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与纤维连接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07-29 09:28:04王琳琳范君叶陈宇
贵州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性肝炎谷胱甘肽血常规

王琳琳 范君 叶陈宇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上海 200093)

急性药物性肝炎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根据用药后血清酶升高的特点,将药物相关性急性肝损伤分为3种类型:肝细胞性损伤、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和混合性肝损伤[1]。纤维连接蛋白(FN)是保证机体完整、维持防御的重要物质,在稳定机体内环境、调整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2]。谷胱甘肽是一种细胞内关键的抗氧化剂,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可催化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成还原型谷胱甘肽,维持体内适当还原态环境[3]。当前,临床多认为GR、FN与各疾病相关,如休克、肝肾疾病、感染等[4]。本研究对比是否发生药物性肝炎的GR、FN水平,探讨其在药物性肝炎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药物性肝炎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57例,女43例;平均(48.28±4.51)岁;体质量指数(23.24±1.38)kg/m2。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48.36±4.43)岁;体质量指数(23.32±1.45)kg/m2。均经过患者知情同意。纳入标准: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可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自愿作为受试者对象,承诺完成全部研究;符合Daann药物性肝损害(1993年)的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肝占位性病变者;近期急性、慢性感染者;不愿加入本次实验,或中途退出者。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纳入对象采集2 mL静脉全血用作血常规检测;空腹采集5 mL静脉血,2 h内离心并分离血清,检测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蛋白(TP)、GR及FN。血常规检测仪器是Sysmex XT-4000i血细胞分析仪;生化项目检测仪器是贝克曼AU5800,TBIL (重氮法)、ALT(速率法)、ALB(溴甲酚绿法)和TP(双缩脲法),试剂品牌为贝克曼;GR(谷光甘肽底物法)和FN(免疫比浊法)试剂品牌为北京九强。样本测定前均按要求进行质控样品测定,在控后再进行样本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入选者血常规情况: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记录生化检测情况:TBIL、ALT、ALB、TP、白蛋白/球蛋白(A/G)、GR和FN。

2 结 果

2.1血常规情况 两组中性粒细胞之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情况比较

2.2生化检验情况 观察组TBIL、ALT、GR及FN高于对照组,ALB、A/G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化检测情况比较

3 讨 论

药物性肝炎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病原性疾病。这类患者不及时治疗,会使得病情无法控制,容易引起肝硬化,甚至会出现肝癌,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需要积极做好药物性肝炎患者诊治工作[6]。肝脏在有机体的代谢和排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若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损害,是通过改变肝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干扰肝细胞的摄取过程,选择性地破坏细胞成分,在胆汁中形成不可溶性的复合物等途径导致肝损伤,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或肝内淤胆或同时存在[7]。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中性粒细胞之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BIL、ALT、GR及FN高于对照组,ALB、A/G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药物性肝炎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对于药物性肝炎患者,其骨髓会受到严重影响,使得造血功能出现障碍,在引起溶血现象基础上,使得患者血小板计数下降。因此对药物性肝炎患者采取血常规检验,可及时反应其病情,并提高诊断准确率[8]。血常规检测可对患者血细胞数量变化情况进行观测,有效分析患者血液情况。在做血常规检测的同时,还可通过相关肝功能生化指标了解患者疾病,为进一步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9]。本文结果中,两组除了在常规的血常规与肝功能生化检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还在GR及FN检测存在差异。FN是由血管内皮细胞、纤维细胞等共同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多以组织型、血浆型存在体内组织、血液中,参与着细胞之间、细胞和基质之间的粘附过程,也参与着巨噬细胞对机体颗粒物的清除[10]。由于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来源于肝细胞,参与着胶原代谢、损伤肝细胞的修复、内皮系统功能的调节等,故病发肝病时纤维连接蛋白水平会有所变化,且变化程度和肝细胞受损度相关。GR能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物,抵御各类疾病、内源性和外源性侵入,肝损伤时,细胞膜的渗透能力发生变化,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时,GR从组织内释放至血液中,导致GR升高[11]。

综上所述,对药物性肝炎进行诊断时,除进行常规的血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测进行诊断外,还可检测血清GR与FN,作为肝脏疾病的相关指标,GR和FN能够明确对患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的诊疗、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信息,此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性肝炎谷胱甘肽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2:38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蚯蚓谷胱甘肽转硫酶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分光光度法结合抗干扰补偿检测谷胱甘肽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TBBPA对美洲鳗鲡谷胱甘肽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