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相宁,刘正,黄莉
(成都骨伤医院 创伤科,四川 成都 610036)
踝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可以分为单踝骨折、双踝骨折与三踝骨折,因人体的踝骨解剖结构比较特殊,其关节面和髋关节、膝关节都小,但是所承受的人体重量却大于髋关节、膝关节,加之人体的踝关节距离地面的距离更短,当踝关节所承受的重应力无法及时缓冲时,很容易导致骨折发生,并引起负重障碍、行走障碍,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2]。既往临床主要采取切开复位手术治疗踝骨骨折,但是踝关节舍具有的解剖结构极为复杂,同时,骨折患者一般会存在软组织受伤情况,显著增加治疗难度,术后患者的预后并不好。对于踝骨骨折的治疗,要根据患者骨折实际情况,创造新的治疗方式。而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方式就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关节功能,促使骨折部位更好地康复[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分析踝骨骨折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选取来成都骨伤医院治疗的踝骨骨折患者96例开展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参照组48例与实验组48例。参照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26~74岁,平均(55.23±2.03)岁,致伤原因:24例为车祸所致,20例为重物砸伤所致,6例为其他原因。实验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24~73岁,平均(55.48±2.11)岁,致伤原因:22例为车祸所致,21例为重物砸伤所致,7例为其他原因。本研究已经取得医学伦理会同意。本研究的患者均了解此次研究目的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开展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方法
1.2.1 纳入方法:①参考《骨科疾病诊疗指南》相关]中踝骨骨折诊断标准确诊;同时采取踝关节正侧位的X线检查、MRI检查、CT检查确诊是;患者存在显著的骨折移位,同时存在软组织、韧带急性损伤等情况;②骨折时间均不超过2周;③无先天性机体功能障碍者;④无语言障碍者、神志清除。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②病理性骨折患者;③意识障碍患者;④合并代谢性骨病者、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梅毒性神经病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本组实施手术切口后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根据机体需要选择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选择切口部位是外踝或者内踝,做环形切口,将患者的踝骨骨折部位的皮肤与皮下组织切开,暴露出其踝骨骨折端,之后进行手术牵引复位,并固定好患者的骨折端。
1.3.2 实验组:本组采取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患者选择平卧体位,医务人员协助患者将膝关节进行屈曲90°,固定患者的外侧小腿上段,对其进行抗牵引辅助治疗,医生位于患者患肢的远端位置握住其患肢的足背、足跟,了解患者外翻骨折的情况,可以先进行外翻牵引;如果为内翻骨折,则进行内翻牵引,在操作过程中要关注其移位情况,实施适当的牵引。调节患者牵引的方向与旋转角度,翻转的方向应当和患者畸形的方向相反,一般情况先进行外翻之后再内翻,根据患者病情改变翻转方向。当患者同时存在下胫腓分离现象,要对两踝实施挤压来实现复位,防止骨折移位,当患者存在距骨向后脱位现象,给予其纵向牵引,向前推患者跟部,把胫骨下段向后拉。完成上述的复位治疗后,医生要对患者的踝关节跖曲情况进行处理,采取塑形夹板进行固定,抬高患者的患肢到20°~30°,对患者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如果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价:采取JohnerWruhs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①优:患者的患肢疼痛感显著下降,疼痛感不明显,步态平稳,采取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已经消失,骨折处出现了连续性的骨痂;②患者的患肢偶尔出现疼痛的,步态基本稳定,采取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已经消失,但存在大量的骨痂;③尚可:患者存在轻度的疼痛感,日常活动受到限制,X线检查发现骨折线明显减少,存在中等骨痂;④差:患者的患肢存在显著的疼痛感,有跛行,日常受到严重限制,存在明显的骨折线。治疗优良率=优率+良率。
1.4.2 采取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半年的踝关节稳定性、行走能力、疼痛等进行评定,每项内容分值总共15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3 对比两组恢复时间,包括消肿止痛时间、骨痂生长时间、住院时间等。
1.5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采取统计学工具SPSS 20.0表示,资料采取t、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n(%)]
2.2 两组的踝关节恢复情况比较。实验组的踝关节稳定、行走能力、疼痛评分等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踝关节恢复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踝关节恢复情况比较(±s,分)
?
2.3 两组恢复时间对比。实验组的消肿止痛时间、骨痂生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恢复时间对比(±s,d)
表3 两组恢复时间对比(±s,d)
?
踝骨骨折临床发病率比较高,致病原因一般是因暴力导致的,而骨折类型多为内翻与外翻较常见,如果当发生内翻暴力损伤,患者的踝部会出现极度内翻情况,强烈挤压内踝侧引起斜行骨折,外踝因此会受到牵拉发生下胫腓韧带、腓侧副韧带等撕裂现象,同时会存在距骨向内脱位的问题[4]。相关研究数据统计,临床发生踝部骨骨折概率大约占据全身骨折的4%,且踝骨骨折患者的疾病形式呈现进展性发展[5]。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治疗踝骨骨折,将会对患者关节造成严重损伤,患者产生关节炎,留下不可逆的关节损。早期临床采取手术切口复位联合内固定方法踝部骨折疗效不佳,因为手术刺激、麻醉药物影响,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休养,经过较长时间才可以慢慢恢复关节的自主运动[6]。同时,手术切口复位后还要进行石膏夹板固定,当拆除患者的石膏后会出现稳固性差问题,如果复位不佳还可能引起畸形及相关功能障碍,还有可能引起患者的皮肤溃疡。
临床对踝部骨折损伤的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导致踝部骨折一般是因为间接暴力,即踝部周围韧带的牵拉与距骨对踩穴造成的撞击。而有关研究发现,想要重建踝关节的稳定性,最关键的是恢复踝骨在踝穴内的稳定性,想要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只需要将踝关节内外侧结构与下胫腓联合进行有效恢复即可。而中医手法复位能够有效恢复及稳定踝部的构件,不会造成切口,创伤小,能够防止发生二次创伤,可以避免手术对患者骨折局部血液循环的破坏,促使骨更快的恢复;此外,中医治疗不需要进行麻醉,不会存在麻醉风险,不会对患者正常活动造成影响,也不会产生不良反应,相应的治疗时间也会显著缩短。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踝关节稳定、行走能力、疼痛评分等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疗效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我们得出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改善患者骨骼功能,促使患者的踝关节良好复位,缩短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踝骨骨折采取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患者,能够让患者的踝部功能更快的恢复,预后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