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识字方法探究

2021-07-28 08:35张福美
速读·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识字方法课堂教学

张福美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小学低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导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形象记忆大于抽象记忆,记得快也忘得快,兴趣来得快也去的快,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识字,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识字方法;课堂教学;字源识字

传统的识字教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帮助学生归纳生字的读音、结构、字义,再通过反复的读写来强化记忆,学生没有识字的兴趣,也没有观察与发现的机会,这样的情况往往导致学生今日记明日忘,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识字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对语文学科也失去了兴趣,这个时候便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探索出促进学生识字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发展学生识字能力

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才是他们的主战场,作为教师,一定要当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情景、多种方法来识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热情。

1.利用多媒体,在形象中识字。

现代教学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个个静态的方块字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化为生动形象的动画。例如,我在教学《江南》中的“采”字时,我采用动画的形式出示一个女孩儿挎着篮子到树上采摘果子,女孩儿的手就是“采”字上面的“爪”字头,手伸向的就是“木”上的果子,整个过程学生非常专注,并且对“采”两部分的结合过程理解得非常透彻,这样一来,“采”字的字形和字义都牢牢的记在了学生的心头。

2.归纳总结,在对比中识字。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层出不穷,如何才能区分记忆这些汉字?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归纳、发现、总结,例如形声字“挂、娃、桂、洼”这四个字的区别,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很快会发现它们三者的部首不同,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部首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能在自主观察中得知,有“扌”才能“挂”,有“女”才是“娃”,有“木”才有“桂”,有“氵”才是“洼”,学生依靠观察发现生字的奥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并且对生字也记得持久而牢固,这时,教师顺势激励学生,再找找类似的形近字,学生兴趣高涨,立马从大脑中搜索,找出更多的同类形近字,达到识字的举一反三。

3.游戏体验,在玩耍中识字。

教育学家卢梭曾经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段学生,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无意注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到最佳的识字效果。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字谜让学生猜,如“中”字,可以这样猜:“一竖穿过口中间”,再如“拿”字,可以这样猜:“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如此猜谜,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并享受到猜谜成功的喜悦,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自己創编字谜,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

编顺口溜也是学生识字的常用方法,顺口溜,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也特别容易,例如区分形近字“清、晴、情、请、睛”这五个字,教师出示儿歌:“有水河水(),有日天气(),有心好心(),有言说声(),有木大眼()”,同时配以插图让学生填写,再熟读成诵,最后请学生用其中的一个字说一句话,将识字教学迁移到生活实际,做到学语文、用语文。

二、利用字源规律,在理解中识字

施茂枝教授指出:“识字教学的目标无非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为阅读和习作打下基础。”目前,绝大多数教师采取“依字识字”,即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用“编口诀、记儿歌”等方法教学生识字,只注重了字音和字形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虽朗朗上口,却忽视了汉字的表义性,违背了构字规律。

汉字是有“理”的,汉字教学需要讲“理”。所以,溯源汉字的构字原理,尽可能引导学生从汉字字形来源上观察分析,从儿童的角度把它加工成一个故事,辅助认知。这样把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结合起来学习,做到不光知其然——现在的字形,更知其所以然——知道这个字为何这样写,从而做到看字知义,由义而形的掌握汉字。

“字源识字”抓住了汉字的本质规律,让学生理解形与义的关系,提高识字效率,为学习识字创造了条件。

1.以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打开了大量识字的突破口。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音、形、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尽可能地发挥形声字形旁的表义功能和声旁的标音功能进行识字教学,让学习者站在理性的高度来学习汉字,使学习者不仅知道汉字怎么写,而且懂得为什么这么写,以掌握汉字的组构规律,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征,依托字理发展,解决学生识字的回生现象。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解析字源,把由点点画画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习者观察、思考,在边识字边认识事物的同时,加深了学习者的感性认识,发展了形象思维;在简述汉字大体演变过程时,发展了学习者的逻辑思维,加深了对汉字构形的理解,使学习者不仅机械识记,而且能够进行意义识记,减轻了记忆负担,让记忆更具有持久性。

利用字源规律进行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这需要教师查阅关于“汉字文化”的文献资料、字典等,对教材中典型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进行归类,以方便在具体的识字教学中进行落实,让学生进行精细识别、理解记忆,降低错误率,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汉字几乎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教师要与家长相配合,形成家校合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识字的机会,让学生时时都处于识字的情境,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识字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商务印书馆,1923.

[3]施茂枝.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识字方法课堂教学
浅探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兴趣激发,让学生乐识字会识字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快乐识字,技巧相随
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