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阈下的图书馆文化创新性发展探究

2021-07-28 19:45李晨王小雄
兰台内外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文化创新文化自信文化建设

李晨 王小雄

摘 要:以当前文化自信为视角,对图书馆文化从过去到未来进行了简要剖析和设想。陈述了图书馆文化的现状,从图书馆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出发,论述了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重点探讨了文化自信视阈下的图书馆文化创新。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文化部门,图书馆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中坚力量。它以其独特的功能积淀文化、融合文化、传播文化,是文化研究和文化创新的主要阵地。图书馆文化促进了社会文化事业的研究、创新和发展。可以说,图书馆文化的先进程度是衡量现代文化先进性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为了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图书馆文化必须自我提升,不断进化,兼容并蓄,并与之良性互动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读者和用户对提高自身科学知识的个性化、多方位需求越来越精致,越来越速效化。图书馆在民族彰显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通过图书馆文化的创新,创造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兼容并蓄的文化共同体,传承民族精神信仰,引领社会精神新风尚。基于此,图书馆文化创新发展研究意义重大,只有先进的图书馆文化,才能引领整个社会的先进文化。图书馆文化只有创新发展,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人民的信息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图书馆文化创新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为文化自信提供保障。

一、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现状

图书馆是提供人们终身学习的场所,它是知识交换与传递的平台、人类智慧输出的窗口。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进化发展历程中,受到当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馆员与读者的共同信仰和维护,达到馆与人之间的共赢共生、和谐发展。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架构和行为模式。

1.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涵

所谓图书馆文化即由馆内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组成。图书馆精神文化是一种深刻的意识形态文化,正确的兼容并蓄的价值观取向。它是在图书馆的运行机制中,潜移默化影响受众群体遵循图书馆的思想,并影响其行为规范的精神形态。它表现为人员素质、读者意念、服务信念、馆藏理念。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体现图书馆管理者意志,具体表现在管理者提倡的文化导向和领导思路中,也就是自身管理理念的展现,它具有多样化、人性化、制度化、奉献性的特征。

场馆的选址、周围环境的规划配套等硬件设施,简单来说是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宏观上来说它指的是场馆建筑的设计;小方面来说,它包括内部场馆空间结构设计与空间结构利用,以及后期的可再生空间利用。其中包涵许多细节,如内部设备、人文环境构建等,其目的一方面是长时间高质量的存储知识介质;另一方面是为读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之心旷神怡,愿意来这里并激发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图书馆行为文化是指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图书馆管理运营、服务读者、读者回馈等活动中产生的行为准则,包括图书馆系统构建、制度构建,它存在于图书馆运行的时间和空间,体现在所有的图书馆行为。

2.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现状

图书馆文化建设伴随着国家文化建设的发生发展,伴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真实反应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社会发展的促进。进入21世纪以来,图书馆完成了自动化建设,开始向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图书馆事业更是获得了极大发展,投入经费不断提高,馆舍面积不断扩大,馆员素质不断提升,图书馆文化建设也获得了极大发展。

(1)文化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早期图书馆文化囿于资金、场所等不足,文化建设内涵有限,一般以宣扬馆藏为主,未能形成规模与品牌。而现阶段的图书馆文化建设不仅宣传馆藏资源,还开展阅读推广,倡导社会文明。如前文所述,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涵丰富多彩,包括精神、制度、物质、行为各个方面。比如,四川大学图书馆以巴蜀文化为重要载体的传统文化,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文化,以校训文化和匠心文化为基本内核的先进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品牌。

(2)文化建设的载体日渐多样。早期的图书馆文化建设载体较为单一,以平面媒体为主,在图书馆墙上张贴宣传画作,设立宣传栏,开设读报栏等等。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现代化技術在图书馆广泛应用,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载体多种多样,不仅有平面媒体,更有电子屏、网络等载体,通过微信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微博等网络途径,传播图书馆文化。比如,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在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开通线上微讲座,通过教学支持和科研数据管理平台设立与开发等多方面把图书馆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3)文化建设的影响更加深远。以前读者进入图书馆,感受深刻的是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而以往图书馆对外宣传更多强调本馆的资源,伴随着图书馆发展,参考咨询服务不断兴盛,一个图书馆的地位不再由馆藏决定,而是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决定。以前读者进入图书馆基本为了馆藏资源,而现在读者进馆目的是享受图书馆的环境与服务。比如,现在的深圳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不仅有以对象分区的多元化网络与数字资源服务、参考咨询与专题服务、少儿服务、阅读推广活动、移动服务门户、短信服务平台等,还有多元文化服务、本土文化服务、都市文化服务等不同的主题服务,与多类目、迎合多需求的馆舍空间相融相通,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智慧型服务,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人民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促进了图书馆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高,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4)文化建设的品牌已经形成。现在的图书馆无论是从馆舍外形,还是内部建设都是多种多样,不再是以前的千篇一律。各个图书馆根据自身特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其中的一些内容已成为图书馆的文化品牌。如各高校图书馆普遍开展的读书月(读者月、读书节)活动,对于推进全民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还有学科服务、一小时讲座等等,每个图书馆都树立了自己的文化品牌,以此来奠定自身地位。

二、文化自信视阈下图书馆文化创新探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文化自信,同时也表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化自信观主要包括了自信之根、自信之魂、自信之力、自信之源、自信之本等五个方面。图书馆文化创新也应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全新注解和诠释(图1)。

