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压高抽岩巷高预应力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1-07-27 10:46:58冀建国
山西冶金 2021年3期
关键词:钢带测站锚索

冀建国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矿,山西 阳泉 045008)

1 巷道概况

81304工作面井下位于十三采区西翼的南部,工作面布置进风巷一条,回风巷一条,走向高抽巷一条,低抽巷一条。其中走向高抽巷为15号煤上方布置的岩巷,作为工作面专用瓦斯抽放巷道。其中相邻的81302工作面已回采完毕,81306工作面尚未回采。81304高抽巷与邻近巷道的层位关系:巷道位于15号煤层上方,距离15号煤层垂直距离约42 m;巷道距离本工作面低位抽采巷水平距离约35 m,距离本工作面回风巷水平距离约65 m。

巷道地面标高1148~1260 m,井下标高672~714 m,为全岩巷道,设计长度1800 m。煤层倾角最大11°,最小2°,平均7°左右。试验巷道以石灰岩为标志层,沿其下部砂质泥岩层掘进的全岩巷道。巷道直接顶为灰黑色石灰岩,厚度约3.9 m;基本顶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厚度约9.2 m;巷道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厚度约4.0 m;该区域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

本工作面上方有K2石灰岩、、K3石灰岩等含水层,因此该区域在掘进过程中局部地段可能会出现顶板淋头水现象。巷道上方地表为山坡沟谷地带,埋藏深度500 m以上,雨季期间,地表积水对巷道正常掘进无影响。根据临近十三采区轨道巷、西副巷的采掘水文地质情况,预计该面掘进时最大涌水量2 m3/h,正常涌水量0.2 m3/h。在掘进过程中,禁止越界开采,应进行探测和疏排,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2 原方案评价分析

1)顶锚杆布置。顶锚杆使用Ф18 mm×1800 mm的圆钢锚杆,每排布置6根,间距为840 mm,排距为900 mm。

2)锚索布置。锚索使用Ф17.8 mm×5200 mm的钢绞线,每隔一排布置2根补强锚索,第一排布置在2、4眼,间隔一排布置在3、5眼。

3)帮锚杆布置。帮锚杆每帮每排布置2根,锚杆间距从顶板往下依次为400/900/1300 mm,使用Ф18 mm×1800 mm的圆钢锚杆,排距为900 mm。

在原支护进行施工地点巷道范围内,顶板整体完整,局部有破碎,下沉控制在100 mm,部分段有少量锚索破断。在局部顶板不佳地段,出现破碎网包,有塌顶现象。巷道两帮有一定破坏,出现托板损坏,片帮掉矸,从而造成锚杆失效,支护效果不好。巷道两帮锚杆托板护表面积小,造成的预应力扩散效果较差,加之锚杆锚索的预应力偏低,两帮支护问题较大。

3 巷道新支护方案

3.1 顶板支护

1)顶锚杆布置。顶锚杆使用Ф20 mm×2000 mm的圆钢锚杆,每排布置6根,间距为840 mm,排距为900 mm。

2)锚索布置。锚索使用Ф17.8 mm×6200 mm的钢绞线,每隔一排布置2根补强锚索,锚索布置在两排锚杆中间(距帮为1410 mm,间距为1680 mm)。锚索必须锚固到顶板上方稳定岩层中1 m以上,预紧力不小于230 kN。

帮锚杆布置:帮锚杆使用Ф20 mm×2000 mm的圆钢锚杆,每帮每排布置2根,锚杆间距从顶板往下依次为400/900/1300 mm,排距为900 mm。

顶板破碎时采用“锚杆+锚索+双层经纬金属网”联合支护。排距缩小为800 mm。其他支护材料不变。

3.2 巷道交叉点支护

3.2.1 锁口方式

巷道开口前采用“锚索+钢带”进行锁口支护,如果交叉点为丁字口,钢带呈“一”字型布置,如果交叉点为十字口,钢带呈“口”字型布置,锁口锚索必须覆盖全断面并向两端各延伸不小于5 m。

