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柳
(重庆市涪陵区第五中学校 重庆涪陵 408000)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语文阅读中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学习文本知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呢?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所谓的非连续性文本,就是不同句子、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该文本包括文字、统计图、图画,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概括性强、直观的特点。在现代社会中,非连续性文本的运用比较广泛,生活中常见的使用说明、海报等都是非连续性文本的一种。该阅读模式的核心,就是读懂文本信息,得出结论[1]。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该方法的运用,借此提升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知识总结能力,以此提升教育工作效率。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材中包含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进行挖掘利用,将此与阅读教学充分结合,引导学生利用图片中隐含的信息,进行阅读学习,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通过教材中插图资源与阅读素材的结合,促使学生深入学习,鼓励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探究,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掌握文本分析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提升[2]。
例如,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中三味书屋、学生读书、蟋蟀的图片放大,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阅读文本,感受百草园、三味书屋的生活的快乐。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文章主要描述内容,并结合教材中的图片信息,思考作者在这一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分析文章中心主旨,以此提升课本知识学习效果。如,教师:在教材中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1:一只在绿叶上大声唱歌的蟋蟀。学生2:一群认真读书的小朋友。学生3:一个古朴的教室。教师:假设你们也生活在作者描述的生活环境中,遇到图片中出现的小蟋蟀、经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过程中,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1:我想我会过的非常惬意,不仅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还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学习文化知识。学生2:如果我和作者一样,在美好的大自然生活中生活,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文化知识,我想我会非常的幸福,身心都会处于比较愉悦的状态。通过师生互动,提升阅读学习效果,使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结合下,感受阅读学习的魅力,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资源拓展,为学生展示更多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通过阅读学习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总结能力。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拓展教学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以此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面,优化学生知识语文知识结构重要途径,教学资源拓展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拓展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阅读学习的魅力,以此提升教育工作效果,促使学生语文能力提升。
例如,进行《孤独之旅》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教育,将我国最近几年人口旅行情况以数据的方式体现出来,如下,让学生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探究,了解我国旅行行业发展状态,借此分析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当图片展示结束后,对学生问道:文章中描述的时孤独的旅行,通过这一图表的观看,你们觉得现代人们对旅行有什么看法?或者在这一图中获取什么信息。学生1:通过这一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人们对旅游的热爱处于比较高涨的情绪,每一年用在旅行活动中的花费都在增加。学生2:通过对这一图片的分析,我觉得人们都是喜欢旅行的,不然也不会在旅行上花费这多的钱。通过课外非连续性文本的利用,提升学生信息收集与总结能力,为更好的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图一:2014-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柱状图
在语文阅读中,融入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借此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学习。于都活动中,加强对生活中阅读素材的运用,如表格、广告、地图、图书目录等等,将此与阅读教学充分结合,引导学生从中收集信息,并总结归纳,以此提升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不同文本阅读学习方法[3]。利用生活素材进行阅读教学时,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全面分析,以此培养学生主动阅读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活动开展,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促使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活动中,加强对课本中素材的运用,通过多种途径拓展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