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新闻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2021-07-26 21:50顾儒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校

摘要:信息大爆炸时代,突发事件越是重大,我们越要发挥新闻舆情引导的重要作用。高校作为重大突发事件的易感“窗口”,更要担负起新闻舆情内外引导的双向使命。本文剖析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新闻舆论引导场的短板,多层次研究探讨高校新闻舆情引导有效路径,针对性地构建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供”“给”“侧”新闻舆情引导机制。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高校;新闻舆情;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039-02

重大突发事件的战场不仅仅在事件本身的处理推进,更在于新闻舆情这一无形抓手的民心所向。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育人主场,是重大突发事件新闻舆情引导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学子多处于价值取向不稳定的成长期,高校新闻舆情引导机制的构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要让高校新闻舆情引导机制担负重大突发事件的双向传导使命,让高校学子成为正确新闻舆情信息的接收者、正向发声的传播者。

一、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新闻舆情引导的现状

(一)舆情引导方向多样

目前,高校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新闻舆情引导机制。校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团委以及各院系均可对新闻舆情进行引导,各部门从自身“主阵地”视角出发,但很少形成合力。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舆情“二次传播”现象常态化,因此在重大突发事件这一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下,高校新闻舆情的引导方向云集景附[1]。

(二)舆情引导媒介多元

5G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高校仅通过校报、官网、官微进行新闻舆情传递的传统媒介引导模式,高校新闻舆情媒介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在这个信息传递媒介推陈出新的时代,在重大突发事件的背景下有效选择媒介,快准狠地击中高校新闻舆情的靶心,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不断突破,给高校新闻舆情引导带来的全新挑战。

(三)舆情引导诉求多变

重大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紧迫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还是校园师生安全事件等,都属于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期,容易被重大事件的信息源影响,且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在个性化的成长中有了发声的诉求。目前,高校在重大突发事件下,尚未满足大学生主体不同程度的价值诉求。

二、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新闻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

(一)舆情引导边界过于清晰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的“大考”中,高校新闻舆情引导的不足得以凸显。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进行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新闻舆情引导。各部门各司其职、分线作战,学工部做好学生云防控舆情引导,宣传部做好师生正能量事迹报道,乍看之下分工明确,但存在边界过于清晰的问题。高校各部门分头推进该项工作,却未将各部门舆情引导融合起来,形成真正温暖师生的高校新闻舆情最大合力。

(二)舆情引导非中心化显著

随着高校视频号、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闻舆情媒介的不断增加,舆情引导的非中心化现象日益加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越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下,越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因此,高校舆情引导肩负着“党媒姓党”的中心化责任。但新闻舆情媒介增多,高校间,甚至同一高校的不同媒介对同一重大突发事件的侧重点都不相同,过多的媒介杂音使高校学子处于新闻舆情接收的末端,无法准确地接收到有效的信息,导致高校新闻舆论导向出现偏差。

(三)舆情引导诉求研判被动

“高校教师学术抄袭”“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偏差”“高校学生微博言论不当”等新闻层出不穷,在这个信息纷杂、消息透明、受众诉求不明的舆情大环境下,高校的任何信息都可能站上风口,成为重大突发事件。从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高校新闻舆情处理的时间节点可看出,高校新闻舆情引导前期对受众的诉求把握较少,在新闻舆情的处理过程当中存在研判错误、引导无效重复等问题。而且在高校新闻舆情的引导过程中,不少学生甚至教师持续发表不当言论,或通过公众媒体平台发声,新闻舆情管控不精准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重大突發事件下高校新闻舆情引导机制的构建

(一)“供”端,打破新闻舆情条块

1.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舆情专项小组。当前高校重大突发事件新闻舆情的引导机制构建的基石是专项小组。专项小组的构建能使重大突发事件新闻舆情引导跳出高校本身的条块式职能运行,从重大突发事件涉及的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处、学工部等部门中设定专人成为专项小组成员,在完成高校职能工作的基础上,致力于对高校重大突发事件新闻舆情专项工作的监控及研究,以此改变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职能部门界线过于清晰且各部门云集景附的新闻舆情现状。在专项小组成员的联动下,高校各职能部门能对新闻舆情引导形成合力。

