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迈入“互联网+”时代,各类院校的课程教学方式都随之改变,力求以科技发展带动下的理念、手段等的革新来促进学校教育。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也在适应“互联网+”教学模式,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本文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以被动向主动转化,增加互动;操作练习多样化,驱动创新;针对性教授学生,激发内能;发展性教研教材,彰显特色几点对策为教学的优化提供助力。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计算机基础
新时代的教育有了新的教育科技手段参与,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助力学生发展,与此同时,以往的教育模式也就面临着人们反思后的优化或淘汰。"互联网+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由旧有模式过渡到“互联网+”模式需要一个过程,期间定然难免有许多问题出现,无论是学生层面的,还是教学层面的,都值得人们仔细研究并提出有建设性的优化思路。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不统一,兴趣不足
高职院校招生范围很广,学生都来自不同地域、家庭,其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所接触的事物都有很大差异。这就造成了同为一个班级的学生,其计算机基础差距巨大。有的学生接触计算机较早、较多,对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理解轻松,所以不够认真和重视;有的学生接触计算机较晚、较少,对课程内容理解不畅,反而打消了积极性。这两种类型的学生都对该课程兴趣不足。
(二)理论教学偏被动,反馈不足
计算机课的基础部分理论内容不少,教师对“互联网+”模式研究还不够充分,所以理论讲解偏于说教式,而学生们则兴味索然,能够真正听进去的内容很少。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被动的,被教案安排所驱使,难以高质量发挥执教能力,也难以收获有效的学生反馈;而同时学生们也很被动,没有太多机会展现个体的想法、反馈疑惑,被动式接受来自教师的理论讲解,越听越困乏,效果差。
(三)实践训练偏传统,创新不足
与理论学习相配合的实践训练环节中,很多高职计算机课都按部就班地采取由教师演示一遍,然后学生照做的方式教学。教师演示自然是必要的,然而计算机操作中,如处理图片、制作小动画等,其分步很多很细致,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将很难跟得上教师的操作思路,从而在自己练习的环节障碍重重,满头疑问。这和传统的训练演示不够科学有关,而且其中也缺乏创新元素,学生兴趣提不起來,且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能力也就提不上去。
(四)教学未与时俱进,特色不足
高职院校为各个行业输送有针对性的人才,其教育中就应该各个专业各有特色,如针对就业方向是室内办公的,就侧重学习新型办公软件;针对就业方向是销售等方向的,就侧重学习幻灯片高级制作等。但是很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在内容针对专业的侧重划分上做得不好,往往是没有太大区别的教学。不仅如此,很多院校的该课程教材也革新缓慢,内容设定不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使得学生学了很多,能用到的却很少,在未来的就业从业中还要重新学习新知识。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策
(一)被动向主动转化,增加互动
“互联网+”时代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手段[3],计算机教师可不必拘泥于旧式课堂,而应探索更多的化被动教学为主动的可能,让自身与学生互动起来,也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回归。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以微课教学来拓宽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知识的接收领域,让教师制作微课、学生自学、课堂反馈等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采用线下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强化师生微信群管理,在群组载体中进行小组讨论、在线答疑等活动,让教与学无处不在。
(二)操作练习多样化,驱动创新
操作环节的教学,计算机教师要敢于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思路,让演示的效果立足于学生的接受度,进而帮助他们夯实好每一步细节操作,驱动其内在的创新精神,产生更多对课程的兴趣。有了互联网技术手段加持,高职院校可以重视自身的网站建设、教学平台建设,从而为实践教学的指导视频等宝贵素材提供载体,供学生利用。另外,高职院校也可以举办计算机操作云赛,设定优质的主题,鼓励学生创新和综合性应用实践操作的技能,并以网络为载体呈现优秀作品。
(三)针对性教授学生,激发内能
兴趣是激发学生内能的钥匙。但兴趣的产生需要学生收到来自学习时的激励性信号。鉴于学生计算机基础程度不同,教师应该制定有针对性地教授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收到正向的激励,进而产生内能。教师可以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学习建议,向基础好的推荐线上资源,再接再厉,同时让基础差的专门去用功所欠缺的部分,且与教师形成线上线下的反馈机制,及时跟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互补式建组学习,形成互相带动学习的风气。
(四)发展性教研教材,彰显特色
如今,网络为教学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改革的“意见”。为了让相关教学与时俱进,高职院校需发展性的教研教材,让不同专业教学突出不同的特色,从而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是彰显优势。院校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学生问卷渠道等了解当下的计算机应用需求、技术发展,从而为教研教材提供依据;院校也要勇于应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来丰富学生实践,让教学始终保有新意,如教师在动画制作相关操作中引入虚拟技术辅助三维设计等。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该把“互联网+”时代优势充分发挥到教学上,让基础的计算机教学生发魅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学好习,进而真正成为学生兴趣萌发、思维发展、技能增长的载体,让高职教育真正走在时代前列,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剑宁,陆云帆.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类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246-247.
[2]钟彩.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互联网+"双创教育的实施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9(09):145-145.
[3]刘斌."互联网+分组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商情,2020(023):238.
作者简介
曾艳(1974.06—),女,汉族,湖北随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