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于批判性思维建构思辨写作路径的策略

2021-07-29 08:48陈理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陈理萍

摘 要:高中生的议论文要对复杂现象做多元思考甚至正反思考,可以否定或批判对立面,但也要对自己的立场加以质疑和修正。对立的观点也并非一无是处,不能对此选择性失明或者避而不谈。只有设想读者可能有的疑问,勇敢树靶,有的放矢地驳斥,才可以冰释读者心中的疑团,使自己的说理不至于一厢情愿、主观武断。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思辨写作 路径建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4.021

看长城,多少个风雨如磐的年头,塞外的马蹄不能将它踏破;冰冷的子弹不能将它击倒。那是中华儿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一砖一砖,千年垒砌,斗转星移,青山不变。它沉默着伫立在高山之上,只为守护、抚平儿女们心底的浮躁与不安;只为凝视东方的旭日升起,面对新的征程,人们启步出发。

看丝绸之路,黄沙阻挡不住文明交融的冲动。张骞的骏马应迎着朔风嘶鸣过;班超的笔下记录着旅途的艰辛。长安繁华,塞外苍凉。风沙过身,唯有脚步才可安抚内心,唯有脚步才可通向远方。

……

这是某省流传甚广的高考满分作文片段。文章冠以议论文之名却并未有分析说理之实,内在段落松散,画面展示浅近,并未能触及“长城”“丝绸之路”这些关键词背后的情感认同、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流于明白显豁的大颂赞歌,缺失冷静客观的省察反思,虽然披着华美的辞藻外衣跻身一类优文,但显然不足为训。

何为议论文?议论文又称说理文,是通过剖析事物、论述事理、明辨是非,从而提出主张的文体。讲道理、辨是非是其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的依据。而上面的满分作文段落明显未能完成用严密的逻辑进行合理论证的任务。

不论是“长城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奇观,更是传承千年的精神图腾;京剧等古老文化在历史的碾压下并不会匍匐不前,而是吸收现代艺术因素,更加开放强劲”的自豪,还是“共享单车在不同时间与地域共享资源,正在悄然改变中国大众的生活;高铁线路贯穿国内,推动联合发展;一带一路打破隔阂,经济发展新引擎将驱动世界”的展望。这样的文字只是沉湎于宏大叙事中的自我陶醉,却不具有能够说服读者的力度。

反观2019年福州12345便民服务平台上一份关于“福州初高中强制统一发型”的投诉,教育局的后续回复可谓精彩绝伦。某位福州初升高的学生对在学校被强制统一发型的要求强烈不满,认为官方所谓的“良苦用心”并未实现:

“这种管理方式真的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集体归属感,树立良好的中学生形象吗?……有一位同学喜欢吸烟,一位同学喜欢喝酒,更在课堂上喝酒,一位同学在学校骂骂咧咧。但他们的发型都是合格的呀,这些问题真的和发型有关吗?而不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缺失所引起的吗……因为某次在为班级服务的事情上,我被全班同学针对、嘲笑,甚至踩踏完我的考卷才发还给我。我的发型也是过关的呀,为什么我在这件事情前后都感受不到任何的集体归属感呢?这些问题真的和发型有关吗?我们的发型全部都是统一的,但为什么在学校全都是‘病恹恹‘无精打采的呢?这些问题真的和发型统一有关吗?”

“一个连自己都不会打扮的人,你还想要他的未来能够是五彩斑斓的吗?……为什么要因为一个‘发型就要扼杀学生追求美的权利呢?……当学生年老时回忆过往的青春,顶着难看的发型,穿着统一,劣质的校服,难道这份回忆就是美好的吗?难道不是最可悲的事情吗?不正是扼杀了青春的创造力吗?这样培养的学生少部分可以成才,但培养的学生难道不是麻木的吗?”

“明明集体都是不愿剪头发的,为什么还要服从所谓的‘集体意识?”

