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玉栋
摘 要:从中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成为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由于运算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就中学数学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中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以素质教育持续推进为背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被纳入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体系当中。相比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难度有所增加,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意义,并采用科学的策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意义
当前,在现代社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数学内容、思维、方法、思想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当中,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学生只有具备数学思维才能够应对很多抽象化的学习问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每天处理大量的信息,这也需要数学思维。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对其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要想在学习中创新,应该以独立思考作为前提[1]。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学生在考试中所写对的答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编制问题,运用所学习的数学定理、概念、公式等作为命题的依据,同时也将答案编制出来。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相测验与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强化学生的批判思维,帮助其巩固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对于中学生而言,其探索知识的开端是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创设情境,将更多探究、思考以及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发现知识的创新者,以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式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二)深化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在传统的中学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一直沿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要求学生以硬性记忆的方式记住数学公式、概念等知识点。尽管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背诵下来,在实际运用方面却比较费劲,难以灵活变通[2]。中学数学课堂的授课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掌握公式定理的字面意思。如果结束学习后,学生无法将教师讲解的知识活学活用,则证明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推导公式定理的完整过程,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成为探究数学知识的主体,向学生传递严谨、规范的数学思维。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知其然,更能够知其所以然。一旦学生能够掌握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就能够对数学概念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在运用其解决数学问题时举一反三。例如,教师讲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时,很多学生仅仅明白这个公式很容易使用,在解题时可直接运用,却不明白其推导方法以及公式要素的意义。教师应该详细为学生讲解配方法,使学生能够形成数学思维。只有学生不仅能够记住公式,还能够掌握公式的真理时,才能促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灵活运用变式练习与对比比较方法
数学学科的本质在于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数学领域中,不同的公式定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中学数学教師进行授课时,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充分运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内涵和外延进行辨析。在新旧知识对比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分类、整理以及归纳数学知识,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外延和内涵及其联系和区别。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变式练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一些经过变式的数学问题,锻炼其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一旦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就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各种问题,找到更加简便的解题方法。
综上所述,在中学阶段以数学课堂教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深化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变式练习与对比比较方法。通过对中学数学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的研究,希望能为提升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慕朵朵.数学建模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1,12(1):110,111.
[2]詹钰.中学数学解题中联想思维法的应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39(6):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