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户外活動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一、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幼儿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且注意力易分散,重复动作技能的练习会使他们易于疲劳,产生厌烦情绪,以致经常出现教师难以实施教学的现象。因此,把户外活动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展开户外教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人景动情中促进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
结合春季是感冒等传染病的高发的季节特征,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幼儿增强抵抗力,在执教立定跳活动时,以童话“小兔乖乖”为背景,创设“兔妈妈带小兔们到森林里采蘑菇”的情境,探讨小兔过小河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双脚并拢和屈膝蹲跳轻轻落地的动作,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免疫力。老师适时的提问有助于活动的开展和情境的创设,比如“森林里有什么?遇到小河,小兔会怎样过去?”请幼儿自主探索越过小河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大胆引导并肯定幼儿的想法。最后教师示范动作并讲解立定跳远的要领:双脚并拢,曲膝跳越,双脚轻轻落地。幼儿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请跳得好的幼儿示范。在这个基础之上,组织幼儿玩“狼和小兔”游戏。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一个幼儿扮演大灰狼蹲在圈内,其余幼儿扮演小兔分散站在圈外。“小兔”跟随“妈妈”去地里采蘑菇,要求双脚并拢向前跳过小沟。等教师发出“大灰狼来了”的信号时,“小兔”才能双脚并拢跳过小沟,“大灰狼”才能起身捉“小兔”,不能捉已跳过小沟的“小兔”。如果“小兔”踩线或者单脚跨越小沟,需要重跳一次;教师发出信号前跑跳都算犯规。游戏结束,被捉住的“小兔”或者违反规则的幼儿扮演大灰狼游戏重新开始。
教师扮兔妈妈告诫小兔们:我们采蘑菇的地方会遇到大灰狼,大家一定要注意,别让大灰狼捉走。游戏结束进行评价:提醒幼儿注意力集中听好信号,轻轻跳过小沟,注意跳跃时不要拥挤,以免推倒小伙伴;注意及时观察、发现跳跃动作规范的幼儿,引导其他幼儿模仿、学习整个活动过程轻松自然,幼儿充满兴趣,活动的结束不代表教学的结束,本轮游戏结束,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一定的表演基础,创设“小兔开庆祝舞会”的情境,带领幼儿放松身体。听音乐带幼儿跳轻柔、优美的舞蹈,轻轻地拍拍手、摆摆头、扭扭腰、甩手臂、拍腿等,给体育活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游戏是幼儿特别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可选取优秀的游戏内容,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幼儿以不同的角色,借助体验角色情感、探索角色生活和创造性地表现角色行为等方式来满足自己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
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执教“熊来了”活动中,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随音乐在场地上自由活动、舞蹈,教师扮熊蹲在家中。当听到儿歌《熊来啦》时,“小动物”要装成木头人,控制住身体,不能动也不能出声,直到儿歌结束才能动。念儿歌的过程中,动的“小动物”会被“熊”捉住。游戏可反复进行,再次游戏时,由被捉住的幼儿扮熊。幼儿的兴趣瞬间被点燃,由此可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情境显得极为重要。
比如,幼儿喜欢小飞侠玩具,喜欢装扮成小飞侠飞来飞去帮助别人,在体育活动中,我们班创设“小飞侠救助小动物”的游戏情境,指导幼儿练习肩上投掷打“怪兽”的动作,掌握肩上挥臂投准的动作要领,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和肢体的协调性,培养幼儿勇敢的品质。
中班幼儿已掌握正面钻的动作要领,但侧身钻的技能有待加强。创设胖胖猪“锻炼”、“钻隧道”、“送信”等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练习连续侧身钻过60cm高的障碍物,感受自己长大了能够为他人服务的喜悦;通过创设“帮助小动物送加急挂号信”的情境,提高游戏难度,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幼儿的目测能力,引导幼儿体验和同伴一起送信的快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平衡能力获得一定的发展,能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走平衡木,但个别幼儿还需要老师的搀扶,或在走平衡木的过程中不能持续保持平衡。设置“海边拾贝壳”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掌握走平衡木的动作要领,尝试通过双手侧平举的方式调节身体平衡,借助“小步幅、慢速度、身体直眼看正前方”的动作要领通过20~25cm宽、40cm高的平衡木,完成“拾贝壳”的任务,锻炼在间隔物体和平衡木上平稳行进的能力,体验成功到达海滩捡拾贝壳的乐趣。
三、运用仿生物声形动作创设情境
运用仿生物声形动作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象行、马奔、兔跳、鸟飞等工作,能达到入景动情、寓教于乐的目的。
比如,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在游戏中常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的角色。《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名著,孙悟空和小猴子一直是幼儿喜欢的形象。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集情境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体育游戏“小猴子本领大”,以“小猴子来操练”、“小猴子学本领”、“小猴子打妖怪”、“小猴子去嬉水”为游戏主线,指导幼儿练习平衡、侧身钻、投掷的动作,随着游戏情节的不断丰富和深入,逐步提高动作难度和运动量,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玩耍、尝试、探索、总结,从而掌握侧身钻的动作要领。
中班幼儿能掌握基本的平衡技能,只是动作的灵活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创设“小演员练本领”、“小演员过小桥”等情境,引导幼儿练习在直线上、宽平衡木上、窄平衡木上走,掌握快速在宽30cm左右、高低不一的平衡木上行走的动作要领;创设“小演员来表演”的情境,提高游戏难度,鼓励幼儿手持轻器械,创造性地做各种动作顺利通过平衡木,进一步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激发幼儿敢于展示自己的愿望。
在进行大班跳跃教学时,针对跳跃的某个动作让幼儿模仿某种动物的动作。如侧跨跳动作,引导幼儿模仿蜜蜂在花丛中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的动作。又如蹦跳动作,引导幼儿想象草地上有许多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的在吃草,有的在玩耍……并让幼儿把小兔蹦跳时的动作模仿下来。诸如此类情境的创设能调动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在有趣的动作模仿中习得动作。
当然,体育活动中可运用的情境教学法远不止上述三种。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设计情境时要注重把握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并根据教学需要把握住情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