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 赖小龙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1-5640-1925
摘 要:在新工科下“新商科+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正在独立学院实施,以初见成效。 “新商科+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对獨立院校的人才培养十分有意义。首先分析了“新商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及新时代教育的现状,然后提出能够快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的途径,最终期望实现独立院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独立院校 新工科 新商科 信息技术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1(c)-0197-03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New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HU Qing LAI Xiaolong
(College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 Chongqing, 40152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New Busines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being implemented as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model education, with initial results being achieved. "New Busines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ki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mode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alent training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First, it analyzes the thinking of "new busines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then proposes ways to quickly cultivate talents adapting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hopes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s; New engineering; New busi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起步晚,办学起点高,并且融合了公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民办高校灵活办学机制的双重优势。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学院能否适应千变万化的经济发展局面,占领人才市场,从而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则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吻合。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依托重庆市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校企共建基地,利用重庆信息化产业大发展的平台,发挥该校在独立学院中信息领域产业和教育领先双重优势,重点探索新工科信息技术(“新商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率先垂范,给出独立学院在新工科下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方案。用双赢来带动教育和经济发展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人才培养问题的新思路。
在研究独立学院在新工科下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时,首先了解新工科建设行动线路的四方面,即一方面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二方面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结构;三方面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四方面学校主题推改革,探索新工科自主发展、自我激励机制等。与此同时还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是独立学院新工科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构建以达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商科思维的行业管理能力以满足社会、行业的要求?解决“新工科建设线路”的第一和第二方面。二是“新工科+信息技术”类专业设置是跨学科融的路径构建?面对应用型信息类培养方式,如何探究推行加新商科改革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进行拥有通信专业知识的商业管理相结合培养方案实施细节,核心内容是什么?解决“新工科建设线路”的第三方面。三是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何与行业、跨学科的融入?如何改革传统的“三个中心论”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解决“新工科建设线路”的第四方面。四是怎样建立信息类专业培养的校企结合/合作互利多赢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行业院校对信息产业的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经济效益提高?当然以上的四个问题,现今能解决其中之一就是独立院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进步。
1 针对独立学院新工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索
作为独立学院可以有充分灵活的机制、自主办学的优势。在确立办学方向时应瞄准市场,开设专业时应跟踪市场,培养学生时应适应市场。学校育人时应服务市场的办学方针: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需求抓教学,对准自己定位创名牌。设置社会所需的专业,特别是设置与母体高校有明显区别的品牌专业,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争创特色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在办学经验、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专业和课程设施、学生生源等方面与母体高校或公办大学存在明显的差距。在学校生存和发展方面,就不能采用办学初期直接照抄母体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型,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把握时代背景和当下主流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出本校的发展理念。本校立足于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新工科大势所趋之下,确定“新商科+信息技术”的总体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综合人才,服务信息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在“新商科+信息技术”的跨学科融合是新工科的天然属性。信息产业是工商管理服务的首要领域,而工商管理是信息类专业的辅修课,如图1所示。本校也致力于“新商科+信息技术”复合发展的路径方向,将信息产业技术与新商科的交叉融合,培养既懂ICT技术知识,又有管理技能、领导素质的复合人才,以“专业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商科教育”四位一体为实战方案,以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切入点,探索符合独立学院办学特点的新工科信息技术(校企联合应用型)人才模式,建立可持续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着力培养拥有信息产业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該校经多年积累和沉淀,已形成了通信、轨道交通、自动化等优势专业,已初步建成为在西部乃至于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重点学科,作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培养了一大批相应行业的重要青年力量军,并且在企业中的许多管理和技术关键岗位上起着重要作用。
2 探索独立学院新工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从办学定位作手,深入探索和实施多维度新工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信息支柱产业强大的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只有培养合格人才,才能有效缓解信息产业高级应用型和管理型技术人才紧缺和结构性矛盾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2.1 把握学生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面对现实,独立学院学生生源在入学时,就表明在综合知识方面和学习能力方面普遍略弱,而对于工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都对基础学科要有很高的要求,包括数学类、物理类和英语等方面,这样要求学校一方面要立足于社会和专业需求,调研和分析学生所需要哪些课程、哪些知识点、课程考核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知识体系内容结构要完整,内容合理,并且由于工科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应当做到内容方面的及时更新;教材选用方面一定要用权威的新教材;在考核方面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
2.2 充分调研新工科下的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的关系
探究国内外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构架,参考国内外类似新工科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经验。定期派专业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深入考察国内新工科开展典范高校,学习和交流人才培养经验。开展“走出去引进来”,每学期派几名优秀中青年教师进驻行业领头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挂职工作,并且需要达到公司职员要求,完成一定的项目工作安排,计入年终考核。促使教师角色转化为企业员工角色,亲身实践并了解企业的需求、员工应该有什么样的基础知识、常用的工具和技能。通过亲身经历将其带回学校作为研究和课程基础材料,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更新人才培养内容和方向,明确或者改变课程目标。此外,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高级管理者和技术专家,参与调整或制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内容及时更新,并推动校企在人才培养交流机制,强化企业参与教学环节;明确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2.3 跨学科、多维度人才培养
构建学科发展、社会需求与行业结合的跨学科、多维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学校与信息产业间广阔的互动合作新领域,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先进企业文化,创新“校企合作”的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组建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实习基地,搭建校企结合人才培养大平台。实践“商科管理+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定位,有机融合工商管理教育与专业教育,着眼于高年级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的多维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突破高校自我封闭和学科边界分明的人才培养困境,营造出开放性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学生“创新精神、行业素养、商科思维、管理能力”,适应信息行业快速发展。
2.4 培养工程应用能力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熟练或者快速上手的将理论结合实践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工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特别注重学生实际的工程能力的培养。培养工程能力包括以下能力: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过程的基本素质、完整的知识体系、动手能力、快速学习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工程意识是指从事工程的基础,包括实践意识、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管理意识等。只有具有工程意识才能够系统地、安全地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工程问题。此外,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注重知识体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机结合,要让学生具有工程的全面视角和能力,并且具有快速自主的学习能力。
2.5 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能力培养
同样作为独立院校的师资队伍,一般来源为高校应届硕士研究生、其他高校退休老教师、企业工程师。其中,应届毕业生占教师队伍的很大比例,同时也是教师队伍的主要战斗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可塑性,可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每年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到企业项目中,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践工程能力。
3 结语
“新商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是为独立院校开辟新天地的探索之路。构建行业紧密结合的实习基地,搭建校企协作人才培养大平台的长效机制尤为重要,依托地方信息产业,支持地方信息产业,创新“新商科+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应用型信息的人才培养与行产业发展和需求紧密结合,互利互惠,互进互升,实现高校与企业双赢。
参考文献
[1] 宋建萍,郑晓东,郑业爽.独立学院通信信息类专业群产教融合“五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5):44-45.
[2] 杨立华,郑佩秀.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思路与探索[J].才智,2019(27):152.
[3] 高旭东.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6):98-110.
[4] 余杨,李焱,段庆昊.新工科理念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519-523.
[5] 徐敦辉.学科交叉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9.
[6] 李颖.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