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不可重复的构成部分。它的开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开展好每一次校园活动,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校园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及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当前,校园活动呈现出三种不良倾向:一是“随意化”,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开展什么活动就开展什么活动,或者学生出现什么问题就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研究;二是“雷同化”,别的学校开展什么活动就参考别的学校也开展类似的活动,缺乏个性;三是“表象化”,将校园活动理解为某个科室或管理者的工作,缺乏有效整合,没有充分调动更多师生的积极性,导致对活动意义的理解肤浅、不深入。这样的校园活动并不会对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因此,学校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校园活动。其一,必须指向学生的真实成长,这才是校园活动存在的根本意义;其二,只有精心策划活动,才能使校园活动如“绵绵细雨”,不停地滋润学生这块“土壤”,使之开出美丽的“花朵”。
一、融入育人理念:校园活动策划的灵魂
育人理念是一所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集中表达,是学校办学的顶层设计,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教育追求。校园活动是育人理念的体现,并受育人理念的制约。因此,策划校园活动时,有清晰的育人理念作贯穿和支撑,活动就有了灵魂。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成长的机会”,学校围绕办学理念,构建宽容的生命理念,营造宽松的育人氛围,搭建宽广的活动生态,注重宽厚的文化熏陶,给予宽心的教育引导。在这基础上学校开展了很多校园活动,如一月份“传统体育游戏节暨非遗文化节”、三月份“学雷锋劳动实践节”“缤纷艺术节”、四月份“海量阅读节暨学科文化节”、五月份“校园故事节”、六月份“毕业典礼”、九月份“行规教育节”、十月份“未来创想与创意科技节”“孔子文化节”、十一月份“体育文化节暨足球嘉年华”、十二月份“健康嘉年华”。另外我校还将传统文化里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活动贯穿其中,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以学校每年开展的“传统体育游戏节暨非遗文化节”为例。它基于办学理念,有自己独特的组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为载体,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参与滚铁环、打弹珠、跳竹竿舞、穿板鞋、投壶、丢沙包、踢毽子、抓石子、跳皮筋等项目。操场成了孩子们撒欢的场地:弹珠相击的脆响淹没在胜利的欢呼声中,翎羽毽球跳动在学生的脚尖,彩色铁环滚动于绿茵草地上,沙包场地的孩子们动如脱兔,竹竿舞惊叫声此起彼伏……每一个孩子的快乐真实可见,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触手可及,学校的育人理念已然扎根于这一场活动中。
常规的校园活动巧妙地融入学校育人理念的顶层设计,从上而下,总揽全局,因而让这些校园活动焕发出和其他日常活动不一样的魅力,让校园活动的开展过程成为欣赏学生成长的过程。
二、坚守儿童立场:校园活动策划的核心
坚守儿童立场,是校园活动策划成功的秘诀。儿童立场可以使活动组织者换位思考,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而非活动立场、学校立场,基于儿童成长的真实需求进行策划,进而形成有效的活动方案。
坚守儿童立场要做到“有的放矢”。“的”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活动内容选择上必须满足学生的需求,要针对学生生命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与实际,把他们的真实成长视为校园活动策划的核心追求。负责组织活动的科室通过“我给学校提建议”“成长微信箱”“成长聊天室”“成长信息采集平台汇总”等方式,建立起较为系统、全面的学生需求数据库及主题资源库,为活动的主题选择提供接地气、具实效的成长素材。二是指活动形式上必须观照到每一个学生。学校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一定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校园活动是为一小部分、一些有特长的孩子组织的,还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地成长?答案显而易见,校园活动中体现的“人人参与”应该是学校开展活动的首要目标,学校不应过分重视结果,而更多的是应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比如学校组织的“健康嘉年华”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不让一个孩子“遗忘”在活动外,人人都可以参加,而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孩子们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从而打造有温度的校园活动。三是指活动策划最好有学生的智慧参与。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让学生敢想、敢说,放手让学生做好活动的“主角”,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学校开展的有意思、有影响力的“垃圾分类接力跑”,就是学生提出的建议,活动组织者在学生提议的基础上再和学生一起完善活动方案后开展的结果。
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尊重个体差异,兼容并包,以学生影响学生,发掘出活动的最大潜能。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获得感,进一步强化活动动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体现课程视野:校园活动策划的支撑
活动也是一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的课程类型。杜威把它称之为“经验课程”。校园活动组织者必须要有课程视野,把每次活动都当作课程开发来对待: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活动如何有效实施?活动过程如何安排?采用什么策略?怎样评价?学生是否真正获得活动体验?这些课程要素都应该清楚、具体地在活动策划中體现出来。
