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血肿量的影响

2021-03-22 11:42:54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安阳市心血管病医院455000王黎李宏斌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汀钙硬膜引流术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安阳市心血管病医院)(455000)王黎 李宏斌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00)尹凯

河南省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451100)高红欣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因颅内出血并聚集在硬脑膜下腔,多于颅脑损伤3周以后出现的以头晕、呕吐、记性力降低等为主要症状的神经外科疾病。目前,钻孔引流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规手段,可快速清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症状,解除颅内压升高而引起的相关症状。但临床实践发现,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常出现引流不彻底现象,久而久之易导致血肿复发,影响治疗效果。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和复发与血肿局部炎症和微血管出血密切相关[1],阿托伐他汀钙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临床最初用来降低血脂水平,但目前研究发现,其可促进血管生成,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值得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血肿量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8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43~65岁,平均(56.89±3.27)岁;血肿量50~150ml,平均(90.53±10.34)ml。观察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45~65岁,平均(57.01±3.31)岁;血肿量50~140ml,平均(92.45±10.41)ml。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标准[2];存在明确的头部外伤史;手术指征明确者。排除标准:脑血管意外者;恶性肿瘤、颅内血管畸形者;需要开颅者;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者;血肿存在严重分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行术前评估实施手术,手术为同一组医生。对照组予以钻孔引流术:根据术前头颅CT检查情况,在血肿最厚处定位作为血肿穿刺点,全身麻醉后,依次将头皮、肌肉切开,充分暴露颅骨,然后采用克氏钢针(直径3.0mm)进行钻孔,将穿刺针经骨孔缓慢放置血肿腔内,抽出陈旧不凝血,将金属软管经穿刺针送至血肿腔,将穿刺针撤出,经导丝将导管送至血肿腔,并固定,导管远端连接三通,在密闭状态下抽吸血肿,然后以生理盐水反复多次对血肿腔进行冲洗,直至颜色逐渐变淡。冲洗完毕后,将导管一端固定在头皮,同时将三通阀门与无菌袋连接,定时冲洗引流,术后及时复查头颅CT ,观察血肿清除情况,同时根据血肿情况,调整导管位置,术后2~5d后将导管拔除。术后定期于门诊复查,连续观察2个月。观察组予以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手术步骤同对照组,术后1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次,qd,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2个月后,颅脑CT显示血肿消失范围50%以上为显效,血肿消失范围在30%~49%为有效,血肿消失范围在29%以下为无效。②神经功能: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采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CSS)(总分45分,分高神经功能差)。③血肿量:治疗前后经颅脑CT评估血肿量。④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2.1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Z=6.807,P=0.033<0.05)。

2.2 神经功能及血肿量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及血肿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血肿量对比(±s,分)

附表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血肿量对比(±s,分)

注:*P<0.05,与治疗前组内比较。

组别 CSS(分) 血肿量(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5) 18.42±2.68 11.24±2.18*92.45±10.41 35.26±6.25*对照组(n=44) 18.53±2.71 13.45±2.29*90.53±10.34 43.28±8.64*t 0.193 4.661 0.873 5.008 P 0.848 <0.001 0.385 <0.001

2.3 并发症和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39%,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4.26%,对照组17.39%,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呈慢性进展,可导致颅内压升高、神经功能紊乱等,其作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颅脑创伤及出血性疾病存在相关性,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可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钻孔引流术能有效引流血肿,对于其无法完全去除的血肿包膜,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包膜中多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因子对包膜的刺激,使血管壁趋于成熟,促进血肿吸收,进而提高治疗效果[3]。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说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可改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神经功能。钻孔引流术可将血肿向体外引流,同时利用生理盐水冲洗软化血肿,以达到治疗目的。但在该过程中受到炎症反应的影响,影响机体神经功能恢复。故在钻孔引流术后予以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控制炎症反应,进而提高血小板稳定性,使血管扩张,血管得以再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同时可通过缓解脑血管痉挛,促使受压脑组织复张,进而改善神经功能[4]。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肿量较对照组少,说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可有效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血肿。钻孔引流术将引流导管直接置入血肿腔,以直接引流血肿,有效减少血肿量。同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提高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和血管平滑肌标志物抗平滑肌抗体水平,促进新生血管新膜成熟,加速血肿吸收,同时成熟血管的形成有利于减少血管渗漏,防止血肿进一步发展,进而有效减少血肿量。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脑肿胀不完全,即便局部血肿完全清除后,也有可能伴有硬膜下间隙的长期存在,其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率高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中,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说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可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肿复发,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减少中性粒细胞以控制炎症反应,促进硬膜下血肿吸收,进而降低血肿复发有关。此外,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说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可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可通过有效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肿,降低并发症和血肿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汀钙硬膜引流术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1例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引发的思考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络活喜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