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济乐(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阳江分公司)
尽管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但基本都遵循着一定的生命周期。大体可将其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即:前兆、爆发、蔓延、缓解和终止。
表1 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生命周期及管理流程
危机尚处于萌芽状态,政府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提前作好预警预报。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能使危机及其危害性在其发生之前就掌控于帷幄之中。
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爆发后,公众对于事件容易产生恐慌心理。政府需要快速掌握危机的相关信息,比如新冠疫情,要快速获悉病毒来源、传播载体、传染性、防治手段等,并通过权威的媒体或专家发布,建立公众对政府危机处理的信心。
蔓延阶段,危机的破坏力持续作用,危害性凸现。此时需要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快速决策,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比如公众健康排查、感染人群的隔离和治疗、医疗机构对病毒的分析和疫苗研制,尽可能降低其伤害。
危机得到控制后,政府需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善后。比如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后,对高、中、低风险地区的分层分级管控,疫苗研发成功后,分批推动市民接种。
危机进入终止阶段,社会价值和行为准则回归到常态。对整个危机应对过程评估和总结,可为后续同类型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运营商拥有用户规模和管道入口优势,大数据价值更丰富。用户网络行为(如使用终端、位置信息、搜索关键词等)、通信消费和个人身份等数据能有效提高危机管理效率。比如,基于位置信息的人流控制、基于搜索关键词的舆情管理等。
运营商实施多年的用户实名制,用户身份信息已得到很好的验证。通过基站信令数据确认用户位置及身份的可靠性强,并且这些数据都与用户手机号码一一对应。此外,运营商自有的大数据平台,可实时采集、汇总和处理数据,为危机防控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撑。
手机用户的行为数据无时无刻都在产生,只要用户不销户,这些数据都会存储在运营商大数据平台,贯穿用户号码的全生命周期。长期积累的数据可用于政府对危机事件的事中分析和事后评估。
利用运营商大数据上述优势,并基于上述的危机管理流程,可搭建三层的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图1 基于运营商大数据的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三层”管理模式框架
1.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大数据库
危机管理下的大数据协同融合势在必行。大数据为政府管控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提供了利器,但分散、割裂和碎片化的数据会制约其应用潜力。政府内部的大数据资源偏基准和静态,而运营商的大数据则偏动态和实时,两者相互结合,可优势互补,能更好地赋能政府危机治理。
2.5G数智化防控平台及应用
在数据库和系统的支撑下,可将运营商大数据应用集成到5G数智化防控平台,为政府在危机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提供针对性的管控手段。
(1)危机预警
主要是信息的获取、监控和预测。比如运营商的5G+舆情监控和分析模块,通过爬虫技术检索互联网和手机出现的关于公共卫生危机特定关键词及关注的热度,比如疫情、发烧、传染、咳嗽等,结合5G信令数据,再与手机用户位置进行匹配,识别危机潜在发生的区域或舆情变化情况。
(2)决策、控制与综合治理
突发性公关卫生危机应对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要对人流进行管控,切断病毒传播路径,防止蔓延。SARS、新冠疫情等重大的危机事件,都证明了隔离确诊或疑似感染人员,减少人群聚集,能在危机爆发初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公众身份和健康状况实时数据
“5G感知+红外线体温测试仪”可实时收集特定区域人群体温数据,以及通过5G人脸识别,快速找到病毒携带者等。借助5G网络高速传输,视频、图像等数据也能快速传送到大数据库中。
(4)线上辅助问诊
危机爆发后,往往容易引起民众恐慌。民众对于自己的发热、咳嗽等不适的情况,无法准确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一旦涌向医院就诊,不但会增加医院负担,还会增加被感染或传播病毒的风险。利用运营商平台开发5G+远程问诊系统,利用5G高速率的特性,提供智能化网络问诊、医疗机构查询、群众咨询等。
3.事后恢复
危机缓解阶段,政府要快速恢复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也要防范疫情二次爆发。前者可设置云平台信息化管理模块,提供企业复工复产线上申请、社区居民线上填报疫苗接种信息,后者则可实施大数据精准防控,如针对外地到访人群主动触发检验、隔离和观察短信;基于电子围栏和手机信令模型,为各地卫健委提供定向精准短信服务,发送防疫宣传内容。
4.危机评估
危机结束后,需进行经验和教训总结。5G数智化防控平台针对各系统模块存储的数据建立评估模型,对不同部门在危机管理中的措施成效、危机管理能力及存在问题进行考评。同时,根据评估的结果,为后续同类型的危机应对提供明确的建议。
危机管理离不开组织体系的支持。要充分利用新型信息化技术,建立专业+技术为主导的管理组织体系。它大体可包括中枢指挥机构、医疗及科研机构、执行与保障机构三种主要组织机构,以及由医疗专家学者组成的咨询参谋机构。其中,中枢指挥机构是危机处理的核心部门,体现的是国家最高政治经营层的战略决策效能和危机应变能力。医疗及科研机构负责危机防范、危机检测、危机控制和诊疗方案制定。执行与保障机构则是负责贯彻中枢指挥机构的决策,为危机应对提供各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