有课程视野的校园活动必须以育人为核心,以活动为主体,遵循课程特征(目标的指向度、设计的分层度、评价的多维度等)进行。比如学校的“校园故事节”,定位为“讲平凡的故事,聚榜样的力量”,针对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让校园里默默无闻的人群走入视野,在平凡中见伟大,感受榜样的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教育正能量,体现了活动目标的指向度。活动组织包含海选、展示、评选三大板块,力求让学生在每一个板块中都有所收获,且具有可操作性,体现了活动设计的分层度。最后还进行了评价,并举行了隆重的表彰仪式。仪式中,校长给挺着大肚仍在讲台激情上课的孕妇教师颁奖,夸赞她们兢兢业业、坚持到底;班主任给随叫随到、热心服务的家委们颁奖,感谢他们对班级的无私奉献;学校领导给活力四射的篮球少年颁奖,赞扬他们顽强拼搏、为校争光。表彰结束后,学校还在校园网、学校电子显示屏上滚动宣传“校园十大故事人物”“校园十大故事”,并汇编成册,体现了活动评价的多维度。
活动环境的平等民主,活动目标的动态生成,活动内容的恰当取舍,活动过程的不断优化,活动评价的反馈强化,这些都是校园活动有课程视野的体现。有课程视野的校园活动支撑起活动的厚度,让活动关注心灵成长、关注视野拓展、关注能力发展,显现“平淡中见功底,简单中见神奇,扎实中见智慧”的功底。
四、贯穿整合意识:校园活动策划的关键
校园活动的整合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看起来不相同但却相关的活动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活动。整合包括方方面面,可以是目标的整合,让活动由形到神;可以是内容的整合,让活动由散到聚;可以是途径的整合,让活动由窄变宽;可以是时间的整合,让活动由分到合;可以是评价的整合,让活动由点到面……
如学校开展的“孔子文化节”活动,活动策划实施了三个层次的整合。首先,以国家课程为中心,学科德育、活动德育作为辅助,整合语文、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以及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中与儒家文化相关的内容资源,这是活动内容的整合。其次,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进行整合,对校内教育资源与校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这是活动途径的整合。最后,将活动评价与学校整体评价进行整合,打造“三级递进评价”,这是活动评价的整合。在此基础上根据活动的目标,通过删、增、补的整合方式,确定活动主线,最后整合成特色鲜明、有传承印痕的活动体系:以“孔子文化节”为抓手,在校外德育基地—温州孔庙开展了“1+2+3”固定活动(“1”指温州孔庙研学活动,“2”指开笔礼、成长礼两个仪式,“3”指祭孔大典、孔学谈、学堂诵读三项活动);在校园内,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要素开展“4+N”系列非固定活动(“N”指每年各系列的活动不少于2次,“非固定”指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不限定时间)和五大故事工程(优良家风故事、学校榜样故事、学生成长故事、文化传承故事、校园感动故事)。整个活动涵盖了完整的教育要素,有层次与梯度,有影响力。
整合是活动深化的关键,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可以整合非常综合的内容,涉及人际相处、规则意识、健康观念、创新与安全、道德与法治等,促使学生通过活动获得多方面的成长。通过活动整合还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校园活动低效的问题,增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整合,校园活动的应然境界;整合,让校园活动的“颜值”美起来。
五、彰显创新生成:校园活动策划的生命
很多时候很多学校开展的校园活动,只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的简单重复,非但低效,而且会削弱活动应有的思想价值和意义。校园活动需要不断创新与生成,需要用策划的思维、创新的思维挑战固有观念、打破思维定式,这样既可以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加深学生对活动的理解,又能促进他们对自己已有认知和经验的反思,从而打破一贯以来的思维定式,增加活动的深度,提升学生品质培养的效度。
由于融入创新元素,改变了活动的角度、方向和固有的认知模式,学生由被动接受的状态,转向主动参与,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学校近几年在策划“民族文化节”活动时,就根据学生真实成长的经历,不断进行自我超越与创新。2018年学校展示民族舞蹈时,活动开幕式以“民族大团圆”为主题,将体育与文化完美结合,各班方阵代表一个民族,展示各民族民俗文化与风土人情,在“扮演”中体验、领悟民族的特色风情。2019年重头戏变成“民族美食节”,针对“19个少数民族,83名少数民族学生”的校情,学校设置了民族美食摊位,让孩子们现场制作美食并进行比赛,孩子们赞不绝口。2020年则换成展示“民族特色运动项目”。孩子们拿着项目卡,在了解运动项目、活动玩法后,兴致勃勃地逐项游玩,操场上人头攒动,喜气洋洋,各中队大本营欢笑声不绝于耳。这些活动每年都要开展,但学校会去开发并进行二次生成,不断创新活动的载体与评价,让孩子们在活动之前就非常期待,活动之后对来年的活动翘首以盼,让孩子们在同样的主题但不断创新的活动中有更多的收获。
创新,焕发了活动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活动体系,使学生和谐、健康地入情入境,自觉、自愿地深度参与,外在活动状态与内在思维状态活跃,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同时通过彰显创新生成,可以让学校管理者再一次思考校园活动如何高效开展?如何努力实现把校园还给孩子……对于学校发展起到引擎式的作用。
校园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載体,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不可重复的构成部分。它的开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开展好每一次校园活动,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钟启泉先生曾说过:“人格在活动中并且唯有通过活动才能得到发展。”面向未来教育,培育具有“5C素养”的未来学生,校园活动组织者不仅仅需要管理者思维,还需要有丰富成熟的活动策划思维。学校要善于抓住时代的脉搏,释放孩子的生命潜能,激活孩子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变被动为自主,变单一为多样,变乏味为有趣,变低效为高效,开展有意义、有价值的高品位的校园活动,使之成为学生品行体验的大舞台,从而指向学生更好、更真实地成长!
【项涨禹,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沙城二小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