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021-07-28 02:50侯如靖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师资方向课程体系

侯如靖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

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发展和普及的同时,不断产生的海量数据资源也得以记录和挖掘。“大数据”意味着以数据为新生产要素时代的到来,通过对数据的追根溯源,可以发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规律,因此社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0年发布的《新职业——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中显示,中国大数据行业人才需求规模达到210万,2025年前仍将保持30%~40%的增速,需求总量在2 000万人左右。为适应这一趋势,国内外高校纷纷开始设立相关专业[1-2]。2016年,教育部批准设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旨在培养社会亟需的具备大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涉及大数据的发现、处理和运算等核心理论和技术,因而通常只有在与计算机、数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等科目相关的院系才会设置[3-4]。为进一步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部分高校开始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进行创新,在经济管理专业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的特点,设置会计学(会计大数据方向)、市场营销(大数据营销方向)、金融工程(金融大数据方向)等本科专业。然而,这些人才培养创新的方法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目标,因为简单的组合不一定能实现“1+1>2”的效果。为此,本文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1 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定位不清晰

专业定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又要体现出差异与特色[5]。为了培养与时俱进的大数据人才,高校紧密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基于其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将大数据与经济管理专业相融合,在不同的经济管理专业中设置了大数据方向。然而,通过分析发现,部分高校在专业定位中提到了大数据分析相关技术技能的培养,但并没有涉及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造成专业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空泛的局面:虽然考虑到大数据的重要性与能力培养,但是却没有明确大数据的具体应用场景,没有找到大数据与经济管理专业相融合的点[6]。那么培养出的学生在就业时可能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似乎掌握一些大数据分析技能,但又不知如何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去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可能依然从事的是传统工作。

1.2 课程体系不匹配

大数据相关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典型示例如表1所示。通过比较和分析部分高校大数据相关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发现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关于大数据分析的相关课程太少。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开设的市场营销(大数据营销方向)的核心课程中只有大数据营销和商业数据分析两门课与大数据分析相关。第二,计算机类课程未与专业方向相融合。如西南财经大学开设的会计学(大数据方向)课程体系分为会计专业课程、数学统计课程、计算机类课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度低,缺少大数据与会计相结合的课程,即如何利用大数据来解决会计问题。可见,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创新性,未能体现人才培养的特色,很难满足社会对大数据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7]。其实,核心问题在于课程体系中很少涉及经济管理领域中大数据应用场景的特色课程。

表1 大数据相关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典型示例

1.3 师资队伍不专业

由于大数据与经济管理专业创新融合是新的方向,所以高校普遍缺乏师资队伍的积累与储备。从高校实践看,基本都是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以满足师资需求[8-9]。其中,授课教师主要是从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遴选出来的,这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即这些教师能够讲好数据结构与算法、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课程,但他们对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足,很难在授课中结合经济管理领域中大数据问题。那么,学生可能分别学了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类知识,由于教师很少能在授课过程中将二者融合教学,因此学生可能很难具备利用大数据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

1.4 教材建设不充分

对于计算机类等传统的课程来说,教材建设很充分并且可选余地很大。不过,如果想要找到计算机与经济管理专业相融合的教材却少之又少。从专业定位与能力培养上来看,学生必须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工具相结合解决经济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这必然要有相关的教材,借助该教材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但由于大数据与经济管理相融合的专业创新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教材建设不充分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索中进行教材建设。实际上,部分高校正是由于没有相关教材,才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10]。以会计学(大数据方向)为例,通常需要会计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税务风险管理、智能财务与设计等方面的教材。为此,大数据与经济管理专业相融合的教材建设十分急迫。

2 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创新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人才培养认知不足

大数据是热点,并且人才缺口很大,因此部分高校为满足社会需求,在经济管理专业基础上开设了大数据方向[11]。然而,对人才培养认知至少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没有认清人才需求状况。虽然大数据人才需求总量在逐年攀升,但是不同类型人才需求差异却很大。目前,人才市场上主要是以大数据技能型人才为主,而极为缺乏掌握大数据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12]。第二,没有确定人才培养重点。对于各种经济管理专业的大数据方向,人才培养的重心不应放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上,而应以基于大数据进行经济管理决策为核心任务,强化大数据思维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的培养。第三,没有明晰人才培养出口。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人才市场调研,所以在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上十分模糊,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过于宽泛,最终导致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面临难题。