这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同学,从行为习惯和归属感无法实现、审美追求无从培养、集体诉求听而不闻三个角度提出的有理有据的质疑。

对于这位同学的诉求件,教育局的回复可圈可点,温和得体。

首先给予了该学生很高的评价—“是一位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求真精神的好学生。单从建言角度,诉求件难得一见”,接下来就其质疑点正面回复,耐心解释发型管理的原因,最后对这位同学提出善辨、善立、善举的期望。

针对同学对行为习惯和归属感无法实现的质疑,教育局回答“发型管理是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增强集体归属感、树立良好形象的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你提出的三个反例,其不良结果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而未必与发型管理有直接因果关系。若因为其他原因的出现就否认发型管理的积极作用有失偏颇,这属于认识论问题”。

针对审美追求无从培养的质疑,教育局回答“对发型加强管理,并没有扼杀学生追求美的权利。美有不同标准,刚健、干练、阳光同样是青春之美,军警之美正如此。青春之美从未听说因发型而被抹杀”。

针对集体诉求听而不闻的质疑,教育局回答“哲学辩证法中有一个重要观点‘整体不是其部分的总和,这是古代朴素整体观最有价值的遗产,是现代系统论的一条基本原则。……每一个教育措施共同组成了学校教育措施的整体,共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形成整体的育人效果。……我们不希望也不能让任何一分子从这个‘整体脱离”。

中小学生统一发型或服装的话题历来莫衷一是,因其一刀切的简单粗暴而在坊间饱受诟病,无论多么干练的发型、多么飘逸的校服都难以迎合所有人的审美观。而这位同学的诉求点不止于审美,而是把矛头直指育人管理的初衷。这样的批评独特新奇,又列举一个个中学生的行为现身说法,特别理直气壮,因此振臂一呼而在网络云集响应。而教育局既未端架子漠然置之,又在文中盛赞该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求真精神和建言角度,有的放矢地从三个方面耐心解释后,又提出殷殷期望。答复件一经出现,便以其尊重意识、周密逻辑和得体规范赢得了网友们的一致点赞。

虽然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没有这样你来我往的对话机会,但何不按照“批判—回答”这一思路,自我设置假想敌,将读者可能有的疑问一一摆到明面上,树靶质问,再加以反驳解说,观点不就在设问对答的推进中深扎稳打了?

如这样的作文题:面对全民防疫、宅居在家的特殊时期,身为生于非典肆虐后、长于肺炎防疫时的高中生,请你谈谈对青春的认识。

大多数同学会聚焦青年人的悲悯情怀、人文温度、大局意识、责任担当;要么谈挺身而出,负重逆行;要么谈守住底线,助力发展。在激情澎湃抒发想法的同时,文章内容难免夸夸其谈,华而不实。

而若能自我树靶并回复质疑,便会言必有物:

“中国这届青年行不行?争议从未平息。生于和平年代,享受着最好的生活条件,如温室中的花朵,从未经历过风霜雨打,这是被‘标签化的一代,他们在无形中被贴上了‘佛系‘懦弱等标签,甚至有人提出,这是造就普遍的精致利己主义的一个年代。新时代的青年被束缚在条条框框中成长。但当危难来临时,青年确如此般不堪吗?2020的开年之际便能告诉我们的答案。病毒肆虐着华夏大地,如失控般上涨的确诊人数,不断扩大血色的疫情地图,疫情面前,新青年用实际行动为自己正名。除了数万名青年坐镇防疫前线,还有无数温暖隐匿于人间烟火。”(《稚肩也托责任起》)

“或许有人发问,在新时代,青年是否只有心怀‘为万世开太平这般伟大的担当才足以实现自我价值、绽放青春之光?非也。担当无尊卑之分。青年的臂膀姑且稚嫩,即使无法奔赴一线,深居简出、潜心学习也无须自惭形秽;即使不能沙场点兵,关心国事、兢兢业业也并非愧天怍人。萤火虽无油灯之光芒,却也足以照亮寒门学子学有所成的梦想。倘若青年一心只想着担重任而对日常的小责任漠不关心,便像是脚踏浮云却妄图登上山巅,最终难免找不到落脚之处而摔了跟头。”(《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在悖论与争议的开诚布公、驳斥与释疑的掷地有声中,道出了新青年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彰显怎样的担当,书写怎样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金鋤头文库·中学教育·高考.2017全国卷Ⅰ高考满分作文。https://www.jinchutou.com/p-109813480.html

[2] https://www.sohu.com/a/349779508_559640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度开放课题《基于论辩基因的高中生思辨写作能力研究》的成果,课题立项编号:KCZ2020013)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
论批判性思维素养对编辑的重要性
实习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发展批判性思维品质的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设计思辨性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课作业中的批判性思维养成研究
批判性思维: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或然性突破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批判性思维视角解读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