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提升路径探索

2021-07-27 11:05刘亭
商业文化 2021年15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出版单位出版物

刘亭

对图书编辑出版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的价值体现

给予读者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

通常,对于一些优质图书而言,它们在编辑与出版过程中会受到非常严格的监控,而在流入阅读市场之后又能够给予消费者优质的阅读体验,充分地发挥出实体书籍所具有的舒适、健康等优势,让读者身处于一个纸质阅读营造的独特阅读氛围之中进行阅读活動,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纸质阅读。

对于整个图书编辑出版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在便携性与全面性上,线上图书均具有传统纸质书籍无法比拟的优势[1],但这并不意味着纸质图书就毫无优势可言。其实以整个图书编辑出版行业为视角,传统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不断优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增加图书销售量以及阅读量,这不仅对于图书口碑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还可以促进图书编辑出版行业的发展。

可以为全体社会成员营造一个优良的阅读氛围

优质的纸质图书可以给予读者很好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数字阅读无法彰显出来的独特阅读魅力[2]。在传播效应下,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参与到纸质阅读之中,以此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热爱书籍、热爱文学的积极氛围,为全社会公民渴望知识与积极上进的精神的培养提供强大动力。因此,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不断优化及提升能够让更多的读者投身于纸质阅读之中,从整体上对全民阅读产生推动作用,助推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

图书编辑出版现状及其存在的质量问题

“无错不成书”现象屡见不鲜

尽管近年来我国已经从行政规定方面进行了相关规范及要求的制定与实施,并打造了相应的图书质量控制体系,但在具体的图书编辑出版实践过程中,依旧有一系列问题与状况存在,不少图书的质量令人堪忧[3]。从图书编辑出版的各个相关环节上来看,各种各样的错误频繁出现,这已是一个发生率很高的现象。而在不少出版社中,图书的出版对服务外包方式予以采用已经成为常态,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呈现出“快餐化”的特点[4],这些都是导致图书质量降低的直接因素。

优秀的图书选题欠缺

从纵向发展视角对我国图书出版市场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每年图书出版物的新增数量都以几何倍数的形式在增长,但在这些猛增的图书出版物中,可以拿出手的优秀选题并不多,毋庸置疑,这是图书出版质量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体现[5]。从图书选题内容以及角度上来看,重复性问题屡见不见,选题的选择没有新意,内容上也经常是东拼西凑,有一些编辑只将“标题”看作重点,虽然图书的题目拟得特别的漂亮,但本质上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图书质量难以达标。

图书的印制与印刷存在漏洞

在当前的图书市场中,依旧有较多图书存在字迹清晰度欠佳、排版错误甚至是错印与漏印的情况,就算是一些类似于错别字与模糊字等低级错误,也并未得到切实有效的杜绝。字迹的不清晰、错印、漏印等不只会将图书编辑出版质量降低,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出版单位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形成一个很差的口碑,长此以往,读者的购买意愿以及阅读兴趣都会越来越低,对于出版社的健康及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图书出版编辑中各类质量问题的诱因

业务扩张与管理之间不平衡

目前,我国各种类型的出版单位数量非常多,只有所有出版单位均具备专业化人才,才能保证每一家出版单位均能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存活。图书编辑出版本来有一套行业特用的非常严格的流程规范,像是“三审三校一通读”等制度都是这一流程规范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现如今实际的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由于出版单位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书稿内容的审核便很难按照相应的制度来实施,由此一来,图书参错率的降低便无法得到应有的保证。特别是在对专业图书进行的审读上,更加需要编辑具备相应的学术背景,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出版社内资深学术型编辑数量都很少,致使出版社在审读专业图书之时难以做到严格与准确把握,自然而然地,图书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出版流程管理力度薄弱

目前,我国有比较多的出版单位不再按照以往的三审、三校及审读等流程开展相应的工作,而是对“编校合一”的方式加以采用,虽然实现了对时间的大幅度节约,但带来的恶果则是图书质量的陡降。图书是一类具有自身特殊性的商品,优质的图书所拥有的知识含量非常丰富,是对各种知识及其精华的浓缩与呈现。但是不少图书编辑无法做到对图书出版物重要性的充分重视,他们做不到从真正意义上对图书出版物“质量生命线”的把握,这显然不利于整个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提升。

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提升路径

将优质的图书质量管理理念树立起来,并以此为指导寻求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优化

全体编辑与审校人员均须做到对以下观念的认可与支持:只有不断地提升与优化图书编辑出版质量,图书出版物才会具有鲜活而又持久的生命力,整个图书出版行业才可以得到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所有出版单位均需严格做到以下两点:其一,不发生政治层面的错误,以一个十分严谨与严格的态度把好出版物的政治关,绝不能出现任何政治方向上的错误;其二,对细节质量加以掌握,最大限度地降低差错率,举例而言,针对错字、漏字以及语法等错误,首先需要作者将自我审查工作做好,之后交由图书编辑作进一步的审查,在编辑完成审查任务之后,最好再让有更高资质的编辑进行复查,由领导执行最终审核任务,在多次重复性审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证内容上的准确率,从整体层面将图书质量及水平提升;其三,图书编辑人员将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树立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充分地认识到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不仅仅是自己谋生的一个饭碗,最重要的,它还是对国家以及社会文化水平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尺,每一位图书编辑人员都要从深层次上认知自己的工作价值,以一个端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之中。

将图书印刷质量监管工作严格做好

图书的印刷质量监管工作必须严格做好,在纸张的选材上,需要结合书籍的类型以及作者的实际意愿來完成,给予读者以优质的阅读体验;在印刷设备上,需要对可靠的印刷技术及设备加以运用,与口碑好以及印刷稳定性高的印刷厂建立合作关系,为出版物的印刷质量提供可靠保证,针对相关的印刷细节,应通过纸质文书合同的方式将它们一一列出,双方之间签字画押,在法律条文硬性手段的支持下发挥出对印刷质量的约束作用。

建立与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强化市场层面的监督与管理

从立法层面加强管理,相关部门需要与出版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以图书出版监管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横跨多部门以及多层次的制度体系,并保证其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灵活性,以此全方位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此外,还要对市场监督与管理工作加以强化,各出版单位将自身内部管理工作做好,严格控制图书编辑以及出版流程,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有效处理出现的各类质量问题,禁止质量差的图书流入市场内部,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将相应的职能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加强对图书市场的监管,严格制定与实施图书准入制度,约束出版行为,以此实现对良好图书出版环境的营造。

结 语

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十分重要,图书质量不仅能够决定读者的阅读体验,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纸质图书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出版单位是图书编辑与出版的主要责任方,必须对自身的行为加以规范,持续地提升图书编辑出版的质量,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加优质的出版物,以此为基础从整体层面上提升社会的精神文化水平。

(中国人口出版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彭楠.如何解决图书编辑出版中的质量问题[J].[J].科技传播,2018,10(05):166-167.

[2]李杨.探析如何提升图书编辑出版的质量传媒论坛[J].2021,4(10):94-95.

[3]全卫.如何解决图书编辑出版中的质量问题[J].中国传媒科技,2018(7):96-97.

[4]李雪,邱文静.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出版的理性思考[J].编辑学报,2013,18(S1):104-109.

[5]徐萍.如何解决图书编辑出版中的质量问题[J].新媒体研究,2017,3(3):146-148.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出版单位出版物
浅析编辑创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策划研究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出版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宋代登科总录》编辑出版杂谈
五四时期西诗汉译编辑出版之语体特征研究
首届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公布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
出版单位组织结构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