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强
紫砂的历史虽只有短短的几百年,但是却创造了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和紫砂文化,直到今天薪火相传,深刻影响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紫砂壶独特的双透气孔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茶叶的本来滋味,在禅茶一味的氛围营造之下,紫砂通过造型、陶刻、雕塑艺术等形式来展示和融合,让我们感受到了紫砂艺术的包罗万象。宜兴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之中,充分利用自己巧夺天工的双手和天马行空的思想,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点滴抽象成为一种设计语言,通过紫砂这种材质表现出来。特别是一些紫砂花器的演绎,更是生动形象、惟妙惟肖,让茶友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中,不仅欣赏到紫砂的形态之美,更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文化内涵。
图1“三色竹壶”采用了仿生器的手法,把竹子的形态展示的淋漓尽致,紫砂泥料的可塑性在这把壶上面得到了很好的延伸,赋予了一种生命的姿态。“三色竹壶”壶身的竹段设计,纹理非常规整精致,螺旋形一圈圈向上,具有一种蓬勃的力量;壶嘴直流,竹形设计,出水非常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也是圈卷自然,上面竹节细节捏塑的可圈可点;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壶钮由两节竹段组合而成,非常灵动,拿捏也称手,充满了把玩的味道。此壶之所以叫三色竹,是因为上面贴塑的竹叶采用了绿泥来演绎,而黄色的壶身上面,还有红色的斑点点缀,可谓搭配的天衣无缝,把竹子在大自然之中的那种清逸卓绝、随风摇曳的姿态和人们印象中的竹子形象凸显出来,进而让人感叹道竹子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这时,紫砂壶的实用价值已经被忽略,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作者对于紫砂花器的创作设计和气韵的把握上。从整体上来看,这件“三色竹壶”虽是一件传统的器型,但是作者还匠心独运,把自己对于竹的细微观察和对于紫砂花器的创作理念、心得体会全部融入到作品之中,带给人们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代表的意象和对于文人们的深刻影响。
图1 三色竹壶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唐代王维的一首《竹里馆》,营造出了世外桃源一般的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弹琴,没有人知道,只有明月来照着我。人们之所以喜欢这首诗,除了优美的意境之外,还把竹的另一面给描写出来,非常符合文人的风骨特征。在平常的表达之中,竹子给我们的总是挺拔屹立、不畏严寒的风格,而很少有人能够写出这样幽静、独立、甚至有一些自顾自怜,这正是文人最真实的常态。只有不同流合污,才能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一鸣而冲天。竹在许多的文人雅士笔下,呈现出的往往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形象。“三色竹壶”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尽可能本真的还原竹的自然形态,彰显作者的精益求精和对于细节的把控,在此基础之上,把文人静谧、自由、散淡、恬静的特性充分展示了出来。
综上所述,紫砂的造型对于广大壶友来说,第一眼的机缘巧合就是一见钟情的奇妙感觉,而对于紫砂圈内的艺人来说,紫砂的造型不仅是一种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这样,才能够寻觅到紫砂不可替代的根源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