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海霞?张方?王莎
长江东路第二小学是郑州市二七区的一所建校不足四年的新校。学校将“智慧教育”作为灵魂理念,启智润心,智慧育人,以“善思智行、明德慧心”为育人目标,开展“红色二七小导游”课程实践活动,培植红色土壤,播种红色种子,传承红色精神,塑造红色新人,架构德育评价体系,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启迪智慧,引领成长,让学生的未来更加美好。
一、营造红色文化,培植红色沃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红色文化是长江东路第二小学的特色文化,学校构建了红色校园文化、红色班级文化和红色网络文化三级联动的文化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为学生营造出一方红色精神家园。
(一)建构“112”红色校园文化
红色校园文化设计了“一廊”“一亭”“两室”的文化氛围,形成了“112”红色校园文化特色。
“一廊”—红色文化长廊,展示了中国地图、国旗、党徽、少先队队徽和二七区红色文化的历史。
“一亭”—育红亭,为“小导游”们的导游模拟基地。育红亭张贴了英雄谱和党史绘本故事,展示了“红色二七小导游”打卡地,开设了“红花朵朵向阳开”宣传栏,上面不仅有学生的自我简介和优秀事迹,还有他们获得的一份份荣誉。
“两室”—少先队活动室和智慧书房。少先队活动室处处充满着红色与智慧的基因,墙面展示了少先队入队宣誓词、中国少年先锋队文化知识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史;室内展示红色二七小导游的活动作品,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红色场所。智慧书房内设置了红色书架,学校精心挑选红色书籍,让“智慧福娃”在阅读中感受红色文化。
(二)塑造“1+1”红色班级文化
在红色德育教育中,班级文化是重要的一环,是学生感受红色文化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实施了“1+1”班级红色文化,在班级门口设置一个《红色小导游》栏目,每周展示一位“小导游”的故事,浸润红色文化,感受红色精神;在教室内设置一个“红色感悟角”,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的情感与感悟,以书写、绘画等方式展示在这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家园。
(三)注重红色网络文化
如果说学校是学生的现实学习场所,那么网络就是学生的虚拟学习空间。现代化、便捷化的网络手段为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学校公众号开设《我是红色二七小导游》栏目,每周推荐一位红色二七小导游,以视频的方式讲解红色二七文化,不仅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也增加了网络空间的红色文化气息。
“一墙一室显红色,一亭一景能育人”的红色文化气息萦绕在长江东路第二小学的角角落落,浸润着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特有的文化自信。
二、整合课程资源,播撒红色种子
红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学校将学科教学与红色教育相结合,坚持在国家课程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实施课程内容重构。
(一)立足道法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学校充分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红色内涵,融合二七红色历史,以《我们都是少先队员》《请到我的家乡来》《我们当地的风俗》《红色二七美丽有我》为校本实施课例,开放课堂场所,将校内学习与校外探究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红色教育。学生实地探访了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中原英烈纪念堂、郑州市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了解其历史,探究其内涵,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从小爱祖国、爱家乡。
(二)探索学科融合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深度挖掘各学科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因此学校在学科融合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一方面,学校引导教师巧用教材中的资源渗透红色教育。例如通過诵读语文教材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延安,我把你追寻》等文章,让学生树立为国奋斗的使命感,感悟延安革命精神;运用音乐教材中的《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只怕不抵抗》等歌曲,开展“我和家长唱红歌”活动。
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各学科的开学第一课点燃学生红色初心。语文学科分别以“符号中的红色”“历史中的红色”“故事中的红色”“我的红色理想”为主题带领学生学习党旗、党徽的含义,感悟红色精神,树立报国之志;数学课上给学生讲华罗庚的故事,展示我国数学在国际中的成就;音乐老师带领学生探寻国歌的创作过程,了解国歌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科学课以节约资源为切入点,让学生懂得保护资源也是爱我中华的表现;美术课上赏析《开国大典》等一些爱国题材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学校以学科活动为抓手,接力红色薪火。语文学科进行了“讲述红色故事,传承二七精神”的比赛活动,以“一首赞诗 一路成长”的主题活动的诗歌写出对祖国母亲浓浓的爱,通过手抄报展示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体育学科则开展“爬雪山,过草地”活动,以“红色经典故事”命名体育传统项目,将“红色文化”融入体育场上;在洪亮的《共产儿童团歌》《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等歌声中展开音乐学科活动,抒发爱党、爱国、爱生活的豪情。
(三)推进“红色二七小导游”校本课程
思政课要立足本地红色教育资源,遵循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索创新授课、学习方式,讲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的党史。
