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锁存
(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盐城 224021)
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年龄段的女性,患者起初的临床症状并不十分明显,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腹部压迫或阴道出血等症[1]。过往,临床主要采取常规的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由于术创较大,且围手术期缺乏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当下,临床主要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配合术前与术后的科学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2]。本研究以我院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刍议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5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年龄34~61岁,平均(47.6±12.4)岁,病程1.5~10.4年,平均(5.4±1.7)年;观察组,年龄32~62岁,平均(47.2±12.2)岁,病程2.2~10.2年,平均(6.1±1.8)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基线特征近似(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②入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③患者或家属均已了解本研究内容,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证者;②肝肾功能异常或心功能不全者;③神经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基础护理,即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给予常规的抗生素用药,以免发生感染,做好引流管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术前与术后的综合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①完善检查。做好患者的各项身体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心电图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预防术中失血过多等危险事件的发生;②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将疾病的发生、治疗、手术步骤、预后等注意事项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依从性。对存在焦虑或不安情绪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③术前准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做好备皮和切口皮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同时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动作轻柔,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2)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症状,发现异常情况(出冷汗、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时,应第一时间告知医师进行处理。
(3)术后护理。①严密观察患者的腹部穿刺点是否存在渗血情况,注意对腹部包裹处进行换气通风,同时保持干燥,以免发生感染,影响愈合;②术后活动干预。由于腹腔镜的切口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尽早开展身体活动,从床上的翻身活动到四肢被动运动,再到拔出尿管后,进行简单的下床走动;③做好并发症干预。对于胸腹部残余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有效排出的情况,可予持续低流量给氧,以免发生皮下气肿;对于胸痛与发热者,则通过镇静剂和擦拭酒精及抗菌抗炎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胸痛及降温;对于切口出血者,应及时更换敷料。
1.3 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统计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主要临床指标、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3]。①围手术期主要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时长等;②临床效果评判标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复常,临床症状均消退,经期复常,视为痊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复常,病灶至少减少一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期接近正常,视为显效;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病灶减少不到一半,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视为有效;患者的病情无改善,或者加重,视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腹腔皮下血肿、行走困难等。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主要临床指标对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时长,均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则明显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主要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主要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与观察组96.43%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患者的75.00%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1.43%,显著高于观察组3.57%,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2,P=0.043)。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n(%)]
虽然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若不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则仍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4]。本次研究中,对我院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采取术前与术后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术前全面检查,确保了患者手术的可行性,配合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加深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使其更加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与临床护理[5]。术后通过严密的监测和预防感染措施,减少了患者的术后感染;而尽早开展床上床下活动,则加强了患者的术后锻炼,提高了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预防了术后行走困难的问题;再辅以并发症的干预,有效减少了气肿血肿等并发症,从根本上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减少了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和危险事件,为患者的尽早康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时长,均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则明显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术前与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创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改善患者预后。与观察组96.43%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患者的75.00%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前与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切实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术前与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的可靠性更佳[7]。
综上所述,术前与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能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确保临床疗效,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