巷道开口5.0 m范围内进行加强支护,排距缩小为800 mm,每排布置1根规格不小于Ф17.8 mm×5200 mm的补强锚索。

3.2.2 支护材料

锁口锚索使用Ф21.6 mm×7200 mm的钢绞线,锚固剂使用MS双速23/120型树脂锚固剂,托梁使用长为5 m的3眼W钢带。如果封口两端巷道宽度不达5 m时,托梁使用长为3 m的3眼W钢带。

巷道断面支护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巷道断面支护布置图(mm)

4 施工工艺

1)临时支护形式。临时支护采用DN28-200/90或DN25-250/90型内注式单体液压支柱(配备不少于8根),配合矿规定的标准鞋帽(帽:不小于1.2 m长的优质中道木,鞋:Ф220 mm圆木两面取平、厚度100 mm以上,长400 mm)。每循环支设不少于4根,根据顶板劈口,围岩情况,可调整临时柱的间距或增加柱的数量,但必须采取先支后回的原则,打注锚杆、锚索必须在临时支护下作业,任何人不能进入空顶区。

2)工艺流程。进入工作面前由工长进行工作面隐患排查,确认顶帮支护、瓦斯、安全设施等无隐患后,开始进行作业;现使用两部气腿凿岩机进行炮眼施工,按照一炮三检进行放炮;由工长按照要求进行敲帮问顶,并支设临时支护,完成后方可进入工作面进行永久支护,先支护顶板,在支护两帮;支护完成后,检查施工质量,全部达标后进入下一个循环作业。

5 矿压监测分析

为确保支护安全和对比两种方案支护效果,专门制定矿压观测方案,在新支护井下试验期间,共进行了两组矿压监测测站安装。第一组位于790 m处;第二组位于860 m处。进行矿压数据采集共计用时两个月,全为掘进期间监测。

1号测站巷道表面位移监测曲线如图2,顶板最大下沉量约27 mm,两帮最大移近量约55 mm。

图2 测站表面位移监测曲线

2号测站巷道表面位移监测曲线如图3,顶板最大下沉量约20 mm,两帮最大移近量约25 mm;考虑到巷道断面尺寸,巷道变形整体来看较小,满足当初预计的变形要求。从变形时间来看,巷道的变形量主要集中在掘进工作面30 m范围内,超过此范围巷道的变形量趋于稳定,巷道围岩变形量和变形速度较小。

图3 测站表面位移监测曲线

巷道整体支护效果很好,说明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变形得到有效的控制。

顶锚杆初始预紧力在25~80 kN之间,平均值约50 kN,之后锚杆预紧力变化较为稳定,总体来看锚杆受力相对稳定,变化幅度不大。2号测站帮锚杆获得初始预紧力在19.7~27.8 kN范围之间,平均值约23.75 kN,之后锚杆预紧力变化幅度较为稳定,帮锚杆工作阻力保持在20.1~27.8 kN范围之间,平均值23.95 kN。锚杆受力涨幅不大,如下页图4。锚索初始预紧力位120 kN、178 kN,之后锚索受力值变化不大,直至稳定,如图5。

图4 顶帮锚杆受力变化曲线

图5 顶锚索受力变化曲线

通过两组锚杆锚索受力监测分析,结合前述巷道位移变形,巷道锚杆锚索均处于正常作用范围内,且起到主动及时支护作用,巷道表面位移也相对较小,处在允许变形范围内。说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巷道处于安全状态,能够满足煤矿正常生产需要。

猜你喜欢
钢带测站锚索
GNSS钟差估计中的两种测站选取策略分析
CVT钢带轴向偏斜机理及对钢带失效的影响
热轧65Mn宽钢带扁卷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山东冶金(2022年1期)2022-04-19 13:40:30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煤(2021年10期)2021-10-11 07:06:12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全球GPS测站垂向周年变化统计改正模型的建立
测绘学报(2018年10期)2018-10-26 06:12:16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测站分布对GPS解算ERP的影响分析
城市勘测(2018年1期)2018-03-15 03:37:02
卡帝仕·至尊钢带手表
商业文化(2016年36期)2016-03-01 09:28:10
如何解决TDO钢带热膨胀
塑料包装(2014年2期)2014-11-29 01: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