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及应对措施

2021-07-26 12:33张春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2期
关键词:陈磊无偿献血者献血者

张春贺

(吉林省长春市中心血站 献血服务部,吉林 长春 130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无偿献血的人数不断增加,同时我国的献血机制也越来越完善,无偿献血逐渐成为社会群众普遍参与的一种自觉行为[1]。目前,无偿献血仍然是获得血源的唯一安全途径,在医院用血总量中占比很重[2]。定期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对身体有益[3]。自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将献血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以来,我国献血人数激增。但是,在献血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有些献血者对献血不了解,在献血前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导致献血完之后出现头晕等症状,或者由于献血者体质不同,抽血的技术人员手法不够娴熟等原因,致使献血者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献血不良反应指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完成后出现的如头晕、心悸、胸闷、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晕眩等一系列不适症状。目前我国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不高,但是有些人反应极大,危害身体健康,因此,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研究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如何应对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以来我站登记无偿献血者29680人为研究对象,所有无偿献血的患者均为成年人,献血者符合《中国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的要求,并且无传染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疾病。其中男18401人,女11279人,年龄18~48岁,平均(32.61±6.47)岁,其中156人发生不良反应。本研究已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方法。血液采集按照规范的血液采集步骤[4-5]进行采集。血液采集的具体步骤:选择肘部弹性好的部位进行穿刺,将止血带绑在肘部上离穿刺部位6 cm左右的部位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静脉穿刺,使用采血仪进行采血,采血过程中献血者保持握拳状。采血结束后观察献血者的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献血者在血站休息15~20 min并无不适应的情况下,可让献血者离开血站。

1.3 观察指标。献血不良反应的标准[6]:轻度标准:献血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麻、头晕等症状;中度标准: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心悸等症状;重度标准:存在晕厥、心律不齐、意识模糊等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本次献血者的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时,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本次回顾研究无偿献血者共29680人,出现不良反应的人为156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3%,其中男性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为48人,占总人数比30.77%,女性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08人,占总人数比69.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表(n,%)

2.2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者严重情况统计。按不良反应发生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6%,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90%,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重度,见表2。

表2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程度统计表(n,%)

2.3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156为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中,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空腹献血、精神紧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及操作者技术问题。其中精神紧张出现不良反应的无偿献血者占比最多,高达61.54%,技术问题占比最少,占比3.21%,见表3。

表3 献血不良反应统计表(n,%)

3 讨论

献血不良反应主要指献血者在献血期间或献血后出现的面色苍白、恶性呕吐、头晕目眩、出冷汗等症状。有研究表明,严重不良反应可能会出现晕厥、抽搐、失去知觉等症状,不仅影响献血者心理健康还会危及健康[7]。黄艳丽[8]等将采血屋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回顾性分析了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得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紧张是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献血者初次献血或者工作人员态度不好等都会影响献血者的心理,给献血者造成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其身体健康,在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该研究结果与周思莹[9]等人研究结果相同,周思莹等人分析大连市225人在献血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由于精神紧张造成不良反应的人数占60.44%。其次,睡眠不足也影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同时研究发现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磊[10]选取44631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献血时产生不良情况做回顾性分析,将男性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女性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做对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与陈磊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的原因有本次试验选取得样本量少于陈磊的研究样本量,对结局造成影响,其次,不同人群本身存在差异及外界环境差异均有可能造成结果的不同。姜爱华[11]等人研究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与性别的关系,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提出应根据性别不同对献血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的意见,与本次结果研究一致,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相应建议:①献血者在献血前应该提前利用网络等渠道了解献血的相关知识,减少对未知的恐惧,降低心理压力,同时,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在抽血前将注意事项、献血要求等相关问题告知献血者,缓解精神紧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②献血前,严格把控献血者的身体状况,如有睡眠不足、熬夜、过度疲劳等情况,应建议献血者先调理身体状况再来献血。同时,嘱咐献血者饮食以清淡为主,注意休息;③献血前不宜空腹。空腹时身体机能并未处于最佳状态,献血后易出现头晕等症状,影响身体健康;④工作人员应熟悉掌握穿刺技术,避免重复操作,不仅对献血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影响献血者的心理,给献血者带来精神上的压力;⑤献血完成之后要休息几分钟再起身,避免出现晕厥的情况,同时叮嘱献血者献血完成之后要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避免出现不良反应。⑥献血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应针对男女不同体质及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干预及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虽然发生率比较低,但是应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及献血者应共同的努力,将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猜你喜欢
陈磊无偿献血者献血者
作者更正启示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楚汉之争(七)
楚 汉 之 争(八)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故乡
在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活动中做好防治艾滋病宣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