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疗效观察

2021-07-25 02:43李树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9期
关键词:浅表性电切术膀胱癌

李树志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400)

0 引言

浅表性膀胱癌是具有可种植转移、易复发等特点的泌尿系统肿瘤,尤其是新发膀胱癌中浅表性膀胱癌占比约为75%~85%,若治疗不及时,大部分患者病情会复发对预后造成影响。据相关研究报道,化学致癌物质、内源性色氨酸代谢异常等均是浅表性膀胱癌的诱发因素,随着肿瘤的进展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1]。目前,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膀胱切除术虽然可以达到清除肿瘤的目标,但具有创伤大的缺陷,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近些年经过长期研究,相关研究认为浅表性膀胱癌仅生长于膀胱壁表面,未扎根于膀胱肌层,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直接通过尿道向膀胱置入电切镜,进而切掉肿瘤,将肿瘤冲出体外,有效改善患者病情[2]。基于此,本院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针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36例行部分膀胱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而7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年龄50~80岁,平均(65.54±3.18)岁;病程4~20个月,平均(14.32±3.47)个月;其中,单发肿瘤16例,多发肿瘤20例。观察组年龄50~80岁,平均(65.70±3.22)岁;病程3~19个月,平均(14.67±3.52)个月;其中,单发肿瘤30例,多发肿瘤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膀胱癌患者诊疗指南》[3]制定的浅表性膀胱癌诊断标准;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者;②合并肿瘤并发症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予以对照组部分膀胱切除术治疗,方法:予以患者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作切口于下腹部正中膀胱前,将膀胱充分暴露后切除肿瘤组织、肿瘤基底部四周2~3 cm正常组织;若患者输尿管口正位于切除范围,则予以输尿管再植术,在切除后进行膀胱灌注化疗,使用的药物为1 g盐酸吉西他滨与50 mL氯化钠注射液(0.9%),保留1 h。最后,在切口处应用甘露醇适当冲洗,常规放置尿管引流。予以观察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方法:麻醉方式同于对照组,切除患者膀胱肿瘤瘤体、蒂部与基底部直至深肌层,对肿瘤基底周围1~2 cm正常组织进行电灼或电切,设置电凝功率为60 W,汽化功率为180~220 W。在切割过程中,插入电切镜前首先将金属探子插入患者尿道,对尿道管径进行测量,注入润滑剂至尿管中,随后在膀胱中插入电切镜外鞘、镜芯,拔出镜芯后更换为手术镜,对患者肿瘤组织范围、形态与特点进行观察;注意观察切割深度,确保切割至浅肌层,切割结束后在患者膀胱处应用甘露醇进行清洗,直至彻底切除癌组织;若患者肿瘤组织含有蒂部,且直径在3~4 cm,切割时以肿瘤顶部为起点依次进行切除,随后再切除基底部直至深肌层;若患者存在大乳头状瘤,在无浸润肌层的情况下可分层切除,最后常规放置尿管引流;在切除后进行膀胱灌注化疗,使用的药物同于对照组,每周1次,连续治疗6周,后改为1个月1次,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临床疗效,若治疗后膀胱镜检查提示已完全切除病灶,且病情4周内无复发,表明完全缓解;若治疗后膀胱镜检查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单一病灶、双径病灶的最大垂直直径减少量均为50%及以上,表明部分缓解;若膀胱镜检查结果显示双径病灶最大垂直直径乘积较治疗前增加不足25%或减少不足50%,表明稳定;若患者治疗后病灶增加或出现新病灶,表明进展。(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总有效率;②记录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指标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33%、77.14%,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n(%)]

2.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

表2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

3 讨论

浅表性膀胱癌具有可种植转移、复发率高等特点,好发于男性群体,而且发生后会对患者身心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患者甚至因为病情反复发作需要多次接受治疗,显著加重了经济负担。因此,患者在病情明确后需尽快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疗,尽快将肿瘤切除,促进病情的好转[4]。

以往医护人员为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治疗时主要实施部分膀胱肿瘤切除术,该术式是基于患者肿瘤组织大小、浸润程度与范围切除肿瘤组织、周围正常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标。部分膀胱肿瘤切除术不仅具有创伤小与恢复快等优势,而且能够保留患者的膀胱功能。然而,部分膀胱切除术适用范围相对较窄,手术风险高,极易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分化良好浅表肿瘤患者的重要手段,其优势在于痛苦轻、创伤小与操作简单等,手术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基底部活检明确肿瘤浸润程度,了解患者病情分期。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的7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可取得理想疗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经过患者尿道置入电凝切除器械至膀胱内,借助电子镜辅助切除病灶,不仅可以清除肿瘤、保留膀胱,而且必要情况下能够一并切除附近膀胱,确保患者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5]。部分学者认为,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过程中,切除患者肿瘤时遵循“先难后易”“先大后小”的原则,同时保证低膀胱灌注压状态进行多次数、小功率电凝切割,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切除范围、深度,能够彻底清除患者肿瘤组织、浸润组织,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6]。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相对于部分膀胱切除术治疗而言,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可对患者膀胱组织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避免手术操作误伤其他组织,同时术中进行电凝止血,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再加上治疗操作并不会使机体免疫系统造成损伤,有助于手术治疗减轻对患者身体的影响,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7]。此外,医护人员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时是在患者整个膀胱腔内开展手术操作,能够减轻手术创伤,即便患者治疗后病情复发,仍可以再次接受手术治疗,使膀胱功能得以保留[8]。

综上所述,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为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升疗效,促进术后恢复,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浅表性电切术膀胱癌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充气式加温系统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效果分析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