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建慧,李娜娜,李建娜,陈静
(陆军第80 集团军医院 骨科骨病组,山东 潍坊 261021)
作为常见血管疾病的下肢静脉血栓,会给患者静脉瓣膜功能产生损害,造成肺栓塞,严重的会导致肾静脉堵塞或者是肾衰竭,危及患者生命。骨科患者手术时要进行全身麻醉,这样会让患者手术周围静脉始终保持扩张,导致血流速度下降,下肢肌肉麻痹,失去收缩功能[1]。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感较大,要卧床静养,下肢肌肉无法得到运动,血流运动变缓。手术持续时长与患者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几率有一定的关系,手术时间延长,容易加大患者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本次研究将详细探讨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手段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当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0~72岁,平均(44.25±9.82)岁,平均体质量(62.88±10.85)kg/m2;手术类型包含胫腓骨骨折患者12例,股骨骨折患者38例;观察组当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0~73岁,平均(44.26±9.83)岁,平均体质量(62.89±10.86)kg/m2;手术类型包含胫腓骨骨折患者13例,股骨骨折患者3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未有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法:
(1)血栓风险评估:在患者手术之前要针对性检查各项身体指标情况,分析各项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几率,结合结果提供对应的护理方法。
(2)心理干预:由于骨科患者术后在短时间要进行卧床休息,需要获得家属的关心照顾,直接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影响,有些患者会产生恐惧感,抑郁焦虑情绪。这些情绪的产生容易直接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拖慢患者康复进程[2]。护理工作人员要采用沟通以及健康评估的手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提供高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手段,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减轻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以及治疗工作。
(3)个性化教育:医护工作者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医护工作者还需要将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知识制作成为健康教育的资料,比如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健康教育的音视频资料。医护工作人员还能灵活采用网络,比如使用微信、QQ等平台进行宣传所制作好的各种宣传材料。面向具有较高理解能力、喜欢展开阅读的患者来讲,能够利用健康宣传的手册为他们介绍骨折以及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各方面知识点。医护工作人员还需要从患者了解与掌握有关知识的情况出发,针对性的调节宣传的方法,从而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效果[3]。比如患者在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患肢会产生胀痛、压痛的状态,皮肤暗红色,皮肤温度上升。患者能够把自身的感受告知医护工作者,方便医护工作者及早进行诊断、及早进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4)功能锻炼护理:护理人员要等到患者在手术之后切口的疼痛感下降之后,护理人员要提供给患者示范并且给予良好的指导,让患者展开早期卧床功能锻炼,比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足背的屈伸,抬高患肢,实施肌肉等长收缩和肌肉向心性的按摩等方面的运动行为,从而促使患者患肢以及全身性的血液循环速度,防止出现血液淤滞的现象[4]。值得关注的是,每一次连续进行锻炼需要以患者自身的耐受力作为限制,时间不能高于10 min。及时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效果进行评价。手术之后的第二天要实施双下肢气压泵的治疗,治疗时间是一日两次,一次时间维持在半小时。
(5)疼痛护理:患者产生较大的疼痛感容易加强血小板的黏附性,降低纤溶活性,让机体始终保持在一种高凝的状态下,所以如果确定患者出现疼痛感,就需要立即做好护理工作,利用有效方法降低疼痛感。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患者的主要诉求,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科学合理运用镇痛泵,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能够及时的摆脱以及淡化疼痛感,建议患者利用其它方法来减轻疼痛,如听舒缓的音乐、利用针灸的方法,叮嘱患者家属与其多沟通[5]。如果患者出现疼痛难忍时,那么需要按照医嘱提供给患者镇痛药物展开治疗。
(6)血栓护理:骨科术后患者在24 h内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术后24 h内要严密对患者各项体征情况进行监测,对患者患肢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对患者双下肢周径进行测量,如果患者皮肤出现潮红,温度升高,按压小腿肚深部产生疼痛感,周径明显增加,就需要提醒患者很可能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要及时提供对应的方法治疗。术后运用弹性绷带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必要时还要利用低分子肝素钙。
(7)饮食指导:医护人员要良好掌握患者饮食特点,及时纠正患者不良习惯,如喝水量少、喜欢吃油腻食物。医护人员要仔细为患者介绍不良习惯的影响。如喜欢吃油腻性的食物,容易让患者血液黏稠,影响病情。所以医护工作人员要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制定健康饮食计划,让患者多喝水,确保每天应需的维生素。
(8)药物干预: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药物预防,提供给患者抗血液高凝药物,比如右旋糖酐、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6]。要求患者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医护工作人员要在患者服用药物之后仔细记录患者病情。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缓解情况、术后VA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来对数据展开分析处理,同时采用P<0.05的方法来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n(%)]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观察组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n(%)]
2.3 VAS评分。观察组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VAS评分(,分)
表3 对比两组VAS评分(,分)
骨科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包含下面几个:①患者本身应激水平带来的凝血影响;围术期手术应激状态让患者血液动力学出现变化,血小板容易产生反应性聚集,血液保持高凝的状态,容易出现血栓;②术中麻醉效果与术后长期制动要求,让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对患者下肢肌肉收缩产生影响,让血液流动变缓[7]。③术中操作损伤血管壁,内皮细胞层产生裂隙,显露出基底膜的内膜胶原,促使血小板朝着血管内膜移动,出现血液凝聚。一旦出现深静脉血栓,情况轻的会导致局部组织缺血肿胀坏死症状,情况严重的会造成肺部血管栓塞,让患者产生死亡。这样看来,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出现率非常关键。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示,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能够良好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这主要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为骨科术后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之后,能够良好的做好常规护理,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状态[8]。优质护理可以及时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的情况,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此外,优质护理服务还能提高医护工作人员主动积极展开服务的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从而不断的增强患者对医护工作人员的依从度。
总而言之,临床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手段,做好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值得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