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21-07-27 06:49庄清辉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5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情境

庄清辉

摘 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学习动机才会产生,他的学习需要也才会从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学习的劲头才会高涨,学习效率才会高,教学效果也才会好。

关键词:情境;学习动机;有意注意

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途径。而课堂中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大致结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转为有意注意—解决问题。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遇到某个急切需要弄明白的问题,但又明显感觉到自己原有知识又不够用,从而造成思维认知上的冲突,进而产生一种要积极探究的欲望。这样就需要教师不但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所以教师在情境创设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来选择一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概念后,教师演示实验:把一个圆柱形玻璃杯装满水,在其顶部盖上硬纸板,用手盖住硬纸板快速倒过来。同时让学生观察硬纸板会不会掉下来。学生看到这样的情景,立即引起了无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然后在教师的分析引导下,学生的认知需要也就转化为了有意注意,从而也就解决了想要弄明白的问题。所以,创设的情境既要有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做基础,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的激发又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习者已有的学习需要由潜伏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成为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性。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指出,动机水平是呈“倒U曲线”形的,只有中等程度水平的动机才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利用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防止学习动机过低或过高而带来的受挫感,进而减弱或丧失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中在两张白纸之间快速吹气时,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为什么两张白纸向中间靠拢?这就必须有“大气压强”的知识做铺垫,否则,即使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点,学习兴趣高涨,也会因为答不上与大气压强的关系而减弱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教学难度大的内容时,就要设计成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中等性难度的小问题,保持高水平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由认知需要上升到情感需要。

因此,创设的情境和激发的学习动机契合在一起时,学生的学习也就从认知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学习也就有了目的性,再在教师的适时分析引导下,学生也就解决了自己急切需要弄明白的问题。

其次,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有许多,如巧妙、惊险的教学情境,新奇、刺激的物理实验情境和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境等。但这些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发展水平情况来确定,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方法一:设置巧妙、惊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教育家卢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时候,可以把一个小铁锁吊在学生面前,接着教师把铁锁拉到紧靠着学生鼻子尖处,并告诉这个学生保持这个“优美的姿势”不要动。再让学生观察:教师放手后,铁球摆回来会不会撞击到同学的鼻子呢?这样惊险的教学情境设置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迫切想弄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从而促进了学习动机的产生。接着分析引入能量转化过程中克服空气摩擦带来的能量转化损失,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在惊险刺激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方法二:利用新奇、刺激的物理实验,激发学习动机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新奇、刺激的物理实验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动机。例如,在一个开口向上、竖立放置的试管(底部有少量细沙)中放入一块蘸上酒精的棉球,点燃棉球,待棉球快燃尽时,把一个去皮的熟鹌鹑蛋竖放在瓶口处(熟蛋大小比试管口稍大),然后让学生观察。学生在观察了鹌鹑蛋被慢慢地吞入试管中后,都瞪大了眼睛,被这一现象惊呆了。这样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也就从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急着去弄明白大气压的有关知识。

方法三:创设精准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中精准地创设问题情境,就能够吊起学生的“问题胃口”,也就能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也就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生活中的物体在运动时,如果再不给它们施加力,那么这些物体最后都停止了,但伽利略却认为: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这就跟学生的思维认知发生了冲突,激起了矛盾。“问题即导向”,通过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就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上,这样一步步精心设计,就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也就解决了“运动的物体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点。

方法四: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讲解生活中蕴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熔化与凝固”的知识时,可结合生活中放在冰箱中的冻肉取出后,我們用湿手拿冻肉时,不小心就被粘住了的生活实例。这样的生活实例就会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主动去探索其中的物理知识。另外,在讲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可以启发学生:在我们家庭生活中有哪些生活用品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工作的?这样就在物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促使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研究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把物理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从而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再次,学习动机还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保证。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要进行长期的学习,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是学好物理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①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学习动机的水平越高,学习的效果一般会越好。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学习的动机水平较高,但是学习的成绩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学习还要受到基础知识、智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学习成绩不好不能否认学习动机的重要作用。②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促进的双向关系。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进一步增加学习动机。可见,学习动机不仅是学好物理的前提,还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起促进作用。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能抓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心理和动机,那么在学习动机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也就由乐学上升到要学,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也就为将来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夏建平.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情境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