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
摘 要:转变教学方式对于引领教学方式变革、促进教师成长和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提出转变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定教;课堂外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探究学习;信息技术是学习的工具,深度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学习方式
一、转变学习方式的教育意义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其他的变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势必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师生互动关系的改变等等。转变教学方式对于引领教学方式变革、促进教师成长和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转变学习方式即从原来的接受式被动学习到探究式主动学习,新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得到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构建起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教学方式也要变革,因此,转变学习方式观念对于教师而言就需要转变教学方式。
其次,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断积累学科知识,在这一目标驱使下,灌输式教学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情感。新课程理念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本身,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在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方法使用。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的目标是学生的成长,以促进学生的有益成长为教学宗旨。那么,教学目标就转移到了学生以及学习过程上来,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最后,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发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重新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双向互动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了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主学习,二者的互动均指向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学生个性化的深度学习。
二、学习方式转变与深度学习的关系辨析
深度学习是一个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体经验和社会意义共同建构的过程。深度学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让学习主体更加主动,进而提升学习的层次,引领学习主体不断地探究新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习得新能力。一方面,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只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才能达成;深度学习的联系性要求学生将新知识、新理论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知识的系统化学习;深度学习的探究性要求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究知识,注重学习的过程。因此,深度学习势必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达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这与深度学习的内涵要求是一致的。在新的学习方式的引领下,教师通过引导、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思考和感悟。这样,学生才能深度思考、深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加深探究深度,拓展探究的广度,提高批判性、抽象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方略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定教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的学习方式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在教学中,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基础等情况进行教学。“以学定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应围绕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而灵活变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学目标,进而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线与角”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有关于直线、角度的基本认知,因此笔者在讲课之前先要求学生提前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并完成“练一练”部分的习题。课堂上,笔者预留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对于直线和角的认识,以及讨论练习题。通过讨论,笔者知道了学生对这节课的预习情况,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也能够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学习问题的基础上,笔者调整了教学内容,对于教材中比较浅显的、学生一看就能明白的概念一点而过,就学生的疑问重点讲解了“平行线”与“相交线”之间的区别以及线段和角的测量方法,解决学生的疑惑。然后,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说一说存在的困惑,进一步就学生的疑惑展开讨论,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探究问题。最后,笔者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有不足的学生跟上学习的节奏。这样,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学定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外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探究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够针对问题情景,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拓展教材内容,将课本上的知识与课外的学习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发现当中的数学原理。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与加减法”这一节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笔者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的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先体会到小数的存在及其实际运用场合。首先,笔者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小物品,并模拟超市商品在每个小物品上贴了价格标签,有“1.4元”“1.5元”“0.8元”等价位。然后,将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评委的角色,顾客组每人发了一张10元的模擬钞票,同时给售货员组的学生准备了足够的零钱用于找零,评委组的学生负责观察购物过程有无差错。笔者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小数的意义。这样,学生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也可以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三)信息技术是学习的工具,深度指导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更有利于教师全方位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便于对学生实施深度指导。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数学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通过融合文字、动画、图片、音视频等内容,将数学知识直观化、趣味化,促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并进行不同角度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章节时,由于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如果仅凭教师的口头解释和教材上的图片,很难让学生想象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所形成的形状。而借助动画的方式就可以直观展示各种物体从不同侧面观察所呈现的形状。教师也可以通过手机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从不同角度拍摄出来的照片放到屏幕上供学生观察,再通过电脑操作,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状态,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便于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观察物体,对观察物体有更全面的认识。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连带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变革。教师要践行新课程理念,以转变教学方式为目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进而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丽波.教师素养:影响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4).
[3]夏淑玉.从杜威“经验”理论看深度学习的发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