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

2021-07-29 13:00杨月锋赖永波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物流业泉州协同

杨月锋, 赖永波

(1.福建农林大学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福州 350002;2. 福建江夏学院 公共事务学院, 福州 350108)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在“工业4.0”大环境的催化下,制造业的物流需求空间随之增大,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2019年9月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提出,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1]。为了进一步推动物流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4个部门于2020年8月22日联合印发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意在通过物流业的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闽南地区包括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地级市,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城市群,素有“闽南金三角”之称。据《福建统计年鉴》(2020)数据显示,闽南此三市201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0683.53亿元,占福建省GDP的比重高达48.79%。其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664.52亿元和9293.01亿元,同比增长8.42%和6.74%。近年来,闽南地区的制造业和物流业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两业间协调发展的需求日益迫切。基于闽南地区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两业间协同发展的关系并实证分析两业间是否存在明显的协同发展趋势,有助于深化产业间的业务联动和资源整合,也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和构建物流产业新体系,对实现闽南地区两业间的协同发展和耦合共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二者间的共生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Li SQ.以耦合度函数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规模、操作和潜力等指标体系,建立了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3];Gandhi S等运用AHP和DEMATEL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印度制造业视角评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功实施的影响因素,得出制造业的发展会带动生产服务业的提高这一结论[4];Joash M等分析了物流外包与内罗毕中小制造企业的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物流外包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制造业效率[5]。

国内学者对两业的协同发展研究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例如:王珍珍基于共生度模型对 1978—2013 年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度、共生关系以及共生寿命进行了测算,认为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对于形成我国沿江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6];黄建华等构建了基于PCA-GRA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度评价模型,对厦门市两业发展的协同关系进行了研究[7];黄英艺把区位熵与空间基尼系数结合起来,运用静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产业的集聚对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8];杨姣等对广东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提高和改善二者的协同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9]。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重要部分,闽南地区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协同发展关系如何,有待进一步实证。本文将从多投入、多产出的角度,通过选取闽南地区两业发展的相关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并结合DEAP分析软件,探讨闽南地区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有效性。

二、闽南地区两业发展现状

(一)制造业发展现状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拉动了闽南地区的工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在纺织、服装、鞋帽、工艺制品等行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19年,泉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达5167.98亿元,同比增长8.6%,全市GDP更是稳居福建省第一。自十八大以来,泉州大力扶持新兴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努力把工业经济朝中高端方向推进。截至2019年底,泉州共拥有超亿元企业2809家,同比增长4.3%,其中超10亿元企业占11.6%。不同于泉州的轻工业占比大,厦门制造业中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电子和机械是两大支柱行业。厦门作为经济特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优势吸引了大量外来人才,对当地高端制造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厦门制造业已形成了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和机械装备等三条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链。相较于厦门、泉州两地,漳州长期以来以发展农业为主,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漳州逐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发展,2019年漳州工业增加值为1862.24亿元,其中制造业增长了9.0%。

(二)物流业发展现状

由于泉州、厦门、漳州三地的产业结构不同,物流资源和物流体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据统计,2019年,泉州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330.77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公路运输方面,公路通车里程达17739公里,完成货物运输量为35827.47万吨,增长14.6%;港口物流方面,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726.09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257.93万标箱,增长7.3%。截至2019年底,泉州共有A级物流企业101家,是福建省A级物流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厦门作为国际港口城市,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陆、海、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10]。2019年,厦门充分发挥其港口资源优势,完成全港货物吞吐量2.13亿吨,其中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112.22万标箱,增长3.9%;公路运输也有了较快发展,完成了货物周转量2382.2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4%。漳州农业发达,素有生鲜农产品之乡的美誉,在冷链物流、农产品物流和城市物流等领域有较大发展潜力[11]。据统计,2019年漳州港口货物吞吐量仅为4638.54万吨,港口物流发展空间巨大。漳州对工业发展的重视,也逐步带动了当地工业品物流的发展。

