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姚强
(1.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泗阳县运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江苏 宿迁 223700;2.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 检验科,广东 深圳 51804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占总疾病发病率的15%,患者年龄多分布在40岁左右[1]。疾病病理变化特点为患者骨髓中出现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并诱发凝血障碍,也有研究表明疾病会导致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维甲酸受体出现融合基因转录特点[2]。就近三年临床疾病资料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这与其高出血风险相关,部分患者甚至会因为治疗干预不及时而产生颅内出血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终导致死亡事件[3]。在早期疾病治疗期间,主要以柔红霉素化疗干预为主,该方案虽然具有一定的疾病缓解作用,但仍有很多患者因出血控制不当而死亡[4]。所以临床近年来在,对疾病治疗预后研究较为关注,有研究表明影响疾病预后质量因素有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水平、细胞遗传学多项。近年来,随临床研究内容的丰富,有研究发现免疫表型特点不仅会对患者疾病分型、危险程度产生影响,还对其临床预后质量具有预测意义,当患者CD34表达水平越高,其外周白细胞计数水平与早幼粒细胞水平也相对较高。基于此,本文将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D34表达与价值。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的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研究对象为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此期间登记的3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包含男17例,女15例,年龄45~68岁,平均(55.21±4.38)岁。所有患者均为我院疾病确诊患者,患者免疫分型、遗传学检测等信息资料完整,满足研究随访条件。
1.2 方法。FCM检测:抽取患者静脉血液4 mL,并装至含有抗凝试剂试管中,采用院内流式细胞仪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了解患者免疫分型表达。研究所用分析软件为SystemⅡ,配合相应试剂对患者CD45、CD34、HLA-DR、CD13、CD33、CD2、CD117、CD11b、CD64。先识别白血病细胞群并计算细胞群中白血病的相关抗原表达情况,当观察到患者幼稚细胞群抗原表达水平超过20%,判断为阳性。PCR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案对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并将ABL作为内参基因。治疗方案:选择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剂量分别为20 mg/(m2·d)、0.16 mg/(kg·d),在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白细胞计数水平观察,当白细胞水平超过20×109/L时,加用小剂量的三尖杉酯碱或柔红霉素。
1.3 观察指标。比较PML/RARα融合基因L型组与S型组间部分抗原表达差异水平;比较CD34+、CD34-患者临床特征表现差异;比较PML/RARα亚型以及CD34表达与疾病缓解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分析软件:SPSS 17.0;计量资料表示:(),检验:t;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χ2;判断有意义标准:P≤0.05。
2.1 本次研究对32例患者进行检测,发现PML/RAR a 亚型L型有21例,S型有11例,其中L型分型患者在CD34+、CD2+、HLA-DR+表达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所有人员PML/RAR a 亚型分型抗原表达比较[n(%)]
2.2 比较CD34+、CD34-患者临床特征表现差异。发现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血小板水平、CD2+、HLA-DR+表达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CD34+组患者3例患者经治疗后未缓解,3例患者在治疗30日内得到缓解,6例患者在30日后得到缓解,缓解率为66.67%,PML/RAR a 亚型L型组患者2例未缓解,16例患者30日内得到缓解,3例患者30日后得到缓解,缓解率为90.47%,经比较。CD34+组患者缓解率更高。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发现CD34-患者总生存率以及无事件生存率要高于CD34+组患者,据分析与白细胞计数水平差异有关。见表2。
表2 CD34+、CD34-患者临床特征表现差异比较
近年来随着临床白血病研究的深入,发现CD34作为一种干/祖细胞相关抗原,在原始粒细胞阶段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其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则超过30%[5-6]。虽然研究发现,在白血病的检测中,发现CD34在白血病细胞表面表达,表示其处于早期分化阶段[7]。大部分疾病转恶性患者的细胞检测中CD34呈阳性表达状态且其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水平较高,所以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可将其作为判断疾病患者预后质量的一项重要标记物。近年来,关于CD34 阳性表达与患者疾病预后的研究也相对较多。
在本次研究中,本次研究对32例患者进行检测,发现PML/RAR a 亚型L型有21例,S型有11例,其中L型分型患者在CD34+、CD2+、HLA-DR+表达方面与S型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其中L型分型患者的CD34+占比相对少于S型患者,其未完全缓解率也相对较低。据分析,与CD34+占比存在差异,且PML/RAR a 亚型S型组患者细胞抵抗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诱导作用有关。比较PML/RAR a 亚型L型组患者与CD34+组患者的缓解率,表示PML/RAR a 亚型L型组患者缓解率更高,原因分析与其CD34+占比低有关。比较D34+、CD34-患者临床特征表现差异,发现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血小板水平、CD2+、HLA-DR+表达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比较二者生存率CD34+组生存率要明显低于CD34-组。这是因为虽然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虽然对于形态学已经发展成熟的白血病细胞具有诱导作用,但对疾病干细胞的作用存在局限性,导致CD34+组患者治疗期间诱导作用被延迟,使其仍旧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免疫表型,使抗原表达持续存在。另外,也有大量研究表明CD2的阳性表达对患者病死率提高存在影响,为疾病预后判断不良标志之一,在本研究中CD34+组生存率要明显低于CD34-组,也证明了该研究观点的准确性[8]。
综上所述,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CD34表达对其治疗预后判断有预测意义,当患者为阳性表达,表示其对治疗诱导作用有抵抗性,存在一定的病死风险,即使治疗达到缓解也存在一定复发风险,临床应给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