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人士、外国记者在抗日根据地的见闻

2021-07-28 12:53:11文世芳卢毅
现代阅读 2021年7期
关键词:敌后梁漱溟风气

文世芳 卢毅

梁漱溟“考察”延安的答案

1938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带着“对于中国共产党作一考察”

“对于中共负责人有意见要交换”两个“蕴蓄已久”的目的访问延安。此次访问,世人最关注的是梁漱溟与毛泽东的8次谈话。正如梁漱溟所言,他“愈问愈惊,多有出人意表者”。历史的走向,往往就蕴含在这些“出人意表”的细微之处。

梁漱溟访问之时正当严冬,举目所见,荒凉凄惨。人口之稀少,地方之穷苦,一望而知。愈荒即愈苦,其苦自不待言。但梁漱溟依然忍不住“证言”:“延安确是苦!”

但苦不足奇,奇的是,“在极苦的物质环境中,那里的气象确是活泼,精神确是发扬”。

梁漱溟眼中的延安,所有人都是忙碌的,没有闲人。他说:“满街满谷,除乡下人外,男男女女皆穿制服,稀见长袍与洋装。人都很忙!无悠闲雅静之意。军队皆开赴前方,只有些保安队。”

梁漱溟眼中延安的教育是成功的,亮点纷呈。他说延安的教育花样新鲜,趣味丰富。内容组织、课程科目、教学方法、生活上各种安排,值得欣赏之点甚多。许多学生来自北平、天津、上海及南洋等处,起居饮食比从前不知苦多少倍,而求学兴趣转胜,一般身体并不见差。

梁漱溟眼中延安的生活风气很好,人人好学。他说:“一般看去,各项人等,生活水准都差不多;没有享受优厚的人,是一种好的风气。人人喜欢研究,喜欢学习,或者说人人都像学生。这又是一种好的风气。爱唱歌、爱开会,亦是他们的一种风气。天色微明,从被窝中坐起,便口中哼啊抑扬,此唱彼和,仿佛一切劳苦都由此而忘却!人与人之间情趣增加,精神上互为感召流通。”

梁漱溟根据他的所见所闻、所观所感,对此次“考察”作了“结论”:“我们相信中共在转变中。他们的转变不是假的,不是一时策略手段如此。他们不愿再事内战的情绪很真切。”中共对中国前途的“三段看法”以及强调肩负的“两大任务”,“是切合于他们理论的,不是饰词”。他也认为,中共的“转变”与“不变”是对应的。“因为他们的头脑思想没有变。他们仍以阶级眼光来看中国社会,以阶级斗争来解决中国问题。”“换句话说,根本上没有变。”无疑,梁漱溟看的是真切的,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一致抗日是真,但改变“根本”,放弃立党的思想与理念,确实是不可能的。

延安之所以成为进步青年心中的革命圣地,先进分子心中民族希望之所在,是因为它的民主平等、团结进步、朝气奋发……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由此焕发的蓬勃生机和磅礴力量。

外国记者笔下的中共抗战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浴血奋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但长期以来,总有人指责中共在抗战中“游而不击”,贬低敌后战场的贡献。其实,这种论调早在抗战时期便十分“流行”,而且由于国民党当时实行严密的新闻封锁,导致外界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一直缺乏了解,使不少人产生了误解。

1944年,外国驻华记者获准组成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对延安等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长达数月的采访。归来后,美联社记者冈瑟·斯坦因立即在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撰文说:“在封锁线后面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热烈的新社会,简直使我目瞪口呆,5年以来,在重庆对共产党除恶意的诽谤而外毫无所闻的我,对着在延安所发现的事物,吃惊地擦拭着自己的眼睛。”1945年回国后,他又出版《红色中国的挑战》一书,并在书中列出专章《中共作战努力目击记》,从不同方面引证了大量的材料,证明中共部队在英勇作战。他还澄清:“从我所见到的一切证据来看,我的结论是:延安所说的中共领导的战绩,比我在重庆和西安所听到的国民党的战绩可靠得多。”

美国合众社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回国后在《北行漫记》一书中写道:“当人们想起共产军以云泥之差的劣势对抗敌人时,共产军的成就几乎令人难以置信。我在延安听他们讲的时候,我也不相信,但是后来我到了沦陷区,与在敌后活动的八路军共处了两个多月,我亲眼看见了他们攻取并破坏敌人据点与碉堡,因此,我得到了一个确信,就是:共产党的发言是绝没有虚张声势的地方的。”

继中外记者团之后,美国《纽约时报》驻中国特派员艾金山也进入边区访问。他后来也指出:“随共军进入战地的外国记者都认为中共军队的确竭力抗击日寇。有许多在沦陷区跳伞降落的美国航空队多由中共游击队营救出险,对中共尤为感激与赞扬。”

1944年外国记者的延安之行,是抗战时期国际舆论界对共产党根据地仅有的一次大规模集中采访活动。通过这次采访,他们将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真实情况传播出去,使国际社会对中共抗战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摘自人民出版社《共产党员应知的党史小故事(2021年修订版)》  編者: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

猜你喜欢
敌后梁漱溟风气
《铮铮铁骨——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风气
风气
读者(2019年3期)2019-01-28 03:21:04
风气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5 03:24:23
风气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
梁漱溟的直觉思想探析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军事历史(2004年4期)2004-11-22 06:49:58
奋勇战敌后 担当主力军——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
军事历史(1997年2期)1997-08-21 02: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