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抑癌汤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CEA、CA199 的影响

2021-07-29 04:59王红艳
医学信息 2021年14期
关键词:阿帕毒副西药

王红艳,潘 利

(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中医科1,外科2,天津 300452)

胃癌(gastric cancer)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早期胃癌可通过根治性手术改善症状,而胃癌发展至中晚期,肿瘤转移至淋巴结、肝、肾等重要组织及器官后,常规手术治疗无法有效改善症状,需联合药物放化疗,抑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1]。阿帕替尼为中晚期胃癌常用化疗药物之一,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但阿帕替尼对机体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长期用药后易加重肝肾损伤,引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免疫能力下降等毒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2]。中药在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因此,本研究探讨自拟抑癌汤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CEA、CA199 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7 月~2018 年8 月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4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每组23 例。西药组中男性14 例,女性9 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2.37±4.61)岁;临床分期:中期11例,晚期12 例;病理类型:腺癌5 例,鳞癌7 例,黏液细胞癌4 例,印戒细胞癌7 例;分化程度:低分化13例,中分化8 例,高分化2 例。联合组中男性12 例,女性11 例;年龄42~77 岁,平均年龄(51.52±4.28)岁;临床分期:中期15 例,晚期8 例;病理类型:腺癌9 例,鳞癌6 例,黏液细胞癌5 例,印戒细胞癌3 例;分化程度:低分化12 例,中分化8 例,高分化3 例。两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3],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体重减轻、食欲下降、吞咽困难、消化道出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X 线钡餐检查显示黏膜相异常,腹部超声检查显示邻近脏器受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肿瘤相关抗原升高。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症状表现为胃脘刺痛,心下痞满胀闷不适,恶心,大便色黑,呕血,面色晦暗,舌头暗紫或有瘀斑,脉沉细涩[4]。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临床分期为中晚期胃癌。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血管疾病;②经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已远处转移者;③预计生存期<3 个月;④存在放化疗禁忌证。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镇痛、止吐、抑酸、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视情况实施手术治疗。术后,西药组口服阿帕替尼(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5,规格:0.425 g×7 片×2 板)治疗,口服,餐后30 min 服用,850 mg/次,1 次/d;用药2~3 周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500~750 mg/次,1 次/d,28 d 为1 个周期,连用2~3 个周期。联合组除口服阿帕替尼外,联合使用院方自拟的抑癌汤治疗,药物配方:黄芪、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各30 g,党参、薏苡仁、白术、菟丝子各20 g,穿山甲18 g,药物加减:伴有便秘者,添加大黄6 g、火麻仁8 g;伴有胃脘隐痛者,添加吴茱萸3 g、姜片8 g;伴有腹胀畏寒者,添加肉桂5 g、猪苓8 g;伴有泛酸吐苦者,添加黄连8 g、吴茱萸3 g,将上述药物与1000 ml 水混合后,浸泡30 min 后熬煮至200 ml,早晚温服。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及毒副反应发生。疗效评估标准:依据美国《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1.1[5]评估疗效,①完全缓解:混着病灶消失,肿瘤未见远处转移,效果维持30 d 以上;②部分缓解:患者病灶缩小50%~80%,肿瘤未见远处转移,效果维持30 d 以上;③稳定:病灶未见扩大,或缩小50%~25%,效果维持30 d 以上;④进展:患者病灶扩大,或病灶缩小面积<20%,或有新病灶出现;肿瘤控制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肿瘤控制率及治疗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联合组治疗后血清CEA、CA199 水平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3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受饮食结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等因素影响,胃癌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6]。胃癌可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早期胃癌症状表现不明显,故在临床治疗中,多数患者就诊时,胃癌已发展至中晚期,单靠手术治疗已无法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故对中晚期胃癌的治疗,临床多考虑以药物放化疗配合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为主[7]。阿帕替尼为小分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研究表明[8],阿帕替尼可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活性,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但作为一种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具有较高的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常见的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蛋白尿、手足综合症、肝脏毒性等,长期用药后可对患者多种器官功能造成损伤[9]。

中医将胃癌归为“伏梁”“胃脘痛”“积证”等范畴,认为本虚标实、脾胃虚弱,致脾失健运、水饮不化、痰气瘀滞、郁结于胃,而后胃生邪毒,气通受阻、经络受损、消瘦、呕血等症状,日久则正气亏损,脾胃运化失调、邪毒日盛,痰瘀胶着,胃纳少至断食,生气供给匮乏,则病愈严重[10,11]。胃癌的主要发病部位为脾、胃,联结肝、肾,其中脾胃虚弱为胃癌的主要病机,痰气瘀滞、邪毒内生为致病之标[12]。本研究中采用医院自拟扶正抑癌汤,该汤剂由黄芪、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党参、薏苡仁、白术、菟丝子、穿山甲等药物组成,共奏散瘀祛痰、补气健脾、清热解毒等功效。黄芪、山慈菇、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可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消肿散结、利湿通淋;党参可补脾益肺、止渴生津;白术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菟丝子可补肾益精;穿山甲可活血散瘀,通行经络。诸药配伍,可起到散瘀止血、利水消肿、补气固表、调卫生津等作用。现代药理试验亦证实[13,14],扶正抑癌汤中所含有的药物成分可起到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改善胃肠道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多种作用。血清CEA、CA199 为临床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CEA、CA199 水平的高低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5]。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血清CEA、CA199 水平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抑癌汤,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 水平,这对抑制肿瘤远处转移或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在临床疗效方面,联合组肿瘤控制率、治疗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用药后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自拟抑癌汤联合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胃癌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同时,自拟抑癌汤药效温和,联合阿帕替尼可发挥协同作用,弱化西药的毒副反应,提升患者用药耐受性。

综上所述,自拟抑癌汤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中晚期胃癌疗效理想,可降低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且毒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阿帕毒副西药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变更声明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预防化疗毒副反应中的作用分析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
益气养阴方减轻肺癌放射治疗毒副反应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