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增强扫描对右半结肠癌术前T分期应用价值的对比研究

2021-07-28 10:03:02李思怡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结肠癌结肠一致性

张 静 李思怡 罗 江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德阳 61800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 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第三位,但死亡率最高[1],并具有年轻化倾向。在我国CR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结肠癌的治疗方式多样,但仍以手术治疗为主[3], 而早期进行准确的术前T分期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0例右半结肠癌MRI与CT增强的影像学特点,对比研究了二者对右半结肠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术前评估提供更精准的影像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右半结肠癌的患者50例,所有的病例同时行MRI及CT增强扫描,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9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下腹痛不适39例,大便性状改变29例,扪及腹部包块24例,贫血及恶液质15例。

1.2 检查方法

1.2.1CT检查技术与方法 患者于检查前禁食12h,无肠梗阻患者于检查前一日口服清肠药。采用联影UCT510 16层CT扫描仪行全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碘佛醇(300mg/mL)。动脉期延迟30s,门静脉期延迟60s。

1.2.2 MRI检查技术与方法 成像设备为Siemens Sensation 1.5T MRI,采用体部线圈行全腹部常规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T2抑脂(T2WI SPAIR)、DWI及动态增强(e-THRIVE_dyn)扫描,取仰卧位。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北陆药业)。检查前准备同CT。

1.3 结肠癌T分期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 分期系统(2010年第7版)[2]MRI及CT分期标准如下:T1期:病变侵犯黏膜下层;T2期:病变侵犯肌层,但肌层连续性存在,肠壁外缘仍光整、周围脂肪间隙清晰;T3期:病变侵透肌层,肌层信号连续性中断,肠壁外缘毛糙,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可见条索、毛刺征象;T4期:病变与邻近器官间脂肪层消失,邻近器官受侵或病变浸润到腹壁。

1.4 影像学分析将所有图像数据输入到影像工作站,由两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进行图像分析,意见不统一时协商解决。观察指标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肿瘤的侵犯程度,邻近淋巴结情况,腹部其余脏器是否存在转移等,参考相应标准[4]将直径>8mm或成簇淋巴结>3个视为转移性淋巴结。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MRI及CT增强扫描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Kappa检验中K系数越大,一致性越高。K≥0.7表示一致较强,0.4≤K<0.7表示一致性一般,K<0.4表示一致性较弱)。

2 结 果

2.1 手术病理50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右半结肠癌。组织学分型:腺癌39例,粘液腺癌10例,印戒细胞癌1例。淋巴结转移17例,肝脏单发转移2例,卵巢转移1例。病理T分期:T1~T2期20例,T3期18例,T4期12例。

2.2 右半结肠癌的CT及MRI表现(1)肠壁增厚:共38例,其中局限性增厚7例,弥漫型31例,厚度约1.0~2.9cm,平均厚度约1.7cm。CT表现为等密度11例,均为均匀轻中度强化,等低混合密度27例,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以等T1长T2信号为主,其中6例T2WI信号不均匀,均表现为弥散受限,不均匀强化30例,均匀强化8例(图1)。(2)软组织肿块:病变形成结节样或菜花状肿块12例,边界较清。CT均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7例;MRI以等T1长T2信号为主,其中4例T2信号不均匀,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5例(图2)。(3)肠腔周围筋膜及脂肪间隙情况:CT检查18例浆膜面光整,21例浆膜面不光整伴周围条索影,11例周围脂肪间隙消失,侵犯邻近器官;MRI检查19例浆膜面光整,20例浆膜面不光整伴周围条索影,11例周围脂肪间隙消失,侵犯邻近器官。(4)淋巴结转移:CT阳性者8例,6例均位于结肠旁,2例结肠旁及肠系膜上均有;MRI阳性者12例,10例均位于结肠旁,2例结肠旁及肠系膜上均有。(5)远处转移:肝脏转移2例,卵巢转移1例,CT和MRI均为阳性(图3)。

