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2021-07-26 12:33康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2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缺血性

康凌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山西 晋中 030600)

0 引言

急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特点[1]。严重影响了国民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自2007年以来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致死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给国家带来了相当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且近年来脑卒中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发病后超早期再灌注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最大程度减少致死率及致残率。超早期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等,其中静脉溶栓是最为常用且最易实行的一种手段”。被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特异性治疗。尿激酶作为我国静脉溶栓的特色,作为t-PA运用时间窗延长的治疗,临床上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交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间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数据资料,其中35例患者为对照组,另35例患者为实验组。入选标准:①研究患者均为首次发病;②患者对研究知情;③研究患者经CT等检查均被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④研究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有关标准。排除标准:①发生脑出血患者;②病例数据资料不全患者;③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④近期有过大手术患者。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从48~75岁,平均(61.5±7.3)岁,发病时间从1~6 h,平均(3.5±0.6)h。实验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从49~75岁,平均(62.0±7.5)岁,发病时间从1~8 h,平均(4.5±0.9)h。经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进行抗血小板、抗血压等对症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剂量5000U。

1.2.2 实验组:本组患者应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将尿激酶与生理盐水混合在一起,剂量分别为80~150万U、100 mL,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并于30 min内滴注完。

1.3 观察项目。①对比治疗24 h、7 d、1个月、3个月时的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得分0~45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③经改良Rakin评分评估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0分为无神经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正常;1分为极轻微神经功能障碍但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分为轻度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但能自理;3分为中度神经功能障碍,需一些帮助,但能自己行走;4分为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没有帮助不能行走和自理,靠轮椅行走;5分为卧床不起,失禁,完全不能自理,需长期护理;6分为死亡。

1.4 统计学应用。对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关于患者NIHSS评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状况相关数据,使用t与χ2分别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若结果为P<0.05,则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皆经由SPSS 19.0软件统计。

2 结果

2.1 治疗前与治疗24 h、7 d、1个月、3个月时NIHSS评分对比。治疗前与治疗24 h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7 d、1个月、3个月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相比较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治疗24 h、7 d、1个月、3个月时NIHSS评分对比(±s,分)

表1 治疗24 h、7 d、1个月、3个月时NIHSS评分对比(±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 比较,★P<0.05。

?

2.2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患者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48 h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呕吐、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3 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患者改良Rakin评分对比。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时两组患者改良Raki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患者改良Rakin评分低于治疗前,相比较实验组降低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治疗1个对月比及(3个±月s,时分两)组患者改良Rakin评分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提升,静脉溶栓治疗在临床被广泛推广。静脉溶栓药物以rt-PA、尿激酶为主,rt-PA溶栓虽然在临床应用较广,但是因发病后患者不能尽快就诊,所以并不适用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另外rt-PA的价格也较为昂贵,有的患者也不能接受[2-3]。尿激酶溶栓的时间窗较长,此外价格也相对较低,更利于患者接受。查找资料发现,尿激酶溶栓使用18~80岁人群,目前我国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导致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针对超过rt-PA溶栓时间窗、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来说,尿激酶静脉溶栓则是最佳手段[4]。

本文研究中,对照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治疗结果发现:治疗7 d、1个月、3个月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相比较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可见常规药物、尿激酶静脉溶栓均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但是尿激酶溶栓改善效果更佳;实验组患者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48 h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呕吐、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患者改良Rakin评分低于治疗前,相比较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可见常规药物、尿激酶静脉溶栓均能恢复神经功能恢复,但是尿激酶溶栓恢复效果更佳。尿激酶为溶栓制剂,是从新鲜尿液中提取研制出的活性蛋白质,与丝氨酸蛋白酶的特性极为相似,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药能直接激发出纤溶酶活性,药物半衰期15~22 min,有着较高的安全性,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低,且没有抗原性。一部分药物会进入到血栓内,激活了血栓内纤维蛋白溶酶原,将血栓溶解掉,也有一部分药物对循环血液中纤维蛋白酶激活,于血栓表面就能发挥出溶栓效果。另外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操作也较为方便,更利于患者接受,尿激酶更能降解血液循环中的凝血因子等,使得血液黏稠度下降,再通血管发生血栓几率减少,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有着较大优势。

综上所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更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缺血性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