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倩雯
园长带游客游园。图/红山森林动物园
出逃的豹子、漫游的大象、伤人的老虎……接二连三的新闻让大众开始高度关注野生动物,也让中国形形色色的动物园揭开神秘面纱。其中,位于南京的红山森林动物园因疫情期间的一系列报道而“出圈”, 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动物园。
红山森林动物园的走红不是偶然。作为全国前列的城市动物园,门票40元多年未变。2011年,在园长沈志军的坚持下,取消了园内的动物表演。2014年,又取消了销售供游客投喂动物用的饲料。他们尝试各种“丰容”(enrichment,是指圈养环境中丰富野生动物生活的一种技术工作,以达到提升动物生活趣味、满足其心理需求、让动物展示出更多自然行为的目的),大大增加了动物的幸福感。
最近,一部系列纪录片《开园啦萌友》面世,五集短片分别从动物的生老病死和饲养救助入手,向我们徐徐展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人类的观念变化可以为野生动物带来什么。
人类饲养动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但“动物园”的历史并不漫长,原型是17世纪欧洲贵族的私人后花园。后来经过18、19世纪博物学兴起的带动,人类开始深入地研究动物,观赏性的动物饲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于是开始试图模仿动物生存的自然环境,让动物进入相对开阔的空间生活,现代意义上的动物园就这样出现了。可以说,在今天动物园已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好的动物园不仅承载着游乐园的功能,更是研究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机构。
动物园设计师张恩权的文章《动物园的发展历史》介绍:“自20世纪以来,随着达尔文进化论地位的确立,细胞的发现和遗传规律的发现,开放式的动物园被创造出来。1907年,德国的哈根贝克动物园建成开放,在此推动下,在1993年,世界动物园组织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保存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世界动物园保护策略。如今,在这一纲领性文件指导下,全世界的动物园成了进行科研和迁地保护、供公众欣赏并进行科普和宣传教育的场所。”
与此同时,张恩权还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今的动物园不仅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科学提供了研究的场所,但是,动物园隐含的危机和对动物的福利又有多少呢?
受傷鸟类救助
给大象修脚。图/红山森林动物园
2008年调到红山动物园任园长时,沈志军只有37岁,原本学习园林的他,最初抱着和大部分人差不多的态度,认为动物保护就是让物种能够存活。直到他看见长期圈养的动物一个个目光涣散、不敢和人对视的样子,才意识到自己应该为动物福利做点什么。
沈志军回忆,“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很大一部分的改变源于我家的孩子,因为我儿子从小喜欢动物,我刚调到动物园的时候他刚满10岁,我跟他炫耀说今后每个礼拜我都可以带你到动物园去玩,他突然跟我说,幼稚,我都这么大了,还去动物园干嘛?这话对我来说是一盆凉水,我开始思考动物园到底怎么了,对一个孩子都失去了吸引力。”
沈志军走访了国内外很多知名的动物园,通过观察和分析渐渐意识到动物园仅仅依靠猎奇和娱乐来吸引游客根本不够,通过自媒体,他们就能知道很多动物的信息,无需到动物园看圈养起来的动物。好的动物园需要具备教育、科研、科普和保护的功能。
一转眼,沈志军在红山动物园干了13年,他从一个对动物一无所知的园林人转变为“百兽之王”,日常在动物园里巡园时也能轻易看出动物的微小问题。疫情期间,因为闭园,动物园遭受了巨大损失,员工也流失不少。沈志军很焦虑,一边动员员工创办了直播栏目,一边在媒体上呼吁出游。
“我们的工作用我儿子的话来说就是用爱发电,”沈志军介绍,“这个行业很多时候都是凭良心,动物园怎么对待动物并没有成熟的规范。很多时候我们好不容易建立了一套比较正确的保护动物的方式,游客却会说,某某动物园怎么就有表演(而你们就没有)呢,会让人有无力感。”
即便如此,沈志军也从来没打过动物表演的主意。自从2011年决定取消这种不人道的行为,他遭到过反对,却最终证明了自己的这个决定是对的。“我觉得要做一个好的动物园,就应该用行动来说话。”沈志军说,“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公众,而不是迎合。”
副园长李梅荣介绍:“动物园大多在城区或城郊结合部,自然环境优越,是市民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动物园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是青少年接受自然教育的第一课堂。据资料,一个中等规模动物园的动物种类,若要在野外全部看一遍,哪怕不走一点冤枉路,行程也不少于6亿公里。作为普通公众,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城市中,动物园应该是像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一样的存在,发挥公众教育的职能。”
科普作家、动物园爱好者花蚀在走访了国内外56家动物园之后,写成了一本《逛动物园才是正经事》,其中他将红山动物园称为“华东乃至全国最好的公立动物园”。疫情期间,花蚀也没少为红山动物园呼吁,他在书中介绍: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所有展区中,有两个尤其精彩,一个是獐麂坡,一个是亚洲灵长区。这两个展区的建造方式完全不同,但都导向了同一个结果:给动物营造自然的环境,展现自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