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巧婷,陈伟璇,林青,徐敏,吴晓怡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 口腔医学中心,广东 深圳 518020)
儿童龋齿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认为其和口腔环境、饮食习惯、口腔细菌以及家长对防蛀知识的认识情况有着一定关联,所以提高患者家属对口腔护理工作的关注和认识极为关键[1]。龋齿指的是患者牙齿硬组织受到进行性损伤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若日常生活中没有对口腔内部细菌进行及时清除,则很有可能会引起牙根尖周炎、牙髓炎等疾病,严重的甚至还会对患儿的颌骨发育以及咀嚼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临床需要给予患儿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而使其牙齿的正常发育得到有效保障[2]。本文主要探讨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配合度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择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3~4月就诊的70例学龄前龋齿儿童纳入本次研究,并依照数字分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6±1.02)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79±1.1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已经诊断为浅龋或中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其他口腔疾病,临床基本信息完整。排除标准:深龋或需行根管治疗的患儿;合并免疫功能异常的患儿;拒接参与研究以及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该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为患儿及家属讲述龋齿的治疗及配合方法,告知其早晚刷牙使用正确的方法,保持口腔卫生,强调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睡前勿食用饮料、糖果等,并发放本科室儿牙健康宣教折页。
1.2.2 观察组:该组给予综合口腔护理。①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护理人员要依照患儿的认知情况为患儿及其家属讲述儿童龋齿口腔护理的相关知识及重要性,并发放本科室儿牙健康宣教折页,引导患儿家属积极学习,并深入掌握如何正确对儿童口腔进行维护,使其可以切实关注患儿的口腔问题,进而实现疾病预防;②饮食干预。护理人员要为家属讲述控制患儿饮食的重要性,指导其逐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依照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以及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对患儿的饮食喜好、习惯以及病情等进行充分了解,纠正影响病情的不良因素,保证患儿机体营养均衡、健康成长,确保口腔健康;③口腔健康检查。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家属重视患儿的口腔健康情况,并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维护,家长要对患儿的口腔情况进行严密观察,掌握其龋齿以及口腔状况,以便发现异常时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处理;④口腔卫生护理。护理人员要依照患儿的现实情况给予其意见和建议,告知其于饭后漱口、晨起、睡前做好口腔清洁工作,确保口腔的干净、卫生,运用动画片、儿歌或绘本等方式耐心讲述和示范刷牙的正确方式,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与此同时还要告知患者家属对患儿的刷牙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患儿刷牙的规范性、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而实现预防龋齿的目标;⑤生活护理。大部分儿童都偏爱甜食,对此护理人员要对其错误饮食习惯进行及时纠正,鼓励并指导患儿多食用纤维素以及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尽量避免吃零食、甜食,如无法避免时,要求及时刷牙或漱口,确保口腔卫生;⑥心理指导。护理人员接诊患儿后,要评估患儿的心理状况,通过肢体抚触、亲切的称呼、语言鼓励以及播放音乐或动画片等形式疏导其不良情绪,若患儿年龄稍小,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普及和龋齿有关的知识和内容,按其喜欢的故事角色进行引导配合治疗,牙椅放置可爱的布娃娃或其依赖物陪伴患儿,进而促进患儿治疗配合度的进一步提高;若患儿年龄较大,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科普龋齿的相关知识及危害,操作前为其介绍治疗操作将会使用的器械,进行无痛体验,并约定暂停操作时间,如有不适,及时举左手,勿闭口起身、晃动头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及时鼓励及表扬患儿,操作结束后给与贴纸奖励;⑦其他护理。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家属监督患儿不要在24 h内咀嚼过硬的食物,若存在不适感或者是吞咽困难,则要疏导患儿情绪,鼓励表扬患儿,进而提高其治疗信心,与此同时还要告知患者家属协助患儿进行口腔清洁,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确保口腔健康。此外还要提醒患者家属及时携带患儿复诊,确保患儿能够按时复查,若复查期间存在异常,则要告知医生进行及时治疗和处理。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的治疗配合度进行比较,与此同时采用本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并详细记录[3]。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20.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使用百分比(%)描述计数资料,使用描述计量资料,并分别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治疗的配合度。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配合率分别为54.29%和88.5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的配合度[n(%)]
2.2 比较两组护理的满意度。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满意度分别为74.29%和97.1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n(%)]
龋齿是临床中常见的牙科疾病,常见于儿童。由于儿童年龄尚小,其对事物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家长的过分宠溺,很容易使其逐渐形成不良生活、饮食以及行为习惯,进而提高龋齿发生率[4]。龋齿的产生和口腔细菌、口腔清洁以及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家属需要对患儿口腔卫生的护理进行充分关注。临床中,如果患儿的口腔细菌没有获得及时有效清除,则很有可能会诱发其他疾病,如牙髓炎、根尖周炎等,不管是对其咀嚼功能还是颌骨发育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还会对患儿的恒牙发育带来影响[5]。龋齿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儿咀嚼能力降低、乳牙早失并且疼痛感强烈,同时还会对患儿的胃肠消化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引起营养不良。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逐渐形成慢性病灶,使机体组织器官产生明显变化;并且龋齿疼痛还会使患儿逐渐形成偏侧咀嚼习惯,影响面部发育,因此强化其护理干预势在必行。
综合口腔护理中,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展开相应的宣教引导,能够强化其对龋齿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改正患儿的不良行为、生活以及饮食习惯极为有利[6];口腔健康知识教育的实行,可以使患者及患者家属切实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与此同时,指导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可以使患儿对刷牙时间、方式等进行及时正确地掌握,同时指导其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能够在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于降低龋齿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综合口腔护理中,通过动画片、儿歌或绘本等形式开展口腔卫生护理,可以强化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强化其对口腔保健工作重要性和意义的充分关注。护理人员通过着重强调龋齿产生的危害、治疗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等,能够进一步提高患儿以及患者家属的配合度。与此同时,告知其定期复查有利于医护人员动态跟踪患者的口腔健康,以便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观察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治疗配合度较高,并且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这也就说明对于学龄前龋齿患儿,综合口腔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口腔综合护理在学龄前龋齿患儿中的应用,不管是对于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度还是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利于维护患儿的口腔卫生,促进病情恢复,存在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