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积分制管理的实践探索
——以C市W区为例

2021-07-30 02:51刘锐远
观察与思考 2021年6期
关键词:考核党组织党员

刘锐远

提 要: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当前,对党员的管理上还存在着不少亟待加强的问题,特别是在对党员管理的全覆盖以及管理实效性上存在明显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作为精细化治理的有效手段,积分制被引入党员管理过程中。党员积分制管理一方面在加强党员管理的实效性、改进基层党建质量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指标设计、赋分管理、结果运用等方面进一步改进,从而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完善。

一、党员积分制管理的意义与价值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动形成全党从严从实抓党员教育管理的良好态势。在这一背景下,积分制管理方式被一些地方引入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成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抓手。

(一)党员积分制是积分制在党建领域的应用

积分制的表述最早出现在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该文件提出,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式帮扶做法,实现社会爱心捐赠与贫困群众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对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积分制是通过明确的规则为具体行为赋予相应分数,以一定时间段内分数的积累成果作为衡量标准,为持有积分者提供不同的公共物品和集体福利,从而以现实损益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它的最大优势在于标准统一,度量客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管理者主观因素对被评价者的影响。同时,在明确的标准面前,管理对象也能够主动调整自身的行为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积分。积分制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并不是新鲜事,人民公社时期曾使用工分来计算劳动量,作为分配劳动成果的依据,当时被称为“工分制”。改革开放后,“工分制”已不再继续沿用,但是将积分作为一种评价标准的方法仍被继续使用。例如:在人事考核和政府绩效评估中依然广泛使用项目评分的方式,以各项得分成绩加总后的总得分作为评定等次或名次的依据。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积分的使用变得更为普遍,积分制在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其功能已经不再简单的限于评定等次,或者是作为分配劳动产品的依据,而是扩大到对个人和单位、社会组织进行奖惩,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服从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和公序良俗等方面。积分制在社会治理中的成功运用,为其在党建领域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在党建领域,通过对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党规党纪具体条款、社会公德、集体美德等内容进行细化赋分,出台专门的评分标准,再将党员表现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对照,从而赋分排名,最终依据排名进行奖惩,从而实现对党员的积分制管理。通过将积分制应用到党建领域,实现对党员的全方位管理,进而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

(二)党员积分制是党员管理精细化的实践创新

在党员管理上,过去主要是粗放式管理、经验式管理。将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硬性考核指标上,重党组织建设,轻党员队伍管理。①参见蔡景峰:《积分制管理激发党员新活力》,《共产党员》,2020 年第18 期。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抓有形工作上,忽视了无形工作的管理;对党员的日常管理主要侧重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党员参加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党课等易记录、好留痕的工作上;倾向于考察班子成员召开各类会议、传达文件精神、撰写心得体会的情况,忽视党员的思想作风管理和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倾向于事后管理,忽视事前管理,经常性管理,往往是在党员发生问题后组织介入进行处理,没有做到防微杜渐,及时预警,提前挽救。积分制管理方式将党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量化,涵盖党员遵章守纪、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道德作风、日常工作等多方面内容,由专人依据考评表进行积分记录,提供了一种精细化的党员管理模式,注重从细节处、从日常生活工作中着手进行管理。②参见锁利铭、冯小东:《数据驱动的城市精细化治理:特征、要素与系统耦合》,《公共管理学报》,2018 年第15 期。从积分的总数和具体的变化情况可以对党员一段时间以来的表现进行衡量。通过党员的总积分能够衡量党员的整体表现,而通过各种细项的积分情况,则可以了解党员在哪些方面的表现比较优秀,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从而使党组织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帮助,党员自身也能够明确存在问题,补足短板。对于在遵守党规党纪、法律法规方面积分较低的党员,党组织还可以及时预警,避免党员走上违法犯罪的错误道路;对于在遵守党的方针政策,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方面积分较低的党员,党组织可以及时加强教育,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避免出现党员违犯政治纪律、违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因此,通过积分制,党组织能够全面掌握党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精细化的党员管理。

