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培育友善价值观

2021-07-29 00:36林玉春
中国德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价值观责任

摘 要

家庭教育既关乎个人的发展,也肩负民族复兴的大任。新时代赋予家庭教育中的友善价值观以新的内涵,尊重、平等、责任和感恩是其基本构成要素。面对家庭教育中友善价值观的现实境遇,家长应换位思考,共情理解,尊重孩子;平等相待,给予机会,倾听孩子;积极回应,勇担责任,培养孩子;榜样示范,知恩图报,引领孩子,进而构建友善、和谐、幸福的家庭。

关键词

友善价值观;家庭教育

作者简介

林玉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教育不仅在儿童初始成长过程中发挥启蒙作用,还关乎人的终身发展,同时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家庭教育对儿童友善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奠基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项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

一、友善价值观的内涵

对友善的认识和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友善论,其主要体现在城邦基础上的德性交往关系;继而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友善论,其主要是以“上帝之爱”为核心;而后是近代功利主义友善论,其主要是以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交往目的,并以契约的形式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这些友善论都体现了交往关系的公共性,但是其交往关系的狭隘性、上帝至上性以及极端功利性,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丧失独立性,导致交往过程中人性的异化。中国传统的友善论是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价值,以血缘亲情作为交往关系发生的客观基础和价值起始,形成“差序格局”下的“爱有差等”的交往关系。与西方友善论相比,中国传统的友善论充分体现了人性中的独立性、差异性和本然性,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然而,这种伦理规约下的交往秩序意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实则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统治秩序的价值工具。由此可见,无论是西方的友善论,还是中国传统的友善论,既有其积极一面,也有其消极一面,在新时代我们要学会对其辩证地承续和创造性发扬。

基于对中西方友善价值思想的梳理,结合新时代家庭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处境,把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友善价值观的内涵初步界定为:在新时代家庭教育中,人们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友善的看法,主要由尊重、平等、责任和感恩等基本价值要素构成。

尊重是家庭教育中友善的首要前提。尊重作为人际平等交流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对人或物某种特定属性与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可以说,作为家庭友善价值观构成的第一要素,真正意义上的尊重是家人之间交往时对彼此行为的关注和回应,这也是友善价值诉求和行为践行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久而久之便形成自己的友善價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彼此尊重家庭成员的人格、尊严、隐私、独处的时空等,家庭关系自然就会融洽和谐。

平等是家庭教育中友善的基本条件。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人际交往是建立在阶级的基础之上的,人与人社会地位的不对等必然导致人际交往的不对等,进而影响友善在人际间的传递。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其他平等最基本的制度保障,也为社会上人际交往和家庭成员之间平等友善交往提供了保障。交往平等事实上就是一种友善的表现,也是友善价值观的应有之义。[1]在一个家庭中,虽然每个家庭成员角色不同,家庭分工不同,但是每个家庭成员在法律上、人格上、尊严上、交往上必须是平等的,因为人人平等和社会分工的理性规则是个体要善待他人的前提条件。[2]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相待易于促进彼此的尊重,彼此的尊重更能彰显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友善。

责任是家庭教育中友善的重要要求。在家庭里,每个家庭成员都扮演特定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承担家庭特定的责任。父亲有父亲的责任,母亲有母亲的责任,孩子有孩子的责任,无一例外。为了家庭的发展,父母应该抚养、爱护孩子,孩子应该赡养、回报父母,进而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弟子规》“出则悌”中所弘扬的“兄友弟恭”,实则明确了尊敬他人、友善互爱的交往之道,所述的“悌道”理念恰与他人责任中所要求的诚以待人、友善互爱、和谐相处等原则相契合。[3]

感恩是家庭教育中友善的必要回馈。在古希腊时期,美惠三女神所代表的秀美就是可爱、友善和感恩的统一体,如果三者的统一被打破,就意味着秀美的丧失。[4]之所以友善与感恩、可爱并列成为秀美的内涵,是因为感恩本质上是一种友善,是对他人给予而回馈的友善。有研究者认为,感恩是一种在接受友善行为之后的积极情绪[5],这种积极情绪会让人们用“报之以李”来回馈“投之以桃”。

二、家庭教育培育友善价值观的现实境遇

明确了新时代家庭教育中友善价值观的内涵,反观家庭教育的现实,发现在家庭教育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缺乏尊重孩子的意识。一则表现在无端指责。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有时不问清事情的原委,对孩子进行“无原则”的指责,他们主观上认为孩子不听话就该打,不打不听话,秉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准则,有的家长甚至不顾法律约束虐待孩子。二则表现在语言暴力。当孩子做事违背家长的意愿,或没有达到家长的心理预期时,家长常常使用语言暴力来辱骂、讽刺、挖苦孩子。三则表现在不当处理孩子隐私。有的家长为了管教自己孩子,总是窥探孩子的隐私,如借帮助孩子收拾房间之便偷窥孩子的信件、日记。又如,因为怕孩子早恋,所以放学路上家长偷偷跟踪孩子。这些都表现了家长没有把孩子当作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物品,摆家长权威,甚至触犯法律。