2.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舆情管理制度。需在成立专项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高校重大突发事件新闻舆情管理制度,对舆情引导的基本处理流程以及专项小组内小组成员负责的具体事项建章立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对各类型重大突发事件进行预设,以此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新闻舆情引导速度较慢、引导方向存在偏差等问题。高校新闻舆情引导的本质及初衷在于,在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对高校学子进行价值观引导及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管理制度能在重大突发事件下,保证高校新闻舆情引导不背离“党媒姓党”的根本方向,不背离服务师生的大局。

(二)“给”端,强化舆情中心导向

1.抓好信息管控,提升硬件数据监测能力。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新闻舆情引导机制的构建,不仅仅是细化、完善内部软体系的过程,更是高校对自身新闻舆情引导硬实力的一次自检。目前,新闻舆情的引导重心逐步从传统媒介向以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为代表的传播媒介偏移,在引导机制构建的过程中,各高校根据不同的学情及信息化建设程度,逐步在引导机制中加强大数据技术这一新闻舆情分析硬件智能管控设施的构建。通过贴合实际的硬件升级,为高校重大突发事件新闻舆情的科学监测与引导提供助力。

2.抓好媒介管控,加强软件融媒体建设。2019年5月,教育部启动开展教育系统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中央多次聚焦媒体融合,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势在必行。在高校教育媒体融合的大潮中,高校重大突發事件新闻舆情的引导需紧跟融媒体时代改革的步伐,在引导机制构建中充分凸显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与新媒体的即时性、多样性,使高校“引导发声”的线上报道与线下舆论相统一,解决突发事件下传统媒体的滞后及新媒体信息发布非中心等问题。高校要在内部融媒体中心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中,抓好媒介管控,全面提升突发新闻舆情的引导能力。

(三)“侧”端,提升舆情引导主动性

1.提升高校新闻舆情研判精准度。高校学子作为高校新闻舆情的引导的主要受众,具有个性张扬、价值观尚未形成等鲜明特点,因此在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应根据受众特点进行新闻舆情引导研判,进而提升高校舆情引导的精准度。在事前研判时,应构建以高校学生党员、学生会干部等优秀学生代表为主体的学生队伍,以此丰富高校引导的研判维度。在事中研判时,高校需构建深入教学一线的教师队伍,对新闻舆情的发展进行即时研判。在事后研判过程中,要针对在突发事件中有较明显不当言行的师生单独建档,进行长效新闻舆情工作的跟踪研判。把握住重大突发事件发展不定等特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新闻舆情全阶段研判,有利于高校把握新闻舆情引导的主动权。

2.加强高校新闻舆情的诉求传递革新。新闻舆情的重要任务是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引导,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一味地封堵、回避、删帖等,无法进行有效引导。在不断健全引导机制的同时,要认真倾听高校新闻舆情引导主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诉求。高校可以选树师生新闻舆情引导先进代表,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进行专项发声,在信息化硬件的支持下,开设高校内部新闻舆情互动专区,通过新闻舆情诉求的双向革新传递,在可控范围内,更好地倾听受众的诉求,第一时间解决新闻舆情的负面反馈,在突发事件下全面提升高校新闻舆情受众的整体素养。

四、结语

本文从“供”“给”“侧”三个层面出发,健全高校新闻舆情在重大突发事件下的引导机制,助力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新闻舆情的细化宣传教育,稳定师生心理状态,充分发挥新闻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力,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承担使命。新媒体时代,要真正发挥高校新闻舆情的引领作用,在重大突发事件下做到“作战”与教育两手抓、两手赢,构建好高校新闻舆情引导场,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汇聚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吕静.全媒体时代高校舆情危机应对机制的建立[J].今传媒,2015,23(05):22-23.

[2] 王辉.融媒体时代健全高校新闻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1):176-177.

作者简介:顾儒(1990—),女,浙江杭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学。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