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咏华 熊昌军 张 琦
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髋关节置换术是关节运动功能重建修复手术,能够有效维持关节稳定性,减轻关节疼痛,同时具有改善关节活动度等优势,临床运用较为广泛[1]。但手术属于有创操作,易诱发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延缓患者术后康复。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休养,下肢缺乏运动,导致肌肉松弛,血液循环受阻,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诱发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肺栓塞等症状,使患者痛苦加剧,对手术预后尤为不利[2-3]。围术期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能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快患肢功能恢复,达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目的。气压治疗仪是一种物理治疗仪器,借助多腔气囊反复充气以产生循环压力,从而对肢体形成挤压、按摩,加快肢体血液循环,减少血液高凝,达到抗血栓效果。本文就早期功能锻炼结合气压治疗仪对防止血栓性疾病的运用效果展开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9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中女22例,男24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4.73±4.25)岁;髋关节炎10例,股骨头坏死13例,股骨颈骨折8例,其他15例。对照组中女19例,男27例;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4.73±4.09)岁;髋关节炎12例,股骨头坏死14例,股骨颈骨折7例,其他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均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可积极配合诊疗工作;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术前伴有血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重大手术治疗史;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先天肢体功能运动障碍等。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治疗方案,即抗凝(根据患者体质量调节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剂量)、溶栓治疗(重组链激酶8万IU/次,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采用早期功能锻炼。(1)按摩与简单活动(术后当日)。护理人员在患者麻醉作用消失之前按摩其下肢肌肉5min,由远端至近端(股四头肌、腓肠肌等),2h/次。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其于床上做简单屈膝、握拳等运动,配合翻身练习。(2)踝关节与直腿抬高运动(术后第2天)。①指导患者行踝关节运动,绷紧腿部肌肉3s后放松,重复锻炼,配合足部跖屈(脚尖向下踩)、背伸运动(脚尖向上勾)等踝泵运动,10次为1组,3组/d。②协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动作,足跟离床20cm,在空中停留5s放下,5次为1组,3组/d。(3)主动运动(术后第3天)。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四肢主动运动,包括膝关节屈曲、臀大肌、腘绳肌收缩训练等,每个动作练习10s,每组动作做10次,2次/d。(4)站立与行走训练(术后第4天以后)。增加站立与行走训练,协助患者床边站立,然后用辅助工具进行行走练习,3min/次,2次/组,3组/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使用北京泽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H920C型气压治疗仪以预防血栓性疾病。操作者将患者下肢放入压力套中,拉链扣好后设置压力为10kPa,然后逐渐增加压力(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宜),2次/d,30min/次,持续治疗7d。
1.4 观察指标 (1)凝血指标:抽取患者3ml空腹静脉血,使用凝血仪检测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2)血流动力学指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下肢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于干预前、干预后(出院时)评价上述指标。(3)记录住院期间血栓性疾病发生率。
2.1 凝血指标 干预前两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凝血指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指标对比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 干预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流平均速度大于干预前,血流量多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流平均速度更大、血流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2.3 血栓性疾病 观察组干预期间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5例、肺栓塞3例;观察组血栓性疾病发生率为2.17%(1/46),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P=0.014)。
静脉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是引起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栓性疾病主要原因[3]。手术损伤静脉血管后,致使机体释放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大量沉积而形成血栓[4]。加之患者术后下肢长时间制动,减缓下肢血流速度,引起血液淤滞,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延缓患者术后康复[5-6]。
临床需充分重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栓性疾病预防工作,通过尽早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可促使下肢肌肉产生主动收缩,从而形成“肌泵”以加快下肢血流速度,预防血液高凝,降低血栓形成风险[7]。本文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较低、血流平均速度大、血流量多,血栓性疾病发生率低,表明早期功能锻炼联合气压治疗仪可加快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液高凝,预防血栓性疾病。王艳等[8]研究显示,早期功能锻炼可改善骨折术后患者凝血指标,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与本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等是导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栓性疾病主要因素。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使其双下肢肌肉容易处于松弛状态,从而导致血流变缓,血液高凝,增加血栓性疾病发生风险。术后尽早进行下肢功能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其可通过改变肌肉状态,促进其双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滞,从而预防或减少血栓性疾病[9]。本文中采取的早期功能锻炼在常规锻炼基础上进行量化,能够确保锻炼的频率、时间、强度等,避免运动时间过长或频率过高引起患者不适感,利于患者接受并完成,从而促进措施的落实,增强锻炼效果。气压治疗仪通过模仿人工按摩、挤压下肢改变下肢肌肉运动状态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骨折部位血运,维持淋巴管、毛细血管充盈度,进而减轻血液高凝[10]。治疗仪产生的刺激可直达深部肌肉、淋巴管与血管,进一步强化下肢血液循环,使得血液流向毛细血管,提高血流速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当血流速度提高时,机体血流量会获得增大,其可增强营养成分供给,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同时加快渗出液吸收,从而发挥消炎止痛、减轻肿胀的作用,降低血栓性疾病发生率。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早期功能锻炼、气压治疗仪利于提高血流速度,改善血液高凝,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栓性疾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