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形成覆盖校内外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系”。《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強调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并明确了体育家庭作业制度。体育家庭作业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体育知识及运动技能,提高必备的运动能力,它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有效的体育家庭作业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形式和内容增加体育运动项目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生的锻炼效果,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断提升。下面就针对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体育家庭作业设计思路进行简单阐述。
一、精选作业内容,促进体育课堂延伸
作为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方面,体育家庭作业作用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前体育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和操场上,更应该延伸到体育课堂之外,既要在课堂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的时间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不断巩固课堂中的知识,促进全面发展。
体育家庭作业应作为体育课堂延伸的一部分进行设计和布置,将技能巩固、体能提升等延伸到45分钟之外,也可做好后续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奠定基础等。例如在前滚翻教学前,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在家完成“抱膝团身前后滚动”,进入课堂后即可直接开展前滚翻完整动作教学,提前进行的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团身不紧的问题,无形中将课堂“前延”,增加了学生的技能学习时间。又如在进行跳远单元教学时,课后可布置学生在家进行跳台阶、深蹲蛙跳等。居家练习,不仅能进一步深化课堂学习内容,又可起到提高身体素质的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下肢力量和跳跃成绩的提升。
二、设置作业分层,提高体育锻炼兴趣
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以及心理状况等差异明显,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可以以运动处方的形式,分层布置专项家庭作业。此时,教师应充分掌握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兴趣爱好、体能情况、技能水平、心理特征等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定制。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自我状况,科学选择锻炼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锻炼,最大限度地保障设计的专项练习符合学生的个性化身心发展需求,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体育活动当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乐于参与体育锻炼,强化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
体育家庭作业可以以菜单式的形式进行设计,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在“菜单”中,“菜单”中既有固定项目,又有自选项目,设计的活动项目要切实可行。例如为体形肥胖、耐力薄弱的学生设置“补偿性”作业,循序渐进地完成快走、慢跑练习,定量定速,场地也可以根据家庭情况自由选择,比如公园、湖边、体育场等,促使学生学会安全、科学地运动,提高锻炼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耐力素质。而对于部分有特长的学生来说,可以布置“提升性”作业,例如鼓励有篮球特长的学生组团开展篮球比赛,培养其战术素养、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等,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有效促进学生开展个性化锻炼,形成积极向上的运动习惯。
三、创编作业形式,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对体育家庭作业进行创编就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居家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力,围绕教师设置的作业任务进行适当改编和创新,将固定的锻炼内容融入日常的家庭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进而将家庭活动项目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让体育运动项目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创编适合亲子共同开展的活动,使体育家庭作业成为增进亲子关系、营造积极家庭氛围的重要纽带,在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例如在开展“斜身引体”项目练习时,可与家长配合进行创编,家长双手平曲于胸前,学生双手握家长小臂进行练习。如此改进创编,在促进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同时也间接锻炼了家长的力量,并能解决家中没有单杠的弊端,同时还能有效增进亲子互动,可谓“一举多得”。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享受到了运动的乐趣,有效激发了锻炼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加深了对练习项目的理解,亲子关系也能得到进一步融洽。
四、构建作业模块,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目前大部分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主要以运动技能学习、身体素质练习为主要内容,体育与健康知识渗透其中,但是课堂容量毕竟有限。因此可以尝试构建不同的作业模块任务,除了运动技能学练任务、身体素质训练任务,将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也纳入课后作业之中。设置的学习内容应避免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而应该寓知识于体育故事、锻炼情境和竞赛观赏中,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体育人文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具备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和初步评价能力,懂得体育功能与价值,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可引导学生对自我身体机能和运动水平做出基本评价,尝试为自己量身定制体育锻炼“套餐”并付诸实施,然后检验效果,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也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当地特色体育项目的萌发起源、发展历程和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形成研究性报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探究体育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在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应景地布置学生观看精彩的赛事直播,感受体育的魅力,尝试对运动员的赛场表现进行评价,撰写观赛心得等,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优化作业评价,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为了促进其家庭作业质量得到不断优化,教师还要实时了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质量,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性作业,有效发挥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评价作用。当然在评价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对作业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作业完成过程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在完成体育作业过程当中的具体表现、完成率、掌握的运动技能、采取的活动形式以及最终的活动效果,进行定性、定量、定目标全方位的评价,并且还要对评价结果进行记录。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收缴批改”形式也可采用多样化,例如照片、视频、打卡、家长监督认定等。
例如在布置一分钟跳绳作业时,教师根据学生跳绳项目的最近发展期指导学生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该项作业采用“目标管理式”的评价,学生记录该阶段每次完成时的最好成绩,通过制作图表进行纵向对比,促进学生瞄准目标积极练习。同时也可以采取多元评价方式,让家长和同伴共同参与评价,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提出有效的意见和看法,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锻炼的自信心,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运动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学科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效,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体育家庭作业设计,教师要针对学生对待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学生各自的特点,努力去设计更适合学生的体育家庭作业。既要和课堂教学、家庭生活融合,还要坚持以兴趣为导向,关注个体差异,并能有机渗透体育与健康知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评价方式,使家庭作业成为提升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金海滨.体育家庭作业:运动于形,育动于心[J].中国学校体育,2019(08):55-56.
[2]耿新科.对初中体育家庭作业的思考[J].新一代,2021,25(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