2.2 融合创新意识不强

传统经济管理专业设立大数据方向要注重融合创新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这是因为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依然只是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手段。不能将传统的经济管理知识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割裂开,而要将二者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然而,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部分高校没有将融合创新落到实处,即经济管理课程与大数据课程是相互分离的,两类课程相融合的创新特色课程很少。另外,在师资配备上,大数据课程师资通常都是来自于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或理工学院,这些教师最大的短板在于对经济管理知识与实践的积累不够,为此很难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展示运用大数据分析来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因而,为实现人才培养方案顺利落地,应提高融合创新意识,加大融合课程开发与融合师资培养。

2.3 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虽然高校都进行了资源整合,但在力度上依然未能满足要求。第一,对课程进行了整合,但只限于高校已有资源。如具有什么样的大数据师资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为此,不同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差异极大,这主要是因为各高校资源存在差异。第二,对师资进行了整合,但仅停留于授课层面。由于课程设置中涉及不少理工类课程,所以从校内其他学院聘请了授课教师。不过,这些师资基本都是兼职授课,而没有全职调入经济管理学院,这必然会影响教师投入与教学效果。总体上看,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重视对校外资源的整合,即将相关企业或校友纳入资源整合的范畴。通常来说,企业实践都会先于理论发展,因此更应加大对校外资源的整合,从而更好地推进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等。

3 对策建议

3.1 基于调查研究,明确专业定位

在对专业进行定位时,很多高校能够做到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但却未具体阐明如何满足人才市场需求,这是因为一些高校在设立大数据方向时,并没有对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充分的调研。为此,建议对大数据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大数据如何解决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梳理出具体的专业方向与大数据相结合的人才需求岗位,据此阐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未来可以胜任的岗位类型等[13]。以大数据营销方向为例,需要调查企业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产品开发、精准推广、关系管理、价格制定等,从中总结出相关人员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与技能,再结合高校的特色与优势来明确专业定位。虽然调查研究的工作量可能会很大,但是一旦调查研究执行到位,不仅专业定位会很清晰,培养方案设计也会很准确。

3.2 基于融合创新,创设特色课程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对于经济管理和大数据的基础课程,通常不需要考虑融合创新。不过,对于大数据应用实践类的课程,必须开展融合创新以体现出特色[14]。如会计学(会计大数据方向)至少要涉及会计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税务风险管理等课程。对于市场营销(大数据营销方向)的课程内容必须包括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广告精准投放等。为此,高校要避免将经济管理课程与大数据课程进行简单拼接,而要围绕企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融合创新。这样形成的特色课程才会更具有现实价值,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训练,才能初步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而利用大数据解决问题。目前,高校在课程的融合创新上不具有优势,因为高校暂不具备兼具经济管理知识与大数据技术的人才,为此需要联合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3.3 基于资源整合,培养专业师资

传统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并不具有大数据分析技能,为此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以补充专业师资。第一种做法是将校内大数据方面师资吸纳进经济管理学院,让他们专职从事经济管理大数据的理论与应用教研工作,不过这种做法的难度很大,涉及人员变动的意愿,以及职能机构间的交接。第二种做法是对现有经济管理师资进行大数据技能培训,使他们逐渐能承担起大数据方向的教研工作。但是,这部分师资需要有一定的理工科基础,还需要对大数据分析技术有兴趣。第三种做法是从企业聘请大数据实践导师,弥补大数据方向专业师资的空缺,这种做法很务实,能从企业一线汲取智慧,唯一的不足在于师资稳定性差。第四种做法是高校可以高薪从全球招聘相关专业背景的科研工作者或企业实践家。这种做法成本较高,还需要高校具有品牌优势,并非一般高校所能企及。

4 结语

近年来,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开始设立大数据方向,这种专业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高校实践来看,只有少部分高校有清晰的专业定位以及与之相契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实,多数高校对人才培养认知不足,融合创新意识不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专业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匹配、师资队伍不专业、教材建设不充分。因而,当在经济管理专业上设立大数据方向时,建议采取以下三项措施:基于调查研究,明确专业定位;基于融合创新,创设特色课程;基于资源整合,培养专业师资。最终,培养出能满足各行各业需求的经济管理大数据人才。

猜你喜欢
师资方向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