图1 男,81岁,升结肠腺癌T3期。图1A:CT静脉期横断位示升结肠壁轻度强化(直箭);图1B:MRI横断位T1WI增强扫描示升结肠壁不均匀强化(直箭)。图2 男,74岁,回盲部中分化腺癌T3期。图2A:CT平扫横断位示回盲部软组织肿块影(直箭),肠腔狭窄;图2B:CT静脉期横断位示回盲部肿块轻度强化(直箭),周围可见条索影及多个淋巴结(弯箭);图2C:CT静脉期冠状位示回盲部肿块成菜花样突入肠腔(直箭);图2D:MRI横断位T2WI平扫示回盲部混杂信号肿块,肠腔狭窄(直箭);图2E:MRI 横断位T1WI增强扫描示回盲部肿块不均匀强化(直箭)。图3 男,64岁,结肠肝区癌伴肝转移。图3A:MRI横断位T2WI平扫示结肠肝区肿块(直箭),肝脏左内叶见T2WI稍高信号肿块影(弯箭);图3B:MRI横断位DWI示肝左内叶肿块呈环状高信号(弯箭),结肠肝区肿块不均匀弥散受限(直箭);图3C:MRI横断位T1WI增强扫描示肝左内叶肿块边缘强化(弯箭),呈“牛眼征”,结肠肝区肿块不均匀强化(直箭)。

2.3 术前MRI及CT增强扫描对右半结肠癌T分期的评价MRI及CT增强扫描T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详见表1~2。术前CT增强扫描T分期准确度为78%(39/50),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强。术前MRI增强扫描T分期准确度为84%(42/50),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强。

表1 CT 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比较(例)

表2 MRI 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比较(例)

3 讨 论

3.1 MRI与CT对右半结肠癌T分期的评估本研究结果表明,CT对右半结肠癌T1~T2期、T3期、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0%、78%、90%,与病理有较强的一致性,与董福仁等[5]的研究类似。CT软组织分辨不如MRI,不能区分黏膜下层和肌层,故不能区分T1期和T2期。CT对肠壁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或脂肪层内条索影的辨认准确性较高,因此T4期的准确率较其它期略高[5]。

MRI的软组织分辨率很高,T2WI有利于显示肠壁各层解剖结构及肿瘤侵犯深度,可区分T1与T2期,但本研究早期病例较少,故未将其分开研究。有研究表明MRI对T1~T2期的敏感度明显高于CT,T3、T4期的敏感度,与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本研究结果表明,MRI对右半结肠癌T1~T2期、T3期、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0%、84%、94%,较CT略高,与钟玉敏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

总之,术前MRI及CT增强扫描均能对右半结肠癌进行准确的T分期, 准确度分别为84%(42/50)、78%(39/50),与病理结果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3.2 MRI与CT对结肠癌N/M分期的评估及其优缺点MRI对淋巴结转移准确度为73.58%,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具有中等相关性[8],对于<1cm的肝脏转移瘤敏感度为80%~88%,特异度为93%~97%[9]。本研究结果也表明,MRI能准确判断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MRI无电离辐射,且MRI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结直肠癌治疗前分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10]。但MRI扫描时间较长,对呼吸及肠道蠕动较敏感会使图像质量有所降低,且MRI检查有很多禁忌症,如幽闭恐怖症、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CT扫描速度快,可以明显减少呼吸及肠道蠕动影,且CT技术在分辨率、图像重建、扫描时间等方面有优势,但CT有辐射。CT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较肝脏转移瘤敏感度低[11-12],究其原因, CT对淋巴结转移的判定标准是依据淋巴结大小, 易出现误漏诊[13]。相对MRI而言,CT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一定局限性。

综上所述,MRI及CT增强扫描均能够准确地对右半结肠癌T分期进行评估,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MRI检查无辐射,但有很多禁忌症;CT检查扫描时间快,但有辐射,二者各有优缺点,术前检查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决定。

猜你喜欢
结肠癌结肠一致性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28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