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腕管综合征改良小切口手术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21-07-25 02:42蒋毅远马涛周黎明许云飞王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9期
关键词:腕管肌腱综合征

蒋毅远,马涛,周黎明,许云飞,王昊

(宜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宜兴 214200)

0 引言

在临床医学中,腕管综合征属于累积性创伤失调症中的一种,也称之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主要是由于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受到挤压而导致的疼痛、手指麻痹等症状[1]。在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传统性的开放手术并发症较多且不美观,保守性的治疗方式其效果又不明显,而腕关节镜松解术的治疗易出现正中神经断裂、掌浅弓撕裂、止血不彻底、腕管减压不充分、屈肌腱滑车无法重建,进而引发并发症,如肌腱效率消耗等[2]。本文通过探讨腕管综合征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方法,分析其临床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宜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间收治的59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掌心鱼际纹尺侧小切口手术治疗,本组所纳入的59例患者中男10例,女49例;年龄为41~73岁,平均(55.31±3.28)岁;病程为4个月至12年,平均(2.11±0.25)年。本研究所纳入的59例研究对象均已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者;②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手指无力、麻木以及持物无力症状。

1.2.2 排除标准:①排除临床依从性较低者;②排除存在治疗禁忌证者。

1.3 方法。对本院59例患者实施掌心鱼际纹尺侧小切口手术,具体内容如下:①麻醉:单侧手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麻醉,双侧同时手术则依次实施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②切口设计:位于大鱼际纹尺侧约0.5 cm,近端距远端腕横纹约1.0 cm,长度约2.5 cm;③手术步骤:对皮肤和皮下脂肪进行切口,于远端切口处撑开掌腱膜,粗略的分离可见的尺动脉浅支血管束,并将其拉向尺侧,可利用小直角拉钩进行拉伸,将屈指肌腱拉向桡侧,通过直视,用剪刀剪开腕横韧带,在剪开过程中,需观察其周围有无正中神鱼际肌支围绕,在穿过腕横韧带时,如果发现有正中神鱼际肌支围绕,则小心切开表面的韧带,并切断腕横韧带。在手术过程中,正中神经因卡压出现变细或者出现黄色脂肪样变性者,则需要对其注射激素类药物,进行神经的充分松懈。手术结束后,实施电凝止血,置负压引流管,关闭切开。在术后,可进行功能锻炼和理疗。

1.4 观察指标。比较术前和随访12个月时的评分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评分项目主要包括:肌力减退、夜醒、感觉异常、疼痛以及麻木感等。判断标准。优:患者手指疼痛、麻木以及持物无力等症状均转为正常,且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开展;良:患者手指疼痛麻木以及持物无力等症状均获得有效改善,且对日常生活及工作无明显影响;一般:患者手指疼痛麻木以及持物无力等症状有所缓解,但仍会对正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1.5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调查数据,通过率(%)表示治疗效果,经由t进行结果检验,通过()表示术前和随访12个月时的评分情况,经由χ2进行结果检验,检验值呈现P<0.05表明数据有统计学对比价值。

2 结果

2.1 比较术前和随访12个月时的评分情况。术前和随访12个月时的评分情况对比中,术前评分中,肌力减退评分为(6.01±1.31)分、感觉异常评分为(3.50±1.75)分、麻木感评分为(5.57±1.54)分、疼痛评分为(3.53±1.71)分、夜醒评分为(5.25±1.38)分;随访12个月时的评分中,肌力减退评分(为0.98±0.75)分、感觉异常评分为(0.70±0.52)分、麻木感评分为(0.87±1.01)分、疼痛评分为(0.34±0.49)分、夜醒评分为(0.84±0.67)分,对比后发现,各项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前和随访12个月时的评分情况比较()

表1 术前和随访12个月时的评分情况比较()

2.2 治疗效果。本组59患者,在手术后的3 d后,腕管综合征的手麻症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在随访12个月时,优33例,良10例,一般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3%(58/59)。

3 讨论

腕管综合征,也称之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主要是由于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受到挤压而导致的疼痛、手指麻痹等症状[3]。在临床表现上,腕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刺痛或呈灼烧样痛、桡侧三指半指体麻木等,在白天劳动后疼痛感会在夜间加剧,甚至导致患者直接夜醒。目前在我国,腕管综合征的易发人群主要集中在电脑使用频率较高的人群,如频繁使用双手进行工作的编辑、教师、矿工等,同时,据相关数据表明,30~50岁的年龄段的女性工作者其出现腕管综合征的概率较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女性的工作多以细碎、繁琐为主,需要频繁的进行手部劳动,再加上女性的手腕较之男性而言较小,正中神经容易受到压迫[4]。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式通常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或者止痛类的药物,又或者采用推拿、针灸等较为保守型的治疗,这些治疗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对症状进行局部的封闭,但是却不能进行有效的根治,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5]。而传统的手术治疗,由于手术的切口较长,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如握力下降、有触痛、腕掌部瘢痕增生等,影响手部美观等缺点,选择的患者较少。腕关节镜松解术,在并发症方面有着较好的处理,能够大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该治疗方式会引发诸多并发症的出现,如腕管减压不充分、止血不彻底、掌浅弓撕裂、正中神经断裂、屈肌腱滑车无法重建而致使肌腱效率消耗等,并且该项治疗方式还需要配备特殊的技能和设备[6]。而小切口手术,能够通过手部的掌纹方向进行手术,其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瘢痕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能够将屈肌腱运动效率消耗降至最低,治疗效果非常显著[7]。

在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中,通过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能够降低患者屈肌腱运动效率的消耗,提高治疗效果,在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①手术切口应在手掌部第三指蹼与掌长肌腱尺侧缘的连线上,掌浅弓与屈肌支持带下缘之间作一约1.5~2.0 cm弧形切开,避开尺神经及正中神经掌皮支,减少损伤机会;②所有操作需要借助小拉钩充分显露,在直视下切开腕横韧带,松解正中神经;③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手术,确保手术的无痛。

本文结果显示,在对59例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实施小切口手术后,对比术前和随访12个月时的评分情况,表明,在治疗腕管综合征上,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大幅改善患者的肌力减退、感觉异常、麻木感、疼痛、夜醒情况,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治疗效果方面,优33例,良10例,一般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3%,这表明,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有效率较高,提高患者的康复概率,促进患者功能良好恢复。

综上所述,在治疗腕管综合征上,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肌力减退、感觉异常、麻木感、夜醒的情况,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利于患者康复,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功能良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8-10]。

猜你喜欢
腕管肌腱综合征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超声引导下的腕管松解术
Chandler综合征1例
论述腕管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及治疗
手指麻痛 要当心腕管综合征
考前综合征