子的成熟之美。泥料色彩均匀饱满,没有任何的瑕疵,保证了作品表面的干净整洁,这也是紫砂壶创作最基本的要求。此件作品泥料的不同之处在于质感,砂质颗粒比较清晰,使壶表更具纹理感,这种纹理感所对应的是真实与淳朴,烘托了茄子的自然性质,使作品具有朴素的风格。
与人们常见的长长的茄子不同,“茄段壶”通常为圆形的,这是考虑到紫砂壶的功能需要所做出的调整。此壶壶身为标致的圆形,略平的顶部与底部将筒身弧面衬托地更加饱满,体现出圆器造型结构的基本特征。壶底部镶嵌圆形底座,使作品更加端庄优雅,体现紫砂壶的艺术气质。圆形壶盖边缘线条立体,可与壶身结构区分开来。细致的工艺又使壶盖与壶身之间严丝合缝,壶盖可随意转动也可贴合。
一弯嘴镶嵌在壶身一侧,与壶身之间形成的转角和线条过渡均相当自然。环形端把镶嵌在壶嘴对侧,与壶嘴高度一致,保证了壶体的左右平衡。壶盖中央的壶钮仿茄扭而做,为短粗的线条,且向壶嘴一侧倾斜,与壶嘴相平行,保证了作品上部线条的整齐。在壶钮根部,创作做出了一些“褶皱”,是对茄子自然状态的模仿,以强化作品的主题与自然魅力。
综上所述,此壶的造型设计继承了“茄段壶”的特征,首先,壶嘴、把手与壶钮三者与壶身镶嵌自然得体;其次,壶盖与底座相对称,结构均匀,衬托出壶身的饱满,凸显了圆器的结构特点;最后,筒身弧面挺阔,圆巧不失张力,显示出圆中有方的特点,一方面象征承载着满满的福气,另一方面则象征平稳安泰,呼应了“如意”的主题。
此壶的个性在于装饰的融入,创作选择了筋纹与陶刻文字两种装饰,前者将作品衬托地更加饱满,后者则为作品注入了文化活力。
筋纹均匀地分布在壶面上,将壶身分为相等的几瓣。每条筋纹的长度、走向及深浅都是完全一致的,体现了创作的熟练程度。在凹陷筋纹的衬托下,壶面就显得更加突出了,以此凸显出茄子的成熟与其中“满福”之意。陶刻文字则更显奇巧,主要分布在一瓣壶身上。首先,文字量是相当大的,这就要求创作必须缩小字号,在壶上刻绘本就具有一定难度,再刻上这蝇头小字,可见创作之用心;其次,文字字体清晰潇洒,排列整齐,保证了作品的干净清爽;最后,这些文字集中于一瓣壶面上,字与壶面上下左右间距及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要相当一致,才不至于凌乱。陶刻文字提升了作品的文化高度与工艺价值,强化了作品的个性,并以更为直白的文字传达思想,使人们能够陶冶性情,并领会壶中的吉祥如意。
圆形在中国本就是一个吉祥符号,圆圆的壶身便可使人们感受到团圆美好。茄子作为一种蔬菜,则象征了生活的富足,这是人们最朴实的追求。红色在中国亦象征幸福、喜庆,因此也能使人感受到满满的祝福。此件“如意茄段壶”洋溢着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源于中华儿女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的追求,以富有生机和艺术魅力的紫砂茄子,向人们送去最美好真挚的祝福。
“如意茄段壶”继承并弘扬了紫砂壶经典款式,通过结合筋纹与陶刻装饰表现了艺术个性。“如意”的主题使作品更具人情味,表现了紫砂壶艺术对人民情感的关怀。紫砂壶艺术始终不忘高雅品性,以精湛工艺传播艺术之美,配合芬芳热茶温暖着人们的心,展现了紫砂壶艺术不忘初心、联系人民的艺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