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亮
摘 要:生活化素材的合理应用,不仅能打造出一个符合学生喜好和能力的课堂,还可拉近学生与数学、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逐渐在生活中运用自己积累的数学知识。因此,为了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搜集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还需将其应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构建出一个带有浓厚生活氛围的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生活化素材;初中数学;合理应用
生活中拥有非常多适合开展数学教学的素材,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在正式教学前,教师需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搜集更多的生活素材,并将其应用到导入环节、课堂教学环节以及课后作业环节中,实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自然融合,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数学素养、应用能力的同步提升。
一、生活化素材应用在导入环节
有趣的导入环节,不仅可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从根本上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当想尽各种方法设计导入环节,在一开始就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其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为了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可在导入环节中加入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实物等,迅速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因此,教师需重视生活素材的合理应用,设计出能激活学生兴趣的导入环节。
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的内容时,教师可改变知识点的呈现方式,避免直接让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概念。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几何物品,如羽毛球、漏斗、手电筒、圣诞树等。针对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学生能瞬间产生兴趣,愿意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分析和探究中,逐渐找到图片内容与数学知识的关联。之后,教师就可点明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给予学生良好的刺激,使其能主动学习该节课的知识。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可提出问题检验学生知识的学习情况,如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几何还有哪些?你能设计出怎样的立体几何?运用问题激励学生,使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设计出更多独特的立体几何图形。
二、生活化素材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格外紧密,处处都可看到生活的影子,数学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因此,教师需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有目的、意识地搜集一些可用的教学资源,争取为学生构建亲切、熟悉的学习氛围,使其能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避免学生对数学产生乏味、枯燥的感觉,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基础知识,顺利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三者的区别和概念,就可在教學时加入更多的生活素材。教师切勿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要从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入手讲解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手电筒能照亮前方的道路;如果将手电筒散发出来的光当作是射线来看,那么这条射线有且只有一个端点,发出的光能照到非常远的地方,可默认为这一距离是无限的;如果驾车到笔直、漫长的高速公路上,一眼无法看到道路的尽头,公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那么就可将公路看作是直线,无法进行测量的直线;课桌上常见的铅笔盒,就可看作是一个线段,其长度是可测量、有限的。无论是公路、手电筒,还是铅笔盒,都是学生较为熟悉和了解的事物。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能深刻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混淆问题,能及时联想到生活中常见的公路、手电筒和铅笔盒,发现三者的区别,顺利解决问题。
三、生活化素材应用到课后作业中
每个学科的教学目的并非是单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提高其学科核心素养,锻炼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其日后成长铺好道路、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切勿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而是要从核心素养等角度入手进行教学和讲解,融入更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素材。除了在课堂中加入生活素材外,教师还应当在课后作业中同样加入生活素材,改变纯书面作业的形式,避免学生出现厌恶作业、不及时完成作业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布置一些实践性、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喜好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之后,教师就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利用课上学习过的知识,测量某一建筑物的高度。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需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还需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学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测量建筑物的高度。这一课后作业能突破常规书面作业的形式,改变学生对作业的固有印象,还能真正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