1.自信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兼容并蓄、剔糟存精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流传下来许多优秀传统火花,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打开国门,放眼世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中的精华,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图书馆文化开放性,打破图书馆地域限制,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物联网等形式实行无疆域覆盖,如可以免费使用馆内馆藏资源,通过物联网实现跨地域书籍流通,真人图书馆网络直播互动答疑,读者讨论群组设计等。图书馆文化融合形成文化共同体,并创新多领域、多维度、多区域相融通、相渗透发展。一切活动以人为本,将读者生活工作一体化,提供个性化、精细化、多视角、立体式的综合服务。

比如,宁波大学图书馆提出了“微书”概念,以原版图书的文本内容与图片、导读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方式,将图书的精髓知识在移动手机端以移动阅读的形式展示给读者,为读者提供更容易消费的“听读”跨媒体阅读服务,供读者快速参与分享和体验。

2.自信之魂——图书馆价值观和图书馆精神的培育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讲到“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场所,是对图书馆精神的高度概括。作为各种文化的容器载体本身就存在着自有的特色文化,如何有效传递文化,影响他人,如何引领社会的文化风向,做好社会的精神载体,引导人们正确的精神信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锻造图书馆之魂,重塑馆员的精神风貌,探索求实漫漫图书馆文化创新之路,在这个伟大国家的复兴时刻,在先进文化思潮的冲击下,文化自信视阈下我国图书馆文化创新,急需诠释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精神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人间大爱,是奉献、勤劳诚恳的态度,是敢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意志,是无惧艰辛、勇闯高峰的信念。

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定“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文化理念,从理论和实际出发,以图书馆传统文化为基础, 学会分享使用图书馆资源,树立图书馆文化品牌意识,需要统筹全局,根据社会需求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杜绝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共享,突出自身优势特色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建设挖掘特色館藏资源,孵化品牌文化。

3.自信之力——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日益完善

2020年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新冠疫情传播迅速,党中央坚决施策,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抗疫的重要成果。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制度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文化建设自信之力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本制度。而图书馆文化自信之力则来自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建设。

在图书馆组织结构上创新,需要合理定位全方位审视自我,确立本馆的工作内容、未来愿景,切合实际,从细节处入手制订合理、高效、民主的规章制度。规章既要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良性运行,又要高效简洁,使部门之间整齐融洽,步调一致。确保组织架构运行、简洁、智慧、高效。优化决策机制,保证创新目标科学;创新人才管理制度,保障创新源动力充沛;加强改进沟通渠道,保证创新机制运转顺畅;优化服务机制,保证创新机制良性发展;优化学习机制,保证创新条件充分。

4.自信之源——图书馆物质文化的日益丰富

“仓廪实而知礼节。”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经济跃居全球第二,物质文明获得高度发展,充沛的物质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保障。图书馆文化自信之源是基于对图书馆日益提高的人力物力的投入。现在的图书馆一改过去的“穷相”,馆舍成为地标性建设,服务条件不断改善,图书馆成为高科技场所。

图书馆建筑文化创新。注重读者需求、方便交流与活力体验,以空间的多功能性为主,注重打通多维互动交流空间,强调功能第一,注重实用、舒适度与高效利用,体现空间的开放与亲近性,突出建筑风格和文化品位。图书馆建筑形式多处迸发,可以在商务区、街头、景观带以多种形式存在,建立系列微型图书馆,如图书馆胶囊,图书太空舱、图书厅、图书回收循环站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多角度辐射,使图书馆文化与多种文化相互交融,潜移默化,引领阅读,进而引领城市优化建设。

业务技术创新。随着读者用文化多样化需求增加,传统的业务技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实时跟进,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开拓新业务内容和手段,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利用物联网与云计算、利用虚拟现实、智能机器人等新智能技术群。从而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引入为图书馆物质文化创新实现提供了可能。

5.自信之本——坚持馆员与读者的主体创造

人是一切的根本,文化自信是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对于图书馆来说,文化自信是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创造性,以更好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的宗旨是一切为了读者,读者是图书馆的根本。

加强对图书馆员、用户技术能力的培养;增强智能技术的敏感性与引进应用。馆员需要满足读者用户的多方位需求,需具备理解和使用提取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也具备根据分析信息的能力,如根据提取用户检索行为的用户特征,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智慧化服务。

馆员必须有能力进行多种联合互动学习形式的开发,鼓励学习者自己挖掘资源并互动,可借助真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现场答疑会等多种形式实现读者与学者的共读,以此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准备所需要的技能。

三、结语

文化自信视阈下图书馆文化创新目的是打开世界文化的边域,实现文化共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引导读者,提高民族阅读能力,树立民族文化信仰,剔糟取精,做好优秀智慧传承,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文化自信视阈下图书馆文化创新,必须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必须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利于壮大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有利于提升全体国民思想文化素养。概言之,图书馆文化创新必须有利于增强人们文化自信,继承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不忘初心,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杨丽娜,常雪梅.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界人士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N].经济日报,2017

[2]赵付科,孙道壮.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6

[3]汪育健,鄢小燕,郭 斐.“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探索及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7

(作者单位:1.东华理工大学图书馆;

2.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文化创新文化自信文化建设
以文化创新为载体提升企业品牌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