(三)两业间协同发展关系

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物流业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其服务对象之一即是制造业。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制造业释放出了大量的物流需求,由制造业创造的物流服务总值占比高达88%,制造业物流业务量占比也在70%以上。由此可见,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撑,制造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也都离不开物流,二者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据统计,在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总生产成本中,有30%属于物流成本,高出发达国家的2—3倍,这表明我国制造业在物流成本方面还有较大的降低空间。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一背景下,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业也势必要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来满足制造业物流的巨大需求。制造业与物流业走向协同和联动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对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物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深刻意义。

三、两业协同发展实证分析

(一)DEA模型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即“数据包络分析”,是在相对效率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简称DMU)的效率,从而进行效率评价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首先,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并进行数学规划,得出一个较为有效的生产边界;其次,控制DMU的产出与投入不变,把所有的DMU映射到DEA的有效生产边界上;最后,通过比较DMU偏离DEA前沿面的距离,评价各个单元的相对有效性。

BCC模型是DEA中的经典模型之一,是由W.W.Cooper、A.Charnes和R.D.Banker于1984年提出的可变规模与报酬模型,通过利用多种产出和多种投入来评价DMU的相对有效性。BCC-DEA模型主要用于多指标与多产出的效率或协同性研究,有效考虑了每种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相互影响,避免了权重配比的主观性,且把目标投入与产出当作观察值做成有效边界,进而改良DMU信息。制造业与物流业均属于多投入和多产出的产业,可以利用该模型进行二者间的协同有效性分析。

通常用V(vrste)表示考虑规模收益时的技术效率(即纯技术效率),S(scale)表示考虑规模收益时的规模效率(即规模效率),C(crste)表示不考虑规模收益时的技术效率(即综合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式为:C = V × S。可以利用S值判断样本单元的规模有效性,当S小于1时,样本单元属于规模无效;当S等于1时,样本单元属于规模有效。同样,利用V值判断样本单元的技术有效性,当V等于1时,样本单元属于技术有效;当V小于1时,样本单元不具备技术有效性。要达到DEA有效,则要求样本单元要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即C等于1。若该样本单元的C值小于1,表明该单元的产出与投入和规模没有很好地匹配,此时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规模来使其有效。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利用DEA模型对系统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时,要求DMU数量不能少于输出和输入的两倍。本文依据指标选取的系统性、独立性和适用性原则,立足于闽南地区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展现状,选取了厦门、泉州和漳州三地的港口货物吞吐量、物流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共4个指标,分别衡量闽南地区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08—2018年。

上述指标数据来源于厦门、泉州、漳州三地的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物流业增加值这一指标未见有明确的对应数据,故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来替代。各项指标的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008—2018年闽南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指标数据

续 表

(三)协同效率分析

物流业和制造业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业需求的增加,而物流贯穿于制造业生产的全过程,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根本性的支撑作用[12]。本文在分析两业间的协同效率时,将制造业与物流业互相作为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只有在两种情况下的DEA均有效时,才认为系统协同。

1.以物流业指标为投入变量,制造业指标为产出变量

运用DEAP软件,得出二者的协同效率。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物流业为投入变量、制造业为产出变量的求解参数

表3 物流业为投入变量、制造业为产出变量的有效性分析

续 表

从表3可以看出,在以物流业为投入变量、制造业为产出变量的情况下,仅2011年和2018年是DEA有效的。意味着在这两年的技术条件和生产规模下,物流业的效率比起其他年份处于生产的前列,并且投入的资源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最好的,即物流业可以满足制造业的需求,且物流业的投入能够带动制造业总产值的相应增加。而其他年份都是DEA无效的。具体表现为:2011年之前的DEA值相对低,且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的DEA值降到了0.766,表明在此之前物流业的规模和投入与制造业的产出不相匹配,物流业的输入对于制造业的产出效率并不高,物流业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2012—2017年间,DEA值均在0.91和1.00之间徘徊,物流效率相比之前有了较大的提升,物流资源也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其中2013年两业虽未达到协同状态,但DEA已非常接近有效。结合闽南地区的情况来看,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泉州物流业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使得闽南地区的物流企业开始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厦门也在积极启动港口工程,如主航道四期建设、集装箱智能物流平台建设、东西方互补的物流新通道等,使得港口物流运作效率不断提升。物流的快速发展使得DEA值在2018年重回1.000,实现了物流业与制造业同步发展的向好局面。

