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07-25 02:43金学敏张燕双张业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9期
关键词:协作科室资料

金学敏,张燕双,张业星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0 引言

随国内工业、交通业的发展,意外创伤事件出现率明显提高。严重创伤常见于急诊救治中,有病情危重、变化迅速、进展快等优势,需尽早予以救治,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既往临床常规急救方案,主要是分科咨询,但应繁琐的诊疗步骤,往往错失最佳诊疗时机。一体化急救模式,属新型护理模式,能使整个无缝隙衔接、环环相扣。张坤[2]表示,将一体化急救模式,用于外科严重创伤中,能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基于此,为探究多专业协作救治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笔者以严重创伤患者为例。现将研究内容及流程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就诊并进入我院严重创伤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符合纳入标准的152例患者。遵照自愿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其中对照组:男45例,女31例;年龄34~80岁,平均(55.39±5.17)岁;致伤原因:坠落跌伤35例,挤压伤6例,斗殴伤6例,交通伤29例。观察组:男47例,女29例;年龄34~82岁,平均(55.98±5.23)岁;致伤原因:坠落跌伤37例,挤压伤5例,斗殴伤5例,交通伤29例。两组组间资料,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显示(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病历资料完整;②对研究知情;③致伤因素为外部损伤;④存在明显的失血性休克。排除标准:①严重失血性休克;②严重躯体疾病;③中途退出研究;④病历资料不全;⑤凝血功能障碍;⑥伴有重度、烧伤及特殊病原体感染等复杂情况。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常规院内救治流程,详情:医护轮流换班,跟着急救车,实施院外急救、院内相应科室诊治,制定相应救治措施与流程。同时并需行手术的患者,应遵医嘱完成术前准备。观察组:多专业协作救治模式,详情:①成立急救管理网络:成立急救小组,要求组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组员职责明确,健全急救管理网络系统,完善流程和配合。待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及时与120指挥系统沟通,设置预报信息系统,实时追踪,及时反馈给医院急诊科,以便根据相关系统,制定抢救方案,备好抢救仪器及设备;②院前抢救:随救护车到现场的医护人员,应迅速且精准评估患者的机体状态,并及时将有效信息反馈给医院急救科,构建静脉通路,以维持机体体液循环。针对创伤休克患者,为满足其机体基本需求,需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生理盐水,用血浆等维持维持渗透压稳定,严密观察患者伤口变化,从而降低出血量及感染可能性。尽量保持患者体位一致,未入院时,同步衔接院内急救方案,以缩短院内抢救时间;③院内抢救:患者院后,应快速进行抢救,医护人员分工明确,以维持急救的顺利进行。输血、补液和应用抢救药物为抢救目标,呼吸组: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监测组: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联络人员:采血送检、专科会诊等。与此同时,还需与家属保持良好沟通,详细告知患者病情进展情况;④科室转运、衔接:以电话形式,告知有关科室患者情况(基本资料、伤情、救治等),提醒科室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同时建立绿色通道,直接将患者送至手术室。为面对面交接,完成相关措施(颅内血肿清除、闭式胸腔引流等);⑤心理护理:严重创伤发生后,患者大都伴有悲观、恐慌等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方式,针对性展开情绪疏导。

1.3 观察指标。抢救结局:以体征恢复、症状改善为治愈,有所好转为好转,存活但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未愈。院内救治成功=治愈+好转。各阶段救治时间:入院至明确诊断时间、入院至确定性救治时间、多科会诊用时、获得手术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急救满意度:自拟量表评定,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急救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SPSS 26.0,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结局的比较。对照组、观察组院内救治成功率为86.84%(66/76)、96.05%(73/76),后者高于前者(χ2=4.122,P=0.042)。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结局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各阶段救治时间的比较。观察组各阶段救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阶段救治时间的比较(,min)

表2 两组患者各阶段救治时间的比较(,min)

2.3 两组患者急救满意度的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满意度为90.79%(69/76)、98.68%(75/76),后者高于前者(χ24.750,P=0.029)。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急救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现如今,随城市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使得创伤事件发生率明显提高,由此大幅度提升了严重创伤事件的发生率。一旦发生严重创伤,危害性重大,既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又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明确指出[3],严重创伤后60 min内,为其黄金救治时间。因此,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明确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内救治成功率、急救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阶段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专业协作救治模式比常规院内救治流程的急救效果好。究其因:在常规院内救治流程中,患者的紧急救治工作是由急诊科患者进行的,随后将患者转运至医院相关科室,虽有一定的急救效果,但在急救过程中,难免存在科室配合效果不明确的现象,进而影响患者最佳急救时间,从而对患者预后改善效果产生影响[4]。而多专业协作救治模式中,是将现场急救、入院急救、院内专科救治等措施予以有机整合,充分彰显了急救模式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在实施多专业协作救治模式期间,医护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有效缩短了患者急救和转运时间,保证了各部门的协调。再加上,多专业协作救治模式中,融入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以及专科治疗等多个环节,有助于资源的整合,部门的相互配合,有助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基本资料,制定相应的急救措施,有助于患者急救成功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中,应用多专业协作救治模式,效果确切,院内救治成功率高,能缩短急救时间,且患者急救满意度高,证明多专业协作救治模式能得到患者的认可。

猜你喜欢
协作科室资料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