其次,家庭成员地位不平等。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以宗法血缘为基础,形成君臣、父子、夫妻、长幼、高低、贵贱等价值秩序,这强化了传统友善观的不平等性。[6]受此影响,家庭成员地位不平等,滋生封建大家长的作风,引发家庭争端。同时也因为家庭成员的地位不平等,家庭内很容易出现“独裁专政”的局面、搞“一言堂”,家长不许其他人发表意见,造成家庭成员之间交流不平等,家庭成员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也就不会平等。正如巴金笔下《家》中所描述的高公馆笼罩在高老太爷掌控之下,充满压抑和愤懑。

再次,责任担当教育不到位。留守儿童现象,虽然有城镇化发展的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不负责任态度和消极作为。[7]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大量的将孩子交给老人的隔代教育问题,还有的家长步入教育误区,把责任的内涵窄化为只关注孩子的吃、喝、穿,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忽视对孩子的精神引领和德育教诲,也有家长因溺爱孩子不让孩子承担任何责任,久而久之孩子养成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性格。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必须让孩子学会责任担当,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这样孩子才会在责任中成长,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感恩回报教育缺失。有的家长对长辈不懂得感恩回报、不孝敬父母,孩子会有意无意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然后效仿家长。还有的家长以“为你好”为借口控制孩子,不顾孩子的尊严和感受,孩子因而产生逆反情绪,甚至憎恨父母。[8]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一手包办孩子的各种事务,孩子因不去做事所以难以体会父母的艰辛,不懂感恩。

三、家庭教育培育友善价值观的路径

面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家长不能消极逃避,而应该正视问题产生的原因,检视不足,力图改之。

(一)换位思考,共情理解,尊重孩子

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认知,不能把孩子看成属于自己的“物品”,而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情感和思想。家长理应放下家长的架子,进入孩子的心理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回归现实,理解孩子,给孩子提供备受尊重、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二)平等相待,给予机会,倾听孩子

在一个家庭中,每个人对其他家庭成员来说都是重要“他者”,具有同等的家庭地位。不能因为父亲或母亲的天然角色,就摆出大家长的架子,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只有家庭地位平等,交流沟通才能平等,才能给予孩子参与讨论家庭事务和表达自身需求的机会,才能让孩子真正找到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才能做到全家人和睦友善相处,实现家和万事兴。

(三)积极回应,担当责任,培养孩子

家长应该担负教育后代的责任。[9]积极回应孩子,抚养教导孩子,助其成人成才,应该是做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家长不应该找任何借口推脱养育责任,也不应该把责任窄化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導孩子孝敬长辈、友爱兄弟、与人为善。在家庭中,特别是母亲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作为母亲,应该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10]

(四)树立榜样,知恩图报,引领孩子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就要利用好这个课堂;既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要做好示范。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学习的最主要方式是模仿,基于此父母“以身示范更具说服力和真实性”[11]。因此,父母在培育孩子友善价值观时,最好的办法是做好榜样,亲自示范,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深深领悟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与人为善、感恩回报等友善价值观。

在新时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明确友善价值观的内涵,加深友善价值观中尊重、平等、责任和感恩等基本要素的理解。家长应该改变认知,换位思考,从内心深处尊重孩子;放下家长权威,平等对待孩子,促其成长;积极回应孩子,承担家庭的责任,拓宽孩子的视野格局;做好榜样示范,以身作则,让孩子的感恩回馈付诸行动,构建友善、和谐、幸福的家庭。

参考文献:

[1]丁倩,邓谨.基于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青少年友善观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33):38-40.

[2]柳礼泉,庄勤早.弘扬榜样文化与培育友善价值观论析[J].学术论坛,2019,42(3):125-131.

[3]曹文,张香兰.《弟子规》培育中小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价值及其实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2):77-80.

[4]任卫东.木偶之秀美与熊之神性—克莱斯特对古典美学的解构[J].外国文学,2018(3):3-10.

[5]魏华,段海岑,周宗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消费者行为[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7):1294-1306.

[6]邢乐勤,吴瑶.友善价值观的传统渊源与当代价值[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4(6):32-38.

[7]周文娟.关于家庭教育立法基本问题的思考[J].中国德育,2019(22):37-40+44.

[8]朱培霞.感恩教育的现代价值及其遵循探析[J].新疆社科论坛,2020(3):103-107+112.

[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82.

[10]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5.

[11]张亚席,牟成文.在重大事件背景下的青年友善精神分析[J].广东青年研究,2021,35(1):38-44.

责任编辑︱张菲菲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价值观责任
我的价值观
身体传送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谁的责任
责任(四)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