郑州市二七区是国家唯一因纪念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而命名的城区,长江东路第二小学立足本土红色教育资源优势,调查本校家长对红色文化认知和学生成长需求,积极开发“红色二七小导游”校本课程,设置了重温“红色二七历史”“探寻红色二七足迹”和“传颂身边的那一抹红”三大板块,坚持课堂趣味性原则,扎实推进课程实施。学生每周上一节“红色二七小导游”校本课程,课堂上以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乐于了解二七历史,用心感悟“二七精神”;课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研学,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学校每一位学生都是“红色二七小导游”,在郑州各个红色教育基地,常常能看到“小导游”的身影,他们手持“红色二七小导游”话筒,为来往的游客介绍党史、国史,已经成为各个红色教育基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红色二七小导游”校本课程坚持家校共育原则,小手拉大手,学生和家长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携手走进红色基地,共同感受红色文化,提高家长红色教育意识,改善家庭红色教育环境。该课程在不断探索与实施中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家长在活动中看到了孩子们进步,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孩子精神和行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红色二七小导游”的培育工作中;红色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员和游客纷纷为学生竖起大拇指,感慨自古英雄出少年,《河南日报》也对我校的“红色二七小导游”做了专访报道。
三、坚持活动育人,传承红色基因
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全面开展加强“四史”学习研究教育“攻坚行动”,强化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学校以红色活动为载体,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节庆日红色活动引关注
学校注重把德育活动与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相结合。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党员教师和少先队员进行革命先烈凭吊活动,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植入每位教师和学生心田;组织开展“身边榜样 前行力量”教育,开设“四史讲堂”,宣讲红色历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阳节开展了“敬天下老人,扬中华美德”系列感恩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社区敬老实践活动、寻访老红军、老英雄等,孩子们了解了老红军的峥嵘岁月,学会了感恩,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心;春节让学生到老红军、老党员家中写春联、送祝福,培养红心少年;清明节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激发爱国热情”系列主题活动,校内通过组织100个师生讲100个英雄故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些活动的開展有利于学生了解党史、国史,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二)红色研学拓宽学生视野
学校立足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弘扬“二七精神”。以研学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二七纪念馆、中原英烈纪念堂、郑州市烈士陵园、河南省抗日战争历史展览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红色场馆进行参观、学习。授课地点呈现出多样化、开放性的特点。孩子们在这里了解二七历史,认识英雄人物,学习红色知识,这些研学活动让学生设身处地领悟了“二七精神”,增强了红色研学活动的实际效果。从节庆日活动到研学活动,从课堂走入社会,多途径拓宽育人之路,真正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生根。
(三)协同共育传承红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以来,家风成为红色基因文化教育的一个切入点,长江东路第二小学积极倡导红色家风,以此促进家校共育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开展了“知红色家风,做红心少年”的征文活动,举行了“讲红色家风故事,促孩子健康成长”红色故事比赛。学校联合社区,共同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红色书籍、打卡红色基地,对表现突出的家庭授予“最美红色家庭”的荣誉称号,以此促进红色家风的传承与发扬,将红色精神充分融入到家风建设之中,以家风诠释协同育人。这一系列活动实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了学生德育健康发展。
四、实施德育评价,培育红色少年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完善德育评价,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学校依据“善思智行、明德慧心”的育人目标,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教育与德育评价相融合,制定了登塔集星—智慧多元评价体系。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民发展,在入学之际,学生都会收到一本“智慧争章 做红色少年”德育评价手册,里面设置了八种类型的星章,其中红星章主要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学习党的知识,铭记革命前辈的精神,少先队员要听党的话,读党的书;红旗章引导学生认识国旗、国徽,并了解其含义,会唱国歌,尊敬国旗,了解祖国,认识祖国,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火炬章要求学生学习少先队知识和少先队礼仪,了解少先队的历史,学习少年英雄。学生集齐五种星章,便可获得一张智慧奖励福卡。
集齐五张福卡,学生可换取登二七塔的门票,门票即是学期末综合评价内容,评价项目分为7大板块,分别为致敬祖国、哲理中国、发现祖国、探索祖国、祖国如画、健身强国和歌唱祖国。七大板块层层递进,融合了语文、数学、科学、儿童哲学、音体美等学科内容。学生在登塔的过程中,学习到“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二七精神”,最终优胜者可获得学校最高荣誉的“红色智慧少年”勋章,并与“智慧福娃”吉祥物合影,登上校园明星榜。
这样的评价,立足本土文化,紧扣德育培养目标,使立德树人从“平面”走向“立体”。学生们主动参与挑战,弘扬了拼搏向上、不怕困难的红色“二七精神”。
育德于心,成德于行。长江东路第二小学通过开展红色教育,为智慧学子开辟一片广袤深远的美丽田野,让希望的种子吐露新芽,让理想的大树开花结果,让每一个新时代红色少年美好成长。念兹在兹,不曾或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弓海霞,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第二小学校长,一级教师;张方,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第二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王莎,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第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