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姚春莺
癫痫是因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一种一过性大脑功能紊乱反复性发作的慢性疾病,该病反复发作可对病人脑神经发育及功能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其发病机制与神经元异常放电、神经递质、离子通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等有着紧密联系,虽然抗癫痫药物能有效控制病人病情,但仍无法根治[1-2]。近年来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临床癫痫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已逐渐成为临床神经内科医护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癫痫发作的不可预见性与无法根治的特点,需要该病病人长期规律服用抗癫痫类药物进行治疗,但长期服药可能造成一部分病人认知功能损伤,给病人身体健康以及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带来较为严重影响,导致该病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3-4]。因此,关注癫痫病人心理健康状态并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成为近年来临床神经内科研究的热点问题。希望即人类特定的一种心理现象,在病人治疗过程中可以激励病人积极应对克服困难,有效减轻病人情绪应激反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5]。理性情绪调解是一种行为认知疗法,通过理性改变病人非理性信念,以此建立正确认知,消除已存在的情绪障碍或行为异常情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改善临床不同科室病人心理健康状态[6-7],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癫痫病人中应用较少。鉴于希望理论及理性情绪调节在病人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癫痫病人进行研究,探讨理性情绪调节与希望理论相结合护理对癫痫病人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癫痫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癫痫相关诊断标准;年龄>18岁;住院接受治疗;意识清晰无交流障碍;知情并同意参与此研究。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既往有脑外伤史、脑血管疾病史、颅脑外科手术史;存在精神疾病,意识不清、智力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长期服用抗焦虑、抗抑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将入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8~63(37.69±6.65)岁;癫痫病程1~10(6.36±1.48)年;发作类型:全身性发作15例,部分性发作12例,未分类发作21例;发作频率:近3个月无发作5例,发作次数每月≥1次30例,发作次数每月<1次13例;单药治疗者34例(其中应用苯巴比妥治疗11例,应用卡马西平治疗14例,应用丙戊酸钠治疗9例),联合用药治疗者14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及中专19例,专科及以上16例。研究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18~65(38.52±5.53)岁;癫痫病程1~11(6.17±1.65)年;发作类型:全身性发作13例,部分性发作13例,未分类发作22例;发作频率:近3个月无发作4例,发作次数每月≥1次32例,发作次数每月<1次12例;单药治疗者35例(其中应用苯巴比妥治疗10例,应用卡马西平治疗15例,应用丙戊酸钠治疗10例),联合用药治疗者13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及中专20例,专科及以上17例。两组病人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入组病人均接受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对照组病人同时接受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指导以及生活照护等内容。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理性情绪调节与希望理论相结合护理干预,由经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一对一访谈方式教育指导,每周1次,每次时间为30 min,连续6周。①心理诊断阶段即第1次、第2次访谈:护理人员以友善、温和的态度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表达自我心理情绪,对病人希望水平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发现病人心理及行为问题,通过希望理论积极鼓励病人制定目标,然后指导病人如何达到改善症状的目标,以希望理论为主线帮助病人全面认知自身心理状态及行为状态。②领悟、治疗阶段即第3次访谈: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消极情绪与行为,并就其影响因素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向病人解释非理性信念,帮助病人了解非理性信念与消极情绪、行为之间存在的联系,帮助病人认识对非理性信念进行纠正的重要性。③修通阶段即第4次、第5次访谈:指导病人认识理性与非理性信念并加以区分、辨别,以病人自己为例列举存在的3个及以上非理性信念,并通过质疑与夸张的发问方式对病人进行提问,让病人回答,通过反复辩论帮助病人加深对非理性信念的认识并能主动改变其不合理行为,以理性观念替代非理性观念。④巩固阶段即第6次访谈:责任护士与病人按照“A(诱发性时间)—B(由A形成的信念)—C(由B所致认知与行为后果)—D(与非理性信念辩论)—E(形成理性认知与行为)”共同回顾治疗过程,并总结治疗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与获得的技能,如理性信念重建、自我心理情绪调节等,强化病人信念,降低癫痫复发风险。评估、记录病人希望水平,在访谈时从生活与工作中使病人感觉幸福与成就感的时间入手对病人进行希望教育,针对希望指数偏低者要重点进行阳性强化法教育,结合病人情况可通过制定奖励量表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向病人讲明取得预期目标者(自觉服药、配合治疗等)可获得小礼品,积极给予病人鼓励与支持,提高病人成就感与希望指数。
