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娅瑄 李纯真
◆摘 要: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注重农民教育才能使贫困群众真正摆脱贫困的纠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联成的巨大网络平台,将互联网与教育行业进行融合,互联网富含的各种资源、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使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农民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农民教育;扶贫
互联网+农民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两者叠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联成的巨大网络平台,让互联网与农民教育传统行业进行相互融合,创造新形式的教育方式。互联网+农民教育的新形势教育方式,充分施展互联网在教育系统中方便快捷的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育领域之中,更好地优化、提升扶贫效果,提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普遍的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工具的教育发展新样貌。通过互联网+农民教育更以提高农民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习探索的活力。这对于我国脱贫攻坚战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农业体系,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培养并普及更多现代农业人才和新型科学的农民
一、互联网+农民教育优势
(一)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增加教育的灵活性
互联网+农民教育属于远程教育,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开始学习。截至2018年底,我国进行的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工作已基本完成,在2020年前我国4G网络覆盖率将提高到98%。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逐渐增加,学习者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学习时不受时间和地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时间限制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地点限制的问题。网络教育的灵活方便、增强了农民学习的主动性和调动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
互联网+农民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具有杰出的实时沟通讨论的功能。在网上利用微信,腾讯会议,钉钉等网络工具或“云上智农”移动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开展实时互动。通过老师在线授课与学生的线上学习,课后的回放功能进行回看复习,同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流、解答疑问等,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农民教育的现代教育方式更注重了农民的学习趣味性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远程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加了师生的交流机会并扩大了师生交流的范围。网络教学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将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二)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增加教育的多元性
对于农民教育来说,注重培养农民的学习兴趣是农民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互联网+农民教育以网络为媒介使学习方式灵活多变,网络中丰富的资源使教师能够进行挑选,再通过直播录播等方式进行演示,运用形象的动画,生动的图表,给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为兴趣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网络教育结合了更多的优秀教育资源,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这些教育资源可以随时更新和补充并及时共享,通过链接,二维码等方便快捷的方式将资源共享,互联网+农民教育使教育变得快捷
二、农民心理分析
(一)积极因素:对教育自发追求,有直接的教育动机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 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广大农民对子女的教育甚至自身的学习也变得越来越重视。广大农民想要通过教育的进步进入更高的学府而改变自身前程和家族环境的心态并没有改变。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广大农民也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从自身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最新的农业知识并運用到日常工作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丰富多彩的画面,随时随地的讲解,各种各样的农业知识,农业小技巧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教育扶贫工作,推动信息技术和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融合,让广大农民获得高质量的专业资源,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二)消极因素:“小农意识”的心理贫困
仍有少部分存在“小农意识”即为只要满足个人温饱的简单条件,只需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进行劳作,没有约束、也不需要合作、甚至不需要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小农意识使少数人缺乏改变现状的主动性,造成心理贫困。 如果一味的固步自封则让教育脱贫难以实施,然而归根结底也是由教育贫困造成的。
针对上述的积极和消极心理因素,互联网+农民教育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农民教育实施
(一)利用社区资源,形成互帮互助小组
互联网+农民教育将拉近人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社区定期组织教育分享交流会,创建QQ群,微信群等学习技巧交流群使广大农民在辛苦劳作,学习课程之后及时总结经验,互相分享。将积极响应号召的群众和普通群众进行组队,将党员和普通群众进行组队,互相带动学习,必要时进行手把手教学,共同进步。
(二)培养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农民教育通过职业农民培训、网络远程教育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着力培养和提升农民的互联网思维和意识, 让农民学会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进行售卖货物,扩大市场范围,也让更多人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产品, 为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生产、科学的组织管理和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从而实现农业上的三跨,即跨产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多重角度融合,催生新型业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淑婷,李才华.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与思考——以濮阳市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20(03).
[2]江立颖. 基于Web的通用远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1.
[3]代俊兰.农民的教育心态透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4):84-87.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125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