(三)党员积分制是科学的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方式

探索完善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方式是构建科学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③参见魏继昆:《以初心和使命为引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 年第4 期。党建工作是党在新时代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抓好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切实做好党建工作,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高质量地完成党交办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进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党建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关系着党建工作的前进方向,关系着党能否不断锐意进取、不断提升自身建设的水平。科学的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方式,必须达到以下三点要求。首先,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能够满足将不同类型党组织的建设进行客观对比的要求。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条件。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能够涵盖党员日常管理的主要方面,从细节处展现党员的具体表现情况;其次,科学的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方式要有相应的运行平台和载体,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各项指标进行汇总处理,形成数据,以供随时调用,同时能够开放接口,保证党员考核的结果能够被其他党政信息平台调用,使考核结果切实形成对党员的威慑力;①参见李君、郑爱华、李光宇、刘伟伟、冯坤:《基于大数据的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绩效评估方法》,《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 年第4 期。最后,科学的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方式需要便于记录和操作,能够通过移动数据终端和手机客户端及时记录和上传党建工作的变动情况,对党建工作中出现的异常进行预警。党员积分制不单单是对党员进行积分记录,同时也对党的各级组织的活动进行记录,通过积分同样能够反映一段时间以来各个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开展教育党员的情况。通过党员积分制对党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积分评定,客观地展现其一段时间以来的党建工作成效,是科学的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方式。

(四)党员积分制是规范党员行为的一种柔性约束机制

柔性约束机制是相对于刚性约束机制而言的。对党员的刚性约束机制主要是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二者是对党员行为的底线规范,一旦违反会使党员直接受到国家和党纪的严厉制裁。而柔性约束机制则主要是通过对党员施加道德上或心理上的压力,使党员在横向对比的过程中产生荣誉感或羞耻感,过低的积分使党员“丢面子”,从而激励在积分上处于落后状态的党员不断奋起直追,避免成为落后分子,进而促进党内生活良性发展。在这种柔性机制的约束下,党员不会用最低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仅仅满足于不触犯法律和纪律,而是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不断用榜样人物和先进典型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②参见汪火根:《我国社会信用问题的生成及治理——基于社会信用生态的视角》,《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 年第4 期。从这个角度来说,柔性的约束机制更适合党员作为先进分子的身份要求,更能督促党员时刻保持先进性。

党员积分制这种柔性的约束机制更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它是通过对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一种比较标准和激励约束依据而实现的,它使每位党员都受到积分的监督,在积分的压力下所有党员都不能逃避其他人的审视与评价,不能逃脱这种柔性机制的束缚。而硬性约束机制虽然看上去对党员施加了较为严厉的惩罚,更加具有威慑性,但其主要是用来避免党员做坏事,而非促使党员做好事。

二、W 区党员积分制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W 区位于我国北方某省,是C 市辖区之一,从2020 年开始,W 区逐步探索和完善对党员实施积分制管理的相关措施,制发《关于探索推行党员分类管理、积分考核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镇乡农村、街道社区、非公和社会组织、区直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领域的8 个基层党组织为试点,探索推行党员分类科学化、管理精准化、考核实效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日常管理,整体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一)主要做法

1.统筹分类指导,凸显党员管理“针对性”。结合各领域实际,将每名党员(含预备党员)细化确定为“农村党员、社区党员、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含国有企业党员)、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以及流动党员”等5 个类别。并结合不同领域特点,坚持约束与激励并重,明确积分项目和分值标准,对各试点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积分考核。少数镇党委试点推行党员“双百分制”教育管理以来,在将党员类别划分为普通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和流动党员的基础上,同步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纳入参照管理,并根据人员实际,分别确定考评标准,增强管理的针对性,提升管理实效性。截至2021 年5 月,先后有36 名年老体弱党员按照程序流程实现分类管理,27 名流动党员实现动态管理,3 名入党积极分子被吸收为中共党员。

2.聚焦量化考评,突出党员管理“操作性”。结合不同领域特点,明确积分项目和分值标准。同时,以一个自然年度为考评周期,为每名党员设定正向激励、负向约束两张“清单”。正向激励清单设置10 个基本加分项目,党员初始基本分为0 分,有正向行为的,累计加分,上限为100 分,超出部分由党支部另行记录,作为党员星级评定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负向约束清单由试点党组织参照各领域《考评指标赋分标准参考分解表》结合实际自行确定,初始基本分为100 分,党员出现负面行为,及时扣分,扣完为止。

3.注重动态管理,务求党员管理“准确性”。由各相关党(工)委指导所属试点基层党组织按领域分别成立由党组织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积分管理考评小组,根据党员申报、组织掌握、群众反映情况,随时收集记录信息,并于每月主题党日前,由党支部进行集中汇总,研究提出所属党员的赋分意见。同时,由各基层党支部通过民主推荐确定一名党员担任积分记录员,负责登记党员日常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联系服务群众等情况。积分记录员的积分情况由所在基层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负责,党员人数较多的基层党组织可增设一名积分监督员。个别区直部门,结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推行党员“三务一评”(履行义务、完成任务、奉献服务和民主评议)量化积分管理模式,把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自觉履行的社会责任以及党员年度民主评议等次用积分方式逐项进行量化,并通过季度汇总评价公示的形式体现党员履职情况和党性状况,促使党员教育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使党员肩上有责、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

