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道远
摘 要:小学語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及应用能力。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方式,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另外,可让学生阅读诸多高质量文章积累知识,掌握语言应用技巧,继而提高写作水平。就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应用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老师需增强学生课内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养成摘抄优美句子的习惯,进而强化语言知识的内化吸收,丰富写作素材。
一、确立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会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心,且自制能力差,渴望被赞扬。因此,语文老师在施教期间,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及课本内容,确立行之高效、科学的教学目标。
比如,我们在教学《山行》一课时,教学目标明确规定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有的老师还要求学生默写课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让学生边读边写,帮助学生较好地记忆该文及重要的知识。另外,老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踊跃表现,老师可提问:“哪个小朋友可以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山行》这首诗呢?可以给大家展示下。”如此学生的积极性便会得到有效调动,自然而然会对此节读写课感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融入课堂中。
总之,学生在阅读某一类书时,就需对那一类内容的写作技巧有初步的掌握。所以,教师要对教学模式加以革新及改进,有效激起学生的读写兴趣,让学生踊跃自主地投身于语文读写课堂中。唯有如此,才能实施行之有效的读写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二、以阅读为主实施仿写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高质量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但有优美的语句,还有巧妙的构思,这些均会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读写素材,倘若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细致了解,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同时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身写作中,便会显著提升自身的读写水平。
比如,在教学《父爱之舟》一课时,首先,老师应将读与写进行有机融合,并找出适宜的训练契机,从《父爱之舟》课本中选取有利的读写融合点,指导学生借鉴及模仿,让他们从读中悟写,全面发挥以读促写的效用。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让学生按照原文来实施仿写训练,描述下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其他家人。学生在练习写作时,老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对比原文和自己所写的文章,老师和你们的爸爸、妈妈或是其他家人有什么共同点呢?”利用这样的提醒,让学生从中分辨爸爸、妈妈与老师的共同点来进行写作。这样,学生的文章质量不但会有较大的提升,其写作能力也会获得显著提升。
总之,老师需指导学生细读每篇文章,并记录及背诵其中优美的句子及词语,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掌握后,老师便可要求学生以此为例实施写作训练。如此一来,学生不但能深入掌握课文内容,强化记忆效果,还能锻炼应用此类优美句子及词语的能力,同时还会为学生写出精美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阅读文章来展开续写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文章通常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对于此类课文,在教学中,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学中善于设悬念,同时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做好笔记,吸引他们的注意,而后再要求学生进行续写练习。如此一来,读写结合教学便会很好地融入课堂。
比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一诗时,老师可设问:“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想一想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李白的诗呢?”学生便会纷纷答道:“《静夜思》。”而后,老师可接着问学生:“我们知道了他是一位怎样的人,那么大家有什么话想对李白讲吗?大家可以把想对李白说的话写下来。”此时,学生便会展开大胆的联想,且听从老师安排加以续写,讲出想说的话。如此一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不会无从下笔,既能够有效克服对写作的恐惧心理,还可以较好地呈现出读写训练效果。
利用阅读文章展开续写的这种读写融合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全面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让学生在续写过程中提高自身创作水平及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老师需带领学生感悟教材内容,加强其写作和阅读水平的全面融合。利用以读促写,拓展阅读方式,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以此丰富自身情感,切实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常东生.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1(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