2.以制造业指标为投入变量,物流业指标为产出变量

运用DEAP软件,得出二者的协同效率。结果见表4和表5。

表4 制造业为投入变量、物流业为产出变量的求解参数

表5 制造业为投入变量、物流业为产出变量的有效性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当以制造业为投入变量、物流业为产出变量时,仅2009年是DEA有效的,表明在这一年里制造业发展有效地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而其他年份都是DEA无效的,说明制造业没有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在“工业4.0”及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闽南地区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相较于2008年,2014年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翻了3倍,而对应的物流业增加值仅翻了不到2倍,表明制造业的投入没有转化为物流业的有效产能。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挑战,闽南地区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产业结构升级局面,开始进入提质增效转型期。与此同时,厦门、泉州、漳州三地的港口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规模效应低等,使得港口货物吞吐乏力,港口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导致物流效率降低,无法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从规模有效性来看,随着闽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2010—2018年间的技术有效性高,而规模有效性的DEA值低,且呈规模递减态势,表明闽南地区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该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影响不大,且制造业不断扩大的规模更进一步阻滞了该地区物流业的有效发展。因此,制造业应考虑从传统的“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过渡,逐步实现转型升级。

(四)结果分析

当制造业与物流业指标相互作为“输入”与“输出”均得到DEA有效时,系统整体实现协同。综合表3和表5,得到2008—2018年间闽南地区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关系(见表6)。

表6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关系

由表6可知,在2008—2018连续11年间,闽南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是不协同和无效的。也就是说,物流业的成长节奏与制造业的发展步伐不一致,物流业不足以支撑制造业的发展,无法提供制造业所需的物流资源与技术支持、高效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设施设备等,导致相对落后的物流业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速度。而制造业的发展也未释放出有效的物流需求,在带动物流业的向前向好发展上表现出动力不足的尴尬局面。两业间的协同发展,需要双方的互相支持与合作,制造业想要提升竞争力,就必须要提高物流环节的运作效率,而物流业则需要在物流技术、物流能力以及物流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从而为两业未来的协同发展创造优势和条件。

四、结论和相关建议

(一)结论

运用DEA模型,从投入和产出角度,利用2008—2018年闽南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两业间的协同关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闽南地区制造业和物流业二者间不存在协同关系,制造业发展未有效带动物流业的增长,而物流业的发展亦未对制造业的增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二)相关建议

为了加快闽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我国向经济强国转变,推动制造业和物流业协同发展已是必然趋势。结合闽南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对两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予以足够重视。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制定相关的发展建议和具体措施,并通过成立示范企业的形式,发挥其带头作用,吸引两业中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从而带动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协同发展优势和效果的宣传和引导,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或行业协会,开展两业协同发展的讲座和活动,搭建跨行业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企业了解行业的相关政策,共享两业协同发展的最新成果。

第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给予税收减免等方面,鼓励企业打破传统思想禁锢,树立两业协同双赢的新观念。政府可考虑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列为专项计划项目并纳入专项资金扶持范围,给予重点关注。目前,国家释放的制造业税收政策红利和提倡的物流业“降本增效”,旨在为企业发展赋能。地方政府可利用这一契机,给予配套的政策支持,如对制造业进行资金扶持、减免物流活动中的各项税收和费用等,助力产业快速融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构建协同的长效机制。两业的协同发展离不开良好且有效的机制保障,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来支撑和规范市场运作,通过供需的有效衔接和合理匹配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相互渗透和联动发展。两业可在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技术支持、产业规划、发展布局等方面进一步寻求合作的切入点,并通过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平等合作等促进两业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打造两业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从而走上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物流业泉州协同
泉州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