4.强化结果运用,体现党员管理“导向性”。在分类设定党员出现减分情形及负面清单积分各分值等次的惩戒和处置程序的基础上,强化正向激励,同步设置正面清单各分值等次的相应奖励。将党员量化管理工作上升到制度层面,并注重激励引导,细化设置正向激励、负向约束两张“积分清单”,负面约束清单积分低于70 分的,发放书面告诫单,责成党员参加转优学习班;积分低于60 分的,启动不合格党员处置程序,责令限期改正。正向激励清单积分高于50 分的,综合其他表现,民主评议可定格为“优秀”;积分高于75 分的,由所在党组织结合关爱党员工作,予以适当奖励;积分高于85 分的,由党组织结合年度表彰工作进行集中表奖;对负面清单未减、正面清单积满的“双百”党员,将在上级各类表彰奖励推荐、外出学习考察中予以适当倾斜。

(二)主要成效

1.党员队伍纯洁性得到加强。经过全方位筛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严格核实认定,将党员队伍中达不到标准,不符合要求的党员及时清查出来,给予严肃处置,畅通了党员出口,破除了党员“终身制”,消除了党员自身标准降低,宗旨意识弱化给党组织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党员党性意识明显提高。在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中,广大党员对照不合格党员的界定标准查找自身不足,深刻反省,积极整改提高,特别是对不合格党员作出组织处理时,使其他党员得到一次触及灵魂的警示教育,党员的党性意识、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办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有效促进了党员教育管理。

3.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各基层党组织在开展不合格党员的查找、认定和处置过程中,通过严格把控处置程序,严肃了党内生活,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有效管理和教育党员的组织职能。同时,对认定的不合格党员,从思想上、组织上积极开展帮教工作,使其在接受教育中真正提高思想认识,认真整改,充分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负责和关怀,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4.党员出口机制逐步健全。通过明确认定标准、规范提名流程、严格处置程序、引导群众参与扩大民主、加强工作指导、准确把控进度等措施,有效地避免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徇私舞弊、排除异己等问题,形成了一套较为缜密严谨的处置机制,畅通了党员“出口”,为加强新形势下教育和管理党员,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作出了有益探索。

三、党员积分制管理的启示

W 区的党员积分制管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实现了对党员的激励和约束,同时提供了对党员进行评价的客观依据,是新时代党员管理的有益探索。但作为一种新的党员管理模式,积分制管理尚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加以完善。

(一)注重对党员积分制工作的完善

党员积分制作为一种党员管理的新模式,缺乏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目前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情况。例如:对党员进行分类积分考核时,分类的指标是否健全,致使出现难以归类的党员,使得考核出现漏洞;积分指标的设计能否切实体现出党员的表现,有没有可能产生“形式主义”的问题;考核项目的赋值是否恰当,有无占比过高或过低的指标;由于过失或偶然因素导致的积分争议,应当如何处理等,都是需要在日常的管理中逐步完善合理的内容。做好党员积分制的完善工作,一要在制度设计时广泛听取党建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充分做好制度设计工作;二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听取党员意见,针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采取切实解决方案,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要在积分统计时尽到足够的提示、通知责任,使党员能够明确掌握自身积分的变动,同时提供充足便捷的积分救济渠道,①参见吴秀荣:《论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1 期。听取党员的申诉,避免不合理的积分扣减,保证积分工作的公正性。寓关心于管理,以管理促党员发展,避免积分制造成以罚代管的不合理取向是完善党员积分制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

(二)注重制度衔接,避免考核方式单一化

党员积分制是一种客观性强、易量化的党员管理和考核方式,具有显著的优点。从理论上看,只要考核指标设计全面合理,积分累计工作准确,就能够准确反映党员和党组织在各个方面的日常表现,考核的准确度很高。但在党员积分制的实际运行当中,难免出现积分指标设计不合理、片面化的现象,积分记录工作也可能存在错漏之处。并且量化积分的方式将党员不同性质、不同动机的行为转换成只具有计量属性的数字,只能反映出党员是否从事了特定的外在行为,在部分情况下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党员的内在思想和行为动机,因而可能助长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以及片面注重表面文章等不正之风的产生,甚至可能使得内心思想动机高尚、政治觉悟高、不慕虚名,在工作中求真务实的党员在考核的过程中只能获得较低的积分,影响考核的公正性。因而主要依赖数字化方式进行管理的党员积分制虽然优势显著,但还是存在不可避免的劣势。①参见陈保中:《数字化转型整合公众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社会科学报》,2021 年第3 期。需要将传统党员管理、考核方式和积分制的运用结合起来,通过谈心谈话制度、党员评议制度和群众评议制度与党员积分制在考核过程中合理划分权重来进行综合性考核,以最大限度发挥各种党员考核方式的优势,尽可能减少各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最终形成全面的考核结果。