1.3 观察指标 评估干预前后两组病人心理情绪状态与应对方式情况,并统计干预后病人治疗依从性情况。①采用Zung制定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8-9]对所有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均采用4级评分原则,SAS量表共含20项评估题(15项正向评分题与5项反向评分题),满分为100分,标准分为20项得分和×1.25的整数部分。标准分≥50分则表示病人存在焦虑情绪,50~59分表示病人存在轻微焦虑情绪,60~69分表示病人存在中度焦虑情绪,>70分表示病人存在重度焦虑情绪。SDS量表共含20项评估题(10项正向评分题与10项反向评分题),满分为100分,标准分为20项得分和×1.25的整数部分,标准分≥53分则表示病人存在抑郁情绪,标准分在53~62分表示病人存在轻度抑郁情绪,63~72分表示病人存在中度抑郁情绪,>72分表示病人存在重度抑郁情绪。②通过应对方式评定量表(CSQ)评估护理前后两组病人的应对方式,该量表包括幻想、退避、自责、求助、解决问题以及合理化6个维度,共62个条目。评估结果“是”计1分,“否”计0分;幻想、退避与自责得分越高表示病人应对方式成熟度越低,求助、解决问题以及合理化得分越高表示病人应对方式成熟度越高[10]。③采用院内自制调查表对病人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按照病人依从程度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完全依从即病人严格遵循医嘱服用药物并完全配合临床医护工作;部分依从即病人需在护理人员提醒下服用药物,可配合部分临床医护工作;不依从即病人不配合临床医护工作,且存在擅自停药或减药情况。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单位:例(%)
癫痫是神经内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国内癫痫病人例数高达500万例左右,由于该病不定时反复发作及其发作的不可预见性等特点要求病人需要长期接受抗癫痫治疗,临床治疗多以控制为主,目前尚无法完全根治,而长期用药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药物副反应,使病人承受着来自自身及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加之部分社会人士对癫痫存在错误认知,对癫痫疾病人群存在一定的误解与偏见,导致绝大多数癫痫病人存在焦虑、抑郁以及退避等一系列负性心理及行为[11-12]。临床有研究报道,近半数以上癫痫病人因担忧病情突然发作且对长期用药所致的药物副反应存在较多顾虑,导致其易产生焦虑、抑郁及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13]。班瑞益等[14]在研究中报道,负性心理情绪是引起癫痫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加重病人病情,使临床治疗难度明显增加。所以,在癫痫病人临床治疗中应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存在负性心理状态的病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
理性情绪调节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认知干预方式,通过纠正病人不理性信念,帮助病人建立理性信念,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行为,并使病人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情绪状态,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心理情绪[15]。临床有研究报道,病人对某一情况的不正确认知与评估所形成的信念可导致其行为与情绪的改变,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而理性情绪调节通过“ABCDE”过程帮助病人正确认识不理性信念,重建理性信念,形成理性情绪[16]。且临床已有研究证实,在癫痫病人治疗中应用理性情绪调节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心理情绪状况[17]。希望理论是积极心理学中的分支,通过开放与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近年来被普遍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挖掘快乐因子并制定个性化干预目标,提高病人希望指数,帮助消除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病人自我接纳度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18]。李蓉等[19]在研究中证实,在癫痫病人中应用希望理论制订针对性护理计划,可以有效强化癫痫病人正性行为,提升病人自我效能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速临床治疗进展。
本研究将理性情绪调节与希望理论相结合护理应用于癫痫病人,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病人SAS与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理性情绪调节与希望理论相结合护理应用于癫痫病人,可有效减轻病人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应对应激事件所采取的方法与策略,负性情绪可使病人出现自责、退避等不成熟应对方式,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则会影响病人身心健康,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影响疾病康复[20]。因而,改善癫痫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形成成熟的应对方式对其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CSQ量表中幻想、退避、自责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SQ量表中求助、解决问题以及合理化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治疗依从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理性情绪调节与希望理论相结合护理应用于癫痫病人,可有效帮助病人建立成熟的应对方式,提高病人临床治疗配合度。分析原因在于通过希望理论唤醒病人对治疗的希望与信心,并将其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力量引入认知干预过程,鼓励病人制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积极采取行动而形成积极情绪体验,使病人能够充分认识自我心理及行为问题,并通过认知干预过程提高病人自我认知与改变不良行为,消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调动病人主观积极性,进而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将理性情绪调节与希望理论相结合护理应用于癫痫病人,可有效促进其心理状况改善,帮助病人形成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提高病人的临床治疗配合度,对疾病康复有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