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俊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沈阳 110015)
为防止病死畜禽流向市场,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辽宁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2010年前后辽宁省开展免疫无口蹄疫疫区创建,通过指定村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预留地、建设无害化处理坑、与屠宰企业签订无害化处理协议等形式进行病死畜禽无害处理,并在大连市建成全省第一家病死畜禽机械化无害化处理中心。2013年“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发生后,辽宁省开始全域谋划部署,在全省采用“玻璃钢化尸窖”方式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完成阶段性过渡。2015年修订发布《辽宁省动物防疫条例》,增设“死亡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一章,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走入法制化阶段。其后全国专业化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设施设备研发应用迅速发展,辽宁省顺势启动全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及其收集系统项目建设[1]。笔者对辽宁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和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相关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辽宁省乃至全国更好地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辽宁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和收集系统建设情况,由笔者在工作中收集和统计,包括全省无害化处理中心和收集系统数量、地理分布和覆盖范围等数据。2017—2020年养殖环节生猪无害化处理数据,由各地逐级统计后汇总。该数据是财政补贴经费分配的依据。2017—2020年生猪出栏检疫数据,来自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管信息追溯平台。
收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采用Excel软件;无害化处理中心地理分布图绘制,由江苏兰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兰图绘地图标绘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4〕47号)精神,2015年辽宁省配套出台了实施意见,对建设达到实施意见规定标准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和收集系统项目分别予以130万元和50万元资金补助。截至2021年3月,辽宁省共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24家,全部采用化制法或高温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共配备病死畜禽收集车辆156台,收集范围覆盖全省52.00%(52/100)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78.95%(15/19)的生猪调出大县。详见表1、图1。
图1 辽宁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地理分布
表1 辽宁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和收集系统建设情况
2017—2020年辽宁省养殖环节死亡生猪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5.19%、7.81%、7.43%和11.99%,平均无害化处理率为7.93%。2017、2018和2019年养殖环节死亡生猪无害化处理率离均差为负值,其中2017年负偏离最大;2020年无害化处理率离均差为正值,正偏离最大。2020年全省各地市(除大连)生猪出栏检疫(用于屠宰)10 373 605头,死亡无害化处理1 413 024头,各地生猪死亡无害化处理率存在较大差异,阜新市最低为1.84%,铁岭市最高为17.96%。详见表2~3。
表2 辽宁省(不含大连)2017—2020 年养殖环节生猪无害化处理情况
至2021年3月,辽宁全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和收集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总的来看,近些年辽宁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省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中心及其收集系统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和覆盖面,形成了以集中处理为主、其他处理方式为补充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格局,基本能够满足全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需求,病死畜禽随意丢弃和违法加工销售情形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相对集中在辽西北和辽西南地区,锦州、葫芦岛和朝阳3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数量相对较多,而辽东山区的抚顺、本溪和丹东3市目前尚未建成专业化无害化处理中心。无害化处理中心收集系统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覆盖率尚不足80%,还有4个生猪调出大县无收集系统覆盖,收集运输车辆配备也不均衡。
表3 辽宁省各市(不含大连)2020 年养殖环节生猪无害化处理情况
采用“死亡无害化处理率=无害化处理数/(无害化处理数+出栏检疫数)×100%”公式进行计算,且出栏检疫数限定为“用于屠宰”,这样就规避了生猪在养殖环节因多次调运检疫而造成的数据重复计算。2020年辽宁省养殖环节生猪无害化处理率正偏离平均值最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2018年底至2019年全国各地相继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生猪养殖产业处于动荡调整期,造成死亡数据出现较大波动。二是随着政府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逐渐重视,辽宁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在2020年前后集中建成并投入运行,造成部分地区死亡生猪收集处理数量呈现增长态势。三是辽宁省近年大力推进养殖业保险,实施养殖保险与集中无害化处理挂钩,将死亡生猪集中无害化处理作为理赔前置条件,因而大大提高了生猪死亡无害化处理率。例如:2020年沈阳市对康平等县区实施全域生猪政府财政补贴统一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且上调了生猪赔付金额,使无害化处理率得到快速提升;鞍山、锦州、铁岭和朝阳4市受养殖业保险和集中无害化处理双重因素影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保持较高水平,但铁岭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高达17.96%,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数据核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无害化处理工作扎实开展。抚顺、本溪2市养殖总量较低,加之未建设集中无害化处理中心,死亡生猪无害化处理率较低。营口、阜新2市养殖量低,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后未正式运行,死亡生猪集中无害化处理率也较低。
抚顺、本溪和丹东3市年均生猪养殖总量超过100万头,2017—2020年年均死亡生猪超过9万头,丹东市2020年养殖环节生猪死亡率甚至达到13.88%,加之该地区牛、羊、鸡等其他畜禽死亡数量,无害化处理需求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辽东3市均未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且其屠宰加工企业规模和规范化程度也不高,无法依托屠宰加工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所以主要采用掩埋法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掩埋法因污染环境等原因未被列入《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目前已不提倡使用[2]。建议该地区由政府部门牵头,结合实际探索跨区域建设规模相对适中、成本相对较低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收集站点,合理配备收集运输车辆,实施政府补贴,确保死亡畜禽能够得到规范化处理。
辽西地区畜禽养殖总量相对较大,初期以县区为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的情况较多,全省24家无害化处理中心有15家收集区域仅覆盖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县区,占比高达62.5%,无害化处理企业“吃不饱”情况比较普遍,尤其是在无害化处理补助资金不能按照每头80元标准足额到位的情况下,企业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铁岭和辽阳市均采用一家企业全域经营模式,收集车辆调配更加灵活,无害化处理更成规模,运行和管理成本更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运营模式。建议政府和监管部门根据区域畜禽养殖总量、无害化处理中心布局以及无害化处理能力等多因素,强化调研论证和评估设计,进一步强化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统筹优化收集区域划分,合理配置收集运输车辆,科学规划收集运输路径,逐步扩大并最终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无疑是近些年我国在畜牧业发展上摸索出的最具有推广价值的宝贵经验,推动了我国兽医事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3]。有学者描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为“养殖场(户)得实惠、保险公司得市场、无害化处理方得效益、地方政府得政绩”的四方受益联动机制[4]。辽宁省自2014年开展养殖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参保规模逐年增加,到2020年保费已经突破8亿元,在运行过程中逐一破解各种障碍,优化多方联动体制机制,严格将投保畜禽死亡后无害化处理作为赔付前置条件,随意抛弃和违法处置病死动物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5]。但是养殖业保险仍然面临赔付率较高、地方政府保费补贴不到位、畜禽品种保险覆盖面不全、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在下一步工作开展中予以解决。
从法制化角度来看,辽宁省于2015年将病死畜禽及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纳入地方性法规范畴予以规范,为全国贡献了宝贵的辽宁经验。2021年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第六章“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共列4条9款对无害化处理相关内容予以明确,至此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有了法律依据,但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配套法规规章,诸多内容尚待进一步细化明确。从标准化角度来看,《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 16548)》从1996年发布到2006年修订再到2017年废止,在超过20年的时间里一直作为行业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面的技术标准。2017年农业部出台《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接续作为目前全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标准,但该规范尚未转化为国家标准。关于病死畜禽收集、运输、检测、处置以及无害化处理效果评价等方面也未出台标准[6],因此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法治体系和标准化体系都亟待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