(三)注重党员管理过程中的激励与惩戒相结合

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党员不断对照标准、查找不足、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一些地区在党员积分制的运行过程中采取了通过积分应用结果对党员进行惩戒,甚至采取清退不合格党员的做法,以负激励的方式促使党员自我提高,做好工作。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欠考虑。固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在党员积分制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存在严重问题的党员必须进行相应的惩戒,这既是维护党员积分制严肃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手段,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但党员积分制的运用过程中不能过分重视对党员的惩戒,惩戒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负向激励使党员认识到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自身和其他党员相比还存在着各种不足,认识到党员不是终身制,入党之后不能高枕无忧,还需要继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能力本领。而不是使党员在惩罚的压力下被动地查找不足,在问责的压力下应付式做好工作,这样就背离了积分制管理力求使得党员能够形成自我提升意识、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主动性的初衷。因而,在积分制管理中,除了设置必要的惩戒手段之外,还应特别重视对党员的激励工作。必须在积分项目的安排上认真设计,动态合理调整积分加减项以及分值标准,从而能够通过合理运用积分约束来引导党员行为,使其由被动接受各项约束,被动自我提升到主动接受约束,主动自我提升。在党员积分制工作中,还应充分考虑容错性,对于因党员出于创新意识和责任担当而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给予充分的容错空间,避免积分工作中的“一刀切”现象影响党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②参见赵绪生:《以党内法规制度保障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 年第3 期。

(四)注重积分考评中日常工作的占比

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是党的建设最基础、最经常的工作。作为执政党,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核心,保证党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党员积分制管理应当与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能仅仅将法律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的内容作为党员积分制的主要积分项目,而是需要将党员完成日常工作的情况纳入积分项目,实现党建+业务的双赢局面。第一,在党员积分制指标中针对一段时间内的中心工作制定相应的专门积分项目,提高积分数值占比,从而引导党员将工作重心放在完成中心工作上,提高中心工作的质量;第二,将党员的职能性工作拆分为具体大项,每个大项设置明细小项,根据党员完成职能工作的情况给予相应积分;第三,将群众工作单独列项,引导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帮扶群众,切实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第四,切实做好积分记录工作,通过专职记分员和兼职记分员相结合的方式,对党员日常工作中产生的积分进行记录。在记录过程中,注重积分记录的准确性,保留好相应的积分证据。

(五)注意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党员积极性

党员积分制的运用既是为了管理好党员,也是为了服务好党员,在进行党员积分制的运用中必须坚持党员的主体性。党员积分制的管理方式涉及到党员切身利益,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听取党员意见,切实将党员现实关切体现在党员积分制的制度设计的全流程中。对于党员反映强烈、实际意义不大的指标可以不设置。在具体积分项目的设定上,除了统一规定的内容外,各级党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设置适合自身情况的个性化项目,做到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保证党员积分制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党员还可以通过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议就积分制度设计的具体细节进行讨论和表决,以使积分制度的设计更加能够体现党员的意志和集体的智慧,更加适合本党支部、本党小组的实际情况,增强党员对这项制度的支持和理解,提升党员积分制的执行效力。

结 论

党员积分制管理是基层党建领域的一项创新,这项制度立足于当下我国基层党建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借鉴了基层治理中已经得到运用的治理方式,将其根据党的建设实际需要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在实际运行当中,党员积分制管理实现了对党员管理的全方位覆盖,既通过惩戒的威慑约束了党员可能发生的负面行为,又通过激励的软约束机制使党员在道德和心理压力下产生了积极向榜样看齐,积极自我提升,激发了工作的主动性,在党员管理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通过积分制管理,将工作纳入积分清单进行长期量化考核,有效破解了各类专项行动容易“一阵风”的缺陷,实现了“即时监管”变“长效管理”。①参见徐晓叶、张芹、沈跃顺:《桐乡“三治积分”打造基层治理实践示范地》,《农村工作通讯》,2021 年第4 期。但党员积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党员管理方式,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如积分指标设计、考核方式、赋分管理、结果运用等方面,还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党员的管理是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做好党员的管理必须大胆创新,立足现实,不断探索,合理借鉴,唯其如此,才能创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党员管理之路。

猜你喜欢
考核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党员标准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