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血液中心(300110)刘伟 程雪 张萃萃 朱晓双
无偿献血是一种公益行为,在不收取任何报酬的前提下为拯救他人生命而自愿奉献自己的血液,无偿献血者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与爱戴[1]。有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在身体情况良好的情况下,适当的献血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但是因为个人的差异性,部分无偿献血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而出现献血不良反应[2],其不仅仅影响了献血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降低了其二次献血的可能,对无偿献血事业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找到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具体措施运用保障献血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3]。本研究对导致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了保证献血安全性制定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相关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抽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血液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者40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00例,女1800例,年龄最高的为55岁,年龄最低的为18岁,平均(27.95±3.67)岁,所有献血者均按照《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实施体检,并在体检合格后献血。
1.2 方法 无偿献血前工作人员应该先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体检,其体检结果符合要求即可以进行采血。采血的过程中穿刺部位的选择应该以弹性好和充盈饱满为原则,止血带应该固定于穿刺部位上方6cm左右的位置。采血前要做好常规消毒,在穿刺部位干燥后开始静脉穿刺与采血,做好采血期间针头的固定与穿刺点的保护,采血数量根据献血者实际情况确定。最后,采血完成后嘱咐献血者做好穿刺点按压,休息半小时左右并无异常后即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在统计4000名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用例数(n)进行计数资料的表示,组间率(%)的检验方法为X2,分析出可能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以P<0.05表示。
2.1 本研究共包括无偿献血者4000例,其中有145例无偿献血者出现了献血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3.6%。
2.2 通过对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145例无偿献血者进行统计分析后可知,年龄、心理状态、空腹状态、睡眠状态、晕针晕血与采血操作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与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性别、献血量与献血次数与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无明显相关性,P>0.05。详见附表。
附表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无偿献血的不断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献血不仅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对身体健康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偿献血者可能会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目前,总结出主要可能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包括年龄以及心理、空腹、睡眠状态和晕针晕血、采血操作等[4]。
在实际的采血过程中,为了避免各种献血不良反应的出现,应该从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出发,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宣教工作,让献血者对相关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如果献血者有不良情绪也应该做好及时、有效的疏导[5]。同时,也应该加强献血前的相关询问工作,如果献血者有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的情况,应该暂缓献血,禁止存在晕针晕血情况人员献血[6]。在此基础上,应该询问献血者是否处于空腹或者接近空腹的状态,如果是则应该为其提供牛奶和面包等食物,让其在饱腹状态下完成献血,最后就是应该做好采血者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能力与技术操作水平,避免采血操作不合格情况的出现[7]。
综上所述,导致